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65104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2.下列有关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湿地

D.来自电厂的废热不属于水体污染物

【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下降,A正确。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等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B错误。

大量开垦湿地将减少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破坏生物多样,削弱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错误。

来自电厂的废热也属于水体污染物之一,D错误。

3.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植株通常弱小且高度不育

B.单倍体育种的年限都短于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一般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植株

D.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

【解析】单倍体体细胞中只有正常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所以植株通常弱小且高度不育,A正确。

相对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是假如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则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育种年限没有差别,B错误。

单倍体植株只是单倍体育种流程中的中间环节,不是最终目的,C错误。

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但不是处理种子,而是处理单倍体幼苗,D错误。

4.下列有关质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

B.每个细胞的表面都有质膜把细胞与周围的环境分隔开

C.质膜中最基本的部分为脂双层,其中的两层磷脂分子完全相同

D.不同细胞质膜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膜蛋白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的方式是胞吞,该过程进行必须依靠质膜的形变,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A正确。

质膜具有选择透性,控制物质的进出,是细胞的边界,把细胞与周围的环境分隔开,而细胞壁没有选择透性,B正确。

质膜中最基本的部分为脂双层,但是组成两层的磷脂分子是不完全相同的,是不对称的,C错误。

质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其中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不同细胞质膜功能不同是由于蛋白质不同造成的,D正确。

5.下列有关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温度、离心时间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B.用含32P的大肠杆菌作实验材料不影响本实验结果

C.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其遗传物质

D.混合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答案】B

【解析】培养温度、离心时间等会影响实验结果,但不是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正确。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结果是沉淀中放射性高,并且子代噬菌体中少数有放射性;

而用噬菌体侵染含32P的大肠杆菌,则结果也是沉淀中放射性高,但子代噬菌体中都有放射性,B错误。

本实验与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构成对照实验,但只凭本实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其遗传物质,C正确。

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中,若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则子代噬菌体已经释放,若混合培养时间过短,则部分亲代噬菌体尚未侵染成功,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上清液出现放射性,D正确。

6.将神经元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都在相同且适宜的培养液中培养,但甲组常温保存;

乙组低温保存;

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可以阻断线粒体内电子传递链的氰化物。

一段时间后,与甲组相比,乙组和丙组细胞内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A.乙组和丙组钾离子浓度都升高

B.乙组和丙组钠离子浓度都升高

C.乙组钾离子浓度降低,丙组钾离子浓度升高

D.乙组钠离子浓度升高,丙组钠离子浓度降低

【解析】正常情况下,细胞通过主动转运方式不断吸收钾离子,同时不断排出钠离子,造成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钠离子浓度低的状态,当细胞处于低温下或阻断其细胞呼吸,造成细胞呼吸受到抑制,产生ATP减少,影响细胞吸钾排钠,乙组和丙组的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都降低,而钠离子浓度都升高,B正确。

7.右图为植物生长素研究史上的波森·

詹森实验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说明明胶促进了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

B.插有明胶的幼苗发生向光弯曲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C.本实验证明生长素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D.要使本实验更有说服力,还应设置不放苗尖端仅放明胶或云母片的对照实验

【解析】本实验两组对照,明胶组尖端物质可以透过进入尖端以下,而云母片组物质不能透过,因此图一幼苗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物质能进入尖端以下,但不能说明该物质是生长素。

本实验的缺点是没有排除明胶或云母片本身的影响,因此设置不放苗尖端仅放明胶或云母片的对照实验,会使实验更有说服力,D正确。

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B.细胞的功能差异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同有关

C.细胞的形态差异与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D.通常情况下,人体内神经细胞的分化是可逆的

【解析】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A正确。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的功能差异都可以从蛋白质不同得到解释,B正确。

细胞的形态差异功能差异首先是蛋白质不同造成的,而蛋白质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

在人体内细胞的分化是持续进行的,不可逆的,脱分化现象通常不会发生,D错误。

9.下列与泡菜、果酒和果醋制作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夏季不易进行泡菜制作

B.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保持稳定不变

C.果醋发酵包括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

D.三种发酵的主要菌种均以R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泡菜发酵所需的适宜温度是18℃左右,因此不易在夏季进行泡菜制作,A正确。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因糖分等有机物的不断分解,以及CO2的产生,密度会逐渐下降,B错误。

果醋发酵是严格的需氧发酵,C错误。

三种发酵菌种均以DNA为遗传物质,D错误。

10.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构成动态平衡

D.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包括血液,A错误。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了稳定的内部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前提,不是代谢的场所,B错误、D正确。

机体通过完善的调节机制,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换,实现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但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同,更没有达到动态平衡,C错误。

1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裂期细胞随分裂次数增加表面积与体积比变小

B.囊胚的饲养层细胞可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C.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原肠胚

D.培育试管婴儿涉及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解析】卵裂期胚胎总体积变化不大,所以随分裂次数增加,表面积和体积比变大,A错误。

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可发育成胚胎附属结构或胚外结构,动物细胞培养时饲养层细胞主要是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的分化,B错误。

胚胎分割一般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原肠胚分化程度较大,难以成功的进行胚胎分割,C错误。

培育试管婴儿涉及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等,D正确。

12.下列关于核酸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均为双链结构,RNA均为单链结构

B.大肠杆菌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

C.DNA和RNA均为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D.各种RNA均由DNA转录而来的

【解析】DNA通常为双链结构,而RNA通常为单链结构,但tRNA结构中有局部的双链部分,A错误。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基因本质上就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B正确。

染色体的成分包括蛋白质、DNA和少量RNA,C错误。

一般细胞内的RNA都从基因上转录而来的,但少数RNA病毒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RNA复制合成RNA,D错误。

13.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B.改成甲、乙间作后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C.乙的出现使农作物甲与害虫A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发生改变

D.在单一种植甲和甲、乙间作两种环境下害虫A都呈“S”型增长

【解析】害虫A以为甲食,从单一种植甲到甲、乙间两种环境下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正确。

从单一种植甲改成甲、乙间作后,群落的物种构成改变了,其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改变,B正确。

乙的出现使甲的量下降了,害虫A捕食甲的量也下降了,害虫A获得的能量减少了,但甲与害虫A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改变,C错误。

单一种植甲和甲、乙间作两种环境都是有限环境,在有限环境中种群的增长方式是“S”形增长,D正确。

14.据右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催化甲生成ATP过程所需酶与酶1空间结构不同

B.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需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

D.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

【解析】据图分析,甲是ADP,乙是AMP,即腺苷一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没有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

酶1催化ATP水解为ADP,与催化ATP合成的酶是不同的,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

ATP为生命活动供能只需水解成ADP,一般不涉及图示的整个过程,C错误。

AMP继续水解生成丙和丁,丙是腺嘌呤与核糖构成的腺苷,丁是磷酸分子,磷脂合成时需要磷酸分子,D正确。

15.某同学探究酶特性的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鸡肝制成匀浆是为了过氧化氢酶充分接触底物

B.实验结果甲试管气泡释放速度快于乙试管

C.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

D.该实验过程温度属无关变量但会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鸡肝制成匀浆可使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释放,能充分接触过氧化氢,A正确。

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高于二氧化锰,所以甲试管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比乙试管高,气泡释放速度快于乙试管,B正确。

实验结论是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高于二氧化锰,即酶具有高效性,C错误。

本实验中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但本实验中温度不是研究对象,是无关变量,需在两个组中保持一致,D正确。

16.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

下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酵母不能产生[H]

B.突变酵母和野生酵母乙醇发酵的路径相同

C.突变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