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4220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

《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量预报数学模型及求解代码Word文档格式.docx

2.熊霜

3.韩倩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董银丽

日期:

2015年9月6日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送全国评阅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填写):

全国评阅随机编号(由全国组委会填写):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模型。

首先,通过给定的大量数据(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利用Matlab图形处理功能的基本绘图命令plot画出2491个网格点和91个观测点的位置。

在可接受范围内,计算各观测站点和等距网格点之间的距离,并按升序排序。

取其前5个到观测站点距离最小的等距网格点,再根据欧拉公式距离倒数加权的方法对它们赋权重,取其前5个网格点的雨量,分别乘以它们各自对应的权并求和,就是相对应观测站点的雨量。

分别对两种方法预报的41天每天4个时段各网格点的雨量处理,最后对两种方法得到站点的预测雨量进行分析。

问题一:

利用上述得到的站点预测雨量,计算某个观测点在某时段的预报偏差率,并对其预报偏差率求和再算术平方根得出标准率,作为评价准确性高低的指标,从而得到第一种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率为,第二种雨量预报方法准确率为。

因此得出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的准确性高。

问题二:

分别将两种方法的站点预测雨量与实测雨量按照题目给定的等级划分,得到等级矩阵,然后分别用两种方法的预测等级矩阵和实测等级矩阵作差,统计同一级别、相差1级、相差2级……相差6级数据的频数和频率。

等级差越小,相对报错率越低,公众越满意。

因此得出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的公众满意度高。

关键词:

欧拉公式权标准率等级差

一、问题重述

雨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和生活有重要作用,但如何准确、及时的对雨量做出预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本题由气象部门提出,希望建立一种科学评价预报方法好坏的数学模型与方法。

我国某地气象台和气象研究所正在研究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即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21点至次日3点,次日3点至9点,9点至15点,15点至21点)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5347的等距网格点上。

同时设立91个分布不均匀的观测站点实测这些时段的实际雨量。

气象部门提供了41天用两种不同方法的预报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预测数据在文件夹FORECAST中,实测数据在文件夹MEASURING中,其中的文件都可以用Windows系统的“写字板”程序打开阅读。

经纬度也分别包括在文件夹FORECAST中,其余文件名为<

f日期i>

_dis1和<

_dis2表示该日期用的第一或第二种方法。

题目中有如下假设:

1、雨量用毫米作单位,小于毫米的视为无雨。

2、气象部门将6小时降雨量分为6等:

—毫米为小雨,—6毫米为中雨,—12毫米为大雨,—25毫米为暴雨,—6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毫米为特大暴雨。

题目的问题如下:

请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若按此分级向公众预报,如何在评价方法中考虑公众的感受?

二、问题分析

我们从题目中了解分析得到:

气象台每天晚上20点预报从21点开始的4个时段(21点至次日3点,次日3点至9点,9点至15点,15点至21点)在某些位置的雨量,这些位置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2度附近的5347的等距网格点上。

由于网格点比较多,且每个网格点的位置是以经度和纬度表示在一定的区域,所以我们将纬度看作x轴,经度看作y轴,采用Matlab图形处理功能的基本绘图命令plot画出散点图(图1),(程序见附录一)。

图中绿色表示网格结点的分布,红色表示实测站点的分布。

从图中可以分析看出,气象部门提供了2491个网格点上41天4个时间段的大量预报数据(雨量),并且同样给出了91个观测站点的实测数据(雨量)。

所以我们想通过网格上的预报数据来预测实测站点的数据。

然而,观测站点集中在所有网格的中央部分,而四周是大量的距离比较远的网格点。

因此,通过搜索出2491个网格点中对站点影响比较大的几个网格点,再用搜索出来的几个网格点的预测数据加权求出一个预测数据(雨量),进而和该站点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来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在向公众预报时,采用一种合理、准确的预测方法,增加雨量分等级预报的同级率,能对公众的出行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使人们对雨量预报有更深的理解,更多的关注。

图1、网格结点与实测站点的散点分布图

三、模型假设

1、观测站点的设置是不均匀的;

2、题中的网格式等间距的正方形网格(所谓“正方形网格”是指每个格子都是正方形的网格;

网络点是指纵线和横线的交叉点);

3、一个x轴、y轴分别是纬度和经度的坐标,通过把点的纬度和经度分别看作横坐标和纵坐标,用欧拉公式计算来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4、点到观测站点的距离越短,则对观测站点的雨量影响越大;

5、单个网格点到观测站点倒数与所取的5个网格点到观测点倒数之和的比为它的权值;

6、雨量用毫米做单位,小于毫米视为无雨;

四、符号说明

与第个观测站点的距离最小的前5个网格点的对应权矩阵;

与第个观测站点的距离最小的前5个网格点的距离矩阵;

欧拉公式计算第个观测站点到第个实测站点的距离计算;

第个观测站点的坐标点的纬度和经度;

可接受度数差;

第个实测站点的距离最小的前5个网格点到第个观测站点的权重;

第个观测站点在第个时段的预测雨量之和;

第个观测站点在第个时段的预测雨量矩阵;

第个观测站点在第个时段的实际雨量矩阵;

第个观测站点在第个时段的预报偏差率;

预报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

第种方法的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处在同一级别,相差同一级别,相差1级……相差6级的频数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模型建立及其求解

由于问题涉及的数据量较大,为了模型计算的简便,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一)数据处理:

为了评价两种6小时雨量预报方法的准确性,我们采用网格点上的预报数据来预测观测站点的数据,再来和实际测得的数据相比,判断其准确性,首先从预测数据选取可接受范围内的网格点,其次选取实测点附近5个距离最小的预测点,计算5个网格点分别到观测站点的权重,并计算观测站点的预测雨量。

(1)可接受范围内网格点的选取

以坐标为基准点,给定一个可接受度数差(在求解中取,对任意的,搜索其任一个观测站点在纬度和经度都上下增加的正方形内所有等距网格点。

若网格点纬度和经度在同时满足和时,即认为该网格点时可接受范围内的网格点。

(2)网格点到站点距离的计算

找到可接受范围内的网格点后,我们计算网格点和这些观测站点间的距离。

再得到个观测站点和等距网格点之间的距离后,将各观测站点按距离从小到大排序后保存,我们用Matlab编程求得结果(程序见附录二)。

(3)权的计算

各观测站点和等距网格点之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序后,为了更好地用网格点的预报雨量来预测观测站点的雨量,我们取前5个到观测站点距离最小的等距网格点。

根据欧拉公式距离的倒数加权的方法,先算出前5个网格点到网格点的距离,再分别对它们求倒,则5个网格点分别到观测站点的权重为它们之间距离的倒数。

权的计算公式为:

(4)观测站点预测雨量的计算

为了预测各观测站点在某月某日某个时段的雨量值,我们采用距离的倒数加权的方法,取出5个等距网格点分别在某月某日某个时段的雨量值,然后分别乘以它们各自对观测站点的权重,再求和就为预测降雨量。

预测降雨量的计算公式:

每个时段中,每个观测点对应有5个网格点预测雨量值,可计算出1个观测站点预测雨量值,91个观测站点,164个时段就可计算出一个第个观测站点的第个时段预测降雨量矩阵。

这里我们用Matlab编程求得两个方法对应的预测降雨量矩阵(程序见附录三)。

(二)模型建立及求解:

将两个方法对应的预测降雨量矩阵分别与实测降雨量矩阵进行比较,分析出哪一个的准确性高。

这里我们用计算出预报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作为一个准确性指数,来辨别准确性的高低。

预测降雨量的矩阵和实际降雨量矩阵。

则有:

预报偏差率计算公式:

取中的元素,计算预报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

当越小,准确性越高。

这里我们用Matlab编程求得两个方法(程序见附录四)求得:

预报偏差率的算术平方根(即准确性指数):

方法一的为:

方法二的为:

所以可以反映出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准确性高。

5.2、问题二模型建立及其求解

由题意可得:

气象部门将6小时降雨量分为6等:

为了比较91个观测点的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之间的量级上的差别,分别将降雨量的预报值和实测值按大小划分成7个级别后,分别记为:

[0,]——0;

]——1;

6]——2;

(6,12]——3;

(12,25]——4;

(25,60]——5;

(60,)——6.然后分别统计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处在同一级别、相差1级、相差2级、相差3级、相差4级、相差5级、相差6级的频数,并计算出对应频率。

把两个方法对应的预测降雨量矩阵(题一中已计算出)与实测雨量矩阵转化为对应的等级矩阵,将两个方法对应的预测等级矩阵进行比较,分别统计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处在同一级别、相差1级、相差2级、相差3级、相差4级、相差5级、相差6级的频数。

我们通过Matlab编程求解(程序见附录五),得出结果:

方法二的为:

并计算出频率(如表一):

方法一频数

方法二频数

方法一频率

方法二频率

11638

11626

%

3127

3139

136

20

3

表一:

频率

图2、等级差频率分布饼状图

由表一中和图2可以看出方法一的报错率低,相对报错等级差小,公众应该更满意使用方法一进行雨量预报。

六、模型的误差分析

1、在可接受范围内搜索与各个观测站点距离最近的网格点取的较少,如1个点时,则不能很好地测出预测雨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2、当与各个观测站点距离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