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者都
A.冲击了传统教育B.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受外来文化影响D.再现孔子思想精髓
【答案】C
选出符合《四书章句集注》和《孔子改制考》的共同点的选项即可,A项不符合《四书章句集注》,B项不符合《孔子改制考》,D项表述错误。
3.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
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
这说明
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观问题。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A项;
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
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C项;
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D项正确。
4.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驰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一直占统治地位,无法说明“明清出现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的原因,排除A项;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使土地买卖频繁,从而导致土地分散,故B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材料没有提到“土地兼并被有效抑制”,排除D项。
5.读下表《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
百分比)。
这表明
A.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B.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D.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结合图表可知中国的轻工业品进口呈下降趋势,出口在上升,在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基础上,进口和出口都在增加,可知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外国列强,排除B项;
一战后中国仍然是轻工业发展所占比重高于重工业,“协调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趋于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6.严复在1913年发表的《思古篇》中写道:
“……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
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
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
”材料表明严复
A.重拾“中体西用”思想B.质疑中国之“国性民质”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D.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思想。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严复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思想家,排除A项;
材料强调了划分国家民族的层次要以“国性民质为之先”,“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B项错误;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材料强调“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中国……岂可厚诬”,可知严复在批评“西潮澎湃”,故D项正确。
7.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
“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此计划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材料强调“国民经济建设计划”,与“自由发展”不符,排除A项;
1935年国共处于对峙状态,“团结抗日”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强调制定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发展经济,故C项正确;
“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依据材料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
(2)“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8.据统计,建国初期某年全国职工提出53万多件发明、技术改革和合理化建议,实施的有23万多件,仅其中6万多件全年就节约和创造价值9000多万元,还涌现出大批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
这反映了
A.近代以来我国工业和科研基础的落后
B.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大跃进”运动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
D.“双百”方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近代”与材料强调的“建国初期”不符,排除A项;
据材料可知“全国职工”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出谋献策,做出很大的贡献,故B项正确;
“大跃进”运动是“左”倾思想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科研人员”与“全国职工”不符,排除D项。
9.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
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表明雅典
A.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B.主张法律至上
C.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D.强调主权在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据材料“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自由……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可知,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国家至上”,排除B项;
“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材料没有强调主权在民,排除D项。
...
10.2016年9月2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投票,强行通过了允许“9·
11”恐怖袭击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法案,拒绝了奥巴马的总统否决。
根据美国宪法
A.该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C.总统可提起全民公决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1787年宪法。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议案,但国会参众两院若均以三分之二的票数反对该否决,则总统的这次否决无效,故A正确;
B、C、D说法错误。
11.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
这一做法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据材料“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可知农庄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排除C项;
赫鲁晓夫改革最后失败了,“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说法错误,排除D项。
12.下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
由此可知该组织
A.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
C.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D.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
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为针对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经济组织,“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说法错误,排除A项;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后,社会主义阵营没有扩大,排除B项;
据材料可知1988年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欧洲共同体建立关系,可见“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故C项正确;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变迁反映了美苏“冷战”,“经济全球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政府于广州等地先后设置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等事务。
成立之初,由于其没有统一的法令,贪官污吏得以任情挟私,一般商人则往往莫知适从。
1080年,宋神宗开始推行《市舶法》,在船舶出海与回航的检视、国内外海商的经营活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如对进口货物执行“禁榷”政策,即某些舶货由政府专买专卖,不许民间交易,“禁榷”物主要是统治者生活所需的奢侈品和民间畅消利厚的香药等。
同时,对出口商品实行统制,大部分时期禁止武器、粮食等出口。
当然,市舶司对合法经营的海商权益也有一定的保护之责。
《市舶法》制订之后又不断加以补充修改。
——摘编自李金明、廖大珂《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外扩张加剧,远洋商业利益成为政府追逐的目标。
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
不经英国政府允许,任何外国商船所载的任何货物或商品,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及其所属的领土。
所有进口至英国领土的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舶运输……。
此后,新的《航海条例》陆续出台,不过,其内容已经从对荷兰一国的敌对过渡到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因此引起了殖民地民众的抗议。
19世纪以来,《航海条例》逐渐阻碍英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1854年,《航海条例》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李明倩《英国航海法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舶法》与英国《航海条例》在内容方面的相似之处,并指出其实施背景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航海条例》的历史影响,并分析指出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答案】
(1)内容相似之处:
相关规定具体、详实;
以国家政权力量对贸易进行干预;
不断进行修改和调整;
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商船的利益。
背景不同:
政治上,中国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满足统治者的经济需求;
吏治败坏影响了贸易的正常进行。
英国是为了扩张,打击荷兰,称霸世界。
经济上,中国农耕经济发达(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并发展。
(2)影响:
促进了英国的航海业和商业的飞速发展(或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一定的资本、市场条件;
导致英荷战争的爆发;
损害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原因: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若答《航海条例》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给);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从内容的具体性、国家的作用、内容的发展和作用进行概括;
第二小问,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
第
(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北美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从材料指出的时间可知是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