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275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docx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

 

摘要

 

钱钟书先生被称为是语言大师,知识渊博,成就卓著。

他的长篇小说《围城》以幽默犀利的语言描绘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

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而点缀其中的辞格更像一颗颗明珠闪闪发光。

本文主要分析了《围城》中辞格的运用。

从作品中摘取具体的例子从比喻、夸张、仿拟、引用、通感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并就辞格运用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

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

 

Abstract

QianZhongshuwhoisknowledgeableandremarkale,isregaredasthemasteroflanguage.HedescribesthehypocisyofChina’supperintellectualsinthetwentithcentruyfromthirtyyearstofortyyearsintheBesiegedCitywithsharplanguage.Inthenovel,thelanguageisinvariousforms;thecontentisrichandcolorful;theembellishmentoftherhetoricislikeashiningpearl.ThethesismainlyanalysestheuseofrhetoricintheBesiegedCity.Elaborateitwithspicificexamplesfromfiveaspects:

mataphor,hyperbole,parody,allusionandsynaesthesia.Atthesametime,makeadetailedanalysisaboutthefunctionoftherhetoricusedinthenovel.

Keywords:

QianZhongshu“BesiegedCity”rhetoricuse

 

浅析《围城》中辞格的运用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塑造了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一方面归功于作者对人性睿智、超拔的洞察,另一方面不得不归功于作者超群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围城》在语言表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一个个新颖独特、恰当贴切的辞格恰似一粒粒明珠镶嵌在字里行间,使整部作品熠熠生辉、大放光彩。

一纷繁多样的比喻

钱钟书先生认为“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他在《围城》中就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实践,整部作品中运用的不同类型的比喻数不胜数。

比喻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把抽象、深奥的甲事物比方成形象、通俗的乙事物,以实现对甲事物生动、具体的描绘。

从结构上看,比喻中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喻词。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型但又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在口语或书面语表达中,运用比喻可以增强语言表现力。

(一)比喻基本类型的运用

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主要根据本体、喻体、喻词的隐现情况来区分三者。

1.明喻

明喻是关系比较明显的比喻,本体、喻体、喻词三者都出现,喻词一般是“像、仿佛、犹如、如同”等。

例如:

1你们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像新出炉的烧饼,有小姐的人家抢

都抢不匀呢?

2苦事是改造句卷子,好比洗脏衣服,一批洗干净了,下一批来

还是那样脏。

例①的本体是“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喻体是“烧饼”;喻词是“像”;其格式为“……像……”。

分析整个句子,本体、喻体、喻词三者都出现,因此属于明喻。

本体“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和喻体“烧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相似之处。

新出炉的烧饼在市场上炙手可热,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更是会遭到有小姐人家的疯抢,二者都非常受欢迎。

例②的本体是“改造句卷子”;喻体是“洗脏衣服”;喻词是“好比”。

无论是改造句卷子还是洗脏衣服,都是“苦事”,都会使人受苦受累。

用洗脏衣服来比喻改造句卷子,足见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教英文时的辛苦与被动。

2.暗喻

暗喻一般不露比喻的痕迹,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常用的喻词有:

“是、就是、当作、等于”等。

例如:

③辛楣一肚子的酒,几乎全成了酸醋。

④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

例③的本体是“酒”;喻体是“酸醋”;喻词“成了”把“酒”直接说成是“酸醋”,使二者处于相等的地位。

其格式为“……成了……”。

钱钟书先生之所以以“酸醋”比方“酒”一方面基于二者同为液体,可以食用;另一方面基于故事情节的要求。

例④中的喻词是“抵得”;本体是“泥“;喻体是“地皮”。

钱钟书用贪官刮的地皮来比方鞋子上的泥,显示了方鸿渐一行人在去往三闾大学的路上所遭遇的困难与辛酸。

3.借喻

借喻是用借此代彼的办法打比方,借喻中不出现本体,而是用喻体代替本体来说。

和明喻、暗喻相比,借喻是最为含蓄、最为精炼的。

⑤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

开陈列。

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

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⑥她的话一部分是真的,加上许多调味的作料。

以上两例中均没有出现喻词,例⑤中的喻体是“熟食铺子”、“真理”;本体是“她”,即鲍小姐。

钱钟书先生用“熟食铺子”和“真理”来代替鲍小姐,用含蓄、精炼的笔调准确形象的表现了鲍小姐赤裸裸的着装特点和放荡的形象,恰当、贴切。

例⑥用“调味的作料”来比喻孙柔嘉遭到苏文纨的打击时所发的不真实的牢骚,言简意赅,意韵无穷。

(二)比喻变通形式的运用

除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比喻的一般形式外,比喻还有引喻、较喻、反喻等许多灵活多样的变通形式。

1.引喻

引喻是喻体在前作引,而后出现本体的一种比喻。

引喻中不出现喻词,喻体和本体一般各自成句,结构整齐。

①西洋赶驴的人,驴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

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想暑假以后另找

出路。

②鸿渐想政府可以迁都,自己倒不能换座位。

例①中的喻体西洋人赶驴子的故事在前作“引”,然后再出现本体高松年的驭人之术,句子中没有出现喻词。

用驴比方方鸿渐;高松年是赶驴子的人;用引诱驴前进的胡萝卜比方教授这一职务。

钱钟书先生巧妙地把高松年驾驭下属的方法比作西洋人赶驴子,浅显易懂,容易让读者理解。

不仅显示了高松年作为上层管理者的狡猾、奸诈;也表现出了方鸿渐在三闾大学这座围城中的被动地位。

例②本体是“自己不能换座位”;喻体是“政府可以迁都”。

方鸿渐在难以忍受沈太太身上散发出来的难闻的味道时,借沈先生的话引出自己心中的怨气,足见其在聚会中的无奈与孤独。

2.较喻

顾名思义,较喻就是比喻中又带有对照比较,指出本体在某方面要胜过喻体或不如喻体。

较喻的格式一般是“比……还”、“比……更”等。

3原来那局长到局很迟,好容易来了,还不就见,接见时口风比装

食品的洋铁罐还紧。

4那女孩年纪虽小,打扮的脸上颜色赛过雨后霓虹、三棱镜下日光

或者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

例③的本体是局长的口风,喻体是“洋铁罐”,本体局长的口风和喻体“洋铁罐”的共同点是“紧”,而且局长的口风比洋铁罐更紧,比喻中又带有对照比较;喻词是“比……还”。

用装食品的洋铁罐比方局长的口风,化无形为有形,突显出教育局局长的势利和自私。

例④中有三个喻体,用“雨后霓虹”、“三棱镜下的日光”、“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来描绘本体那女孩子脸,一个“赛”字,更加凸显出女孩浓妆艳抹,妖艳粗俗的形象。

3.反喻

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即从反面来说明本体。

用“……不是……”、“……不像……”、的格式来强调本体和喻体的不同点,但这种不同点是以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似点为前提的。

⑤幸亏女人的眼泪还不是秋冬的雨点,不致把自己的脸摧毁的衰败。

⑥柔嘉道:

“不是为了你,我今天真不愿意去,我又不是你们家的

小猫小狗,要人抱了去拜灶。

例⑤中本体是孙小姐的“眼泪”;喻体是“秋冬的雨点”;喻词是“不是”。

用“……不是……”的格式从反面说明眼泪,强调眼泪和雨点的相似之处。

喻体“秋冬的雨点”和本体孙柔嘉的眼泪在外形上具有相似性,而且都具有摧毁力,只不过二者的程度不同,眼泪对脸部的伤害当然不及雨点。

钱钟书先生在此处运用较喻,准确地描绘了孙柔嘉病后哭肿了脸的样子,贴切、拿捏得当。

例⑥中孙柔嘉用小猫小狗比喻自己,喻词“不是”有力的表现了她对旧式礼仪的厌恶和她倔强的性格。

4.博喻

博喻就是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喻体来对一个本体进行层层雕琢,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

⑦可是心里忘不了他,好比牙齿钳去了,齿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

盆里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碎。

例⑦运用了博喻。

本体是唐晓芙对方鸿渐难以忘怀这件事;喻词是“好比”。

用“牙齿钳去了,口腔空着作痛”和“花盆里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碎”这两个喻体对唐晓芙忘不了方鸿渐这件事儿进行描绘雕琢、层层加强,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唐晓芙和方鸿渐虽然分了手,但心里又放不下,欲忘不能、痛彻心扉的纠结心理。

运用博喻,使读者感同身受、如临其境,不得不为这对拥有真爱但最终不能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恋人感到惋惜。

二奇特巧妙的夸张

《围城》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漫画式的人物描写”。

即简单的几笔便可以使某个人的形象清晰地浮现在读者面前,其关键是把人的神态、动作等某一方面的特质进行放大或缩小。

漫画式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夸张辞格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夸张是语言表达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修辞方式。

人们在口语或书面语表达中,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或者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这种感情或事物的某种特征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绘,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有意把某种感情或事物的特征往大、多、快、高等强处说叫夸大夸张;往小、少、慢等弱处说则为缩小夸张。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一方面便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一方面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

①看他们有说有笑,不容许自己插口,把话压扁了都挤不进去。

②鸿渐吓得头颅几乎下缩齐肩,眉毛上升入发。

③高松年听他来了,把表情整理了一下,脸上堆得尊严厚得可以刀

刮。

④我只怕他整个身体全化在汗里。

例①中话是抽象的、无形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更是无法“压扁”的。

钱钟书先生运用夸张的手法赋予“话”一定的形状,方鸿渐把它“压扁”都挤不进苏小姐和鲍小姐的谈话,突出表现了方鸿渐在谈话中的尴尬境况,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不知不觉中对方鸿渐的不幸遭遇产生了同情,同时也从侧面加深了对鲍小姐放荡形象的塑造。

例②是对方鸿渐接到苏小姐电话时神态的夸张描写,属于夸大夸张。

“头颅”不可能下缩“齐肩”,“眉毛”再高也不可能“上升入发”。

钱钟书先生在此处运用夸张把方鸿渐害怕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方鸿渐本人此刻就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不得不为钱钟书先生超强的语言表现力拍案叫绝。

例③描写的是赵辛楣离开三闾大学后,高松年找方鸿渐打听赵辛楣为何离开时表现出来的神态。

“尊严”是无形的,不能用手去感知,更不可能用刀刮。

此处运用夸张的手法给高松年当时的严肃神情一个特写。

这种特写既与一个高级管理者与下属谈话时所表现出来的姿态相符,也表现出高松年对方鸿渐的蔑视与不屑。

例④是赵辛楣和方鸿渐谈及苏文纨的婚礼时,赵辛楣对曹元朗的描述。

赵辛楣从心底里是鄙夷曹元朗这位情敌的,对于曹元朗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依旧身着黑呢大衣以至身体出汗这一情形没有用“他热的满头大汗”或“他热的大汗淋漓”这样简单的文字进行描绘,而是说他“整个身体全化在汗里”。

运用夸张,对曹元朗出汗这件事情进行放大,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赵辛楣对曹元朗这位情敌的鄙夷。

三睿智幽默的仿拟

《围城》语言的又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幽默、风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用了仿拟辞格。

仿拟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故意仿照已有的词语或者句子临时创造一种新的说法,以满足表达的需要。

仿拟可以分为反仿和类仿两类。

反仿即模仿现成词语的格式创造出的新词与原词的意义相反;类仿即模仿现成词语的格式创造出的新词与原词的意义相近。

在语言表达中,运用仿拟可使语言变得幽默、犀利而又语意深厚。

例如:

1方先生只要说“我没有借口,我无法解释”,人家准会原谅,对

不对?

……你有法解释,先对我表姐去讲。

②家丑不但不能外扬,而且不能内扬。

③女人对于机械的头脑比不上男人,战争起来或者使用简单的武器,

甚至不过捋头发、抓脸皮、拧肉这些本位武化,损害不大。

④鼓吹中日和平的报纸每天发表新参加的同志名单,而这些“和奸”

往往同时在另外的报纸上声明“不问政治”。

以上四个例子中,前两例运用了反仿。

例①中“无法”与“有法”意义相反。

唐晓芙引用方鸿渐对苏小姐信中的话“我没有借口,我无法解释”以“你有法解释,先对我表姐去讲”的有力言辞去阻止方鸿渐的辩解,不仅表现了她的机智灵敏,也表现了她对方鸿渐感情泛难、玩世不恭的责备。

例②中“外扬”与“内扬”意义相反。

“不能内扬”深刻地刻画了方老夫子迂腐顽固、死爱面子的乡绅形象。

后两例运用了类仿。

例③中“本位武化”和“本位文化”意义相近。

方鸿渐初次见唐晓芙时就被她天然无雕饰的美倾倒,便想方设法讨好唐晓芙。

当知道唐晓芙为政治系毕业的学生时,便大谈政治,夸张女生学政治的好处。

方鸿渐认为把国家的政治交给女人有利于和平,即便是战争起来,也无非是些女人与生俱来的捋头发、抓脸皮、拧肉类的“本位武化”,损害不大。

“本位武化”仿拟手法的运用表现了方鸿渐为讨得唐晓芙的注意而故作奇论、卖弄悬虚的形象。

读者读到此,不得不为方鸿渐的做作、卖弄捧腹大笑,无形之中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

例④“和奸”和“汉奸”意义相近。

钱钟书先生之所以模仿“汉奸”造出“和奸”,是因为“和”既指肆意侵占中国的大和民族日本,又指一些政客置国家尊严于不顾,屈辱求“和”的做法。

运用仿拟,形象的刻画出那些卖国求荣、苟且偷生的政客的丑恶嘴脸,辛辣、尖刻。

四贴切恰当的引用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在《围城》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引用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在表达中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谚语、神话故事等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或在辩论中引用对方的话语来驳倒对方。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这种辞格如果运用的好,不仅可使论据确凿,增强言辞力度;而且可使文章简约含蓄。

例如:

1方鸿渐笑道:

“《毛诗》说‘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之’”。

2斜川笑道:

“别胡闹,我对教书没有兴趣。

‘若有水田三百亩,

来年不做猢狲王’”。

3斜川呵呵笑道:

“你既不是文纨小姐的‘倾国倾城貌’,又不是

慎明先生的‘多愁善病身’”。

例①引用《毛诗》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之”,属于引用中的明引,即标明了所引用内容的出处。

方鸿渐引用《毛诗》巧妙地应对苏文纨的激将,无形中撮合了赵辛楣和苏文纨,从而使自己脱身于“赵方苏”三人的爱情纠纷,这足以显示他的情商。

例②引用秦桧的诗句“若有水田三百亩,来年不做猢狲王”。

方鸿渐提议赵辛楣应当介绍董斜川去三闾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董斜川引用秦桧的诗句婉言谢绝了方鸿渐的提议,言明自己对教书并无兴趣。

足见董斜川作为新古典诗的推崇者在言谈中的卖弄、做作。

例③引用了《西厢记》中的句子,“张生初见崔莺莺,就被小姐的美貌所打动,内心独白曰‘小子多愁善病身,怎当她倾国倾城貌’”。

“倾国倾城貌”符合苏文纨眉清目秀、落落大方的特点,“多愁善病身”也与褚慎明躬背高额、脸色苍白、随身携药的形象相符。

钱钟书先生在董斜川的言谈中引用古诗句,使得董斜川的遗少形象无时无刻不在读者的眼前浮现。

五生动新颖的通感

阅读《围城》时,许多读者都有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是《围城》语言的感染力散发出的魅力。

作品中好几处运用了通感辞格。

通感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把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各种不同的感觉融为一体,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通感有两种类型,即不借助其他修辞方法的帮助,直接描写不同感觉的沟通的单纯性通感和借助其他修辞手法的帮助来沟通不同感觉的借助性通感。

运用通感可以使语言生动、新颖,便于表达强烈的感受,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

①那寡妇有事叫“阿福”,声音里滴得下蜜糖。

2心里想这真是从法国新回来的女人,把巴黎大菜场的臭“味交

响曲”都带到中国来了。

3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

后袅袅空中的语音。

④她冷谈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

以上四例中,例①和例②属于单纯性通感。

例①中那寡妇叫“阿福”的声音是由听觉感知的,但钱钟书先生却用“蜜糖”来形容。

“蜜糖”是用味觉感知的,听觉和味觉的直接沟通正写出寡妇和赵辛楣一行人争吵后再次相见时神态里显示出的做作和不自然,蜜糖般的声音是寡妇故意显摆给赵辛楣等人看的。

例②中的“臭味交响曲”把嗅觉和听觉沟通,写出了沈太太身上散发出来的掺杂了脂粉香和花香的令人泛胃的怪味儿,方鸿渐坐在沈太太旁饱受的折磨可想而知,令人同情。

例③和例④属于借助性通感,借助了比喻来实现不同感觉的沟通。

例③中的本体“笑意”属于视觉享受,“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属于听觉。

喻词“像”把视觉和听觉沟通,使读者产生联想,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亭亭玉立、乖巧可爱、天然无雕饰的淑女形象,难怪方鸿渐会对她百般追求。

例④中把视觉所见“冷淡的笑容”比作“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淡日的温度并不是由人的视觉去感知。

钟书先生借助比喻,巧妙地把两种感觉沟通,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苏文纨、方鸿渐二人谈话时的冷淡、陌生和拘束。

除了比喻、夸张、仿拟、引用、通感这五种辞格之外,《围城》中还运用了飞白、拆字、易色等其他辞格,可谓纷繁多样。

它们就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明珠镶嵌在字里行间,使整部作品熠熠生辉。

这些辞格的运用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描写环境以及揭示小说主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围城》又被称为是继《儒林外史》之后,中国小说史上又一部讽刺小说之佳作,其幽默讽刺效果的形成也是通过多种辞格的运用来实现的。

在令人叹为观止的辞格运用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钱钟书先生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及其对人性睿智超拔的洞察。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