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392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4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卫生知识测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近距离空气飞沫B.食用不洁食品C.蚊虫叮咬

9.预防“非典”要勤洗手,洗手时间不应少于()

A.8秒B.15秒C.30秒

10.从疫区回来人员按规定应该至少隔离()

A.7天B.10天C.14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何时颁布实施的?

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多少种?

12、你社区发现法定传染病你要如何报告?

(报告方式、报告期限)

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就诊的发热病人如何处理?

15、谁是法定传染病的责任疫情报告人?

16、发现传染病的工作程序?

现就农村公共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政策、知识作简要介绍,不妥之处望谅。

第一篇健康新概念

健康是每个人一生不懈追求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也不尽相同。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争和生存压力增大,日益危胁着人们的心身健康,现代人必须有新的健康观念,并为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做出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法》明确提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人民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三无”即“无病、无伤、无残”。

只有当他们“生病”(有临床表现)时才寻求医生的帮助,而忽视“未病先防”,我们人类平均寿命应该是活到120岁,而我县的人均期望寿命才71岁,还相差甚远。

总结一下,健康新概念是三个方面完善状态,即:

1、身体无病:

指机体一切组织器官机能正常;

2、心理平衡:

指人的内心世界丰盈充实,和谐安宁的状态,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均衡;

3、社会适应:

人体的整体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

第二篇健康行为篇

健康行为是人们朝向健康的一切所作所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可分为五大类:

1、基本健康行为:

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每日正常而且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适量运动,每晚7-8小时睡眠等。

2、预警行为:

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以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等。

3、保健行为:

指正确、合理地利用卫生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发现患病后及时就诊、咨询、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

4、避免环境危害:

主动地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避开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如离开污染的环境,保护环境,积极应对哪些引起人们心理应缴的紧张生活事件等。

5、戒除不良嗜好:

如吸烟、酗酒、滥用药品、吸毒、性乱等。

一、疾病预防控制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文缩写CDC),是从事计划免疫规划、传染病控制管理、各项卫生监测、学校卫生管理、劳动卫生管理等专业机构。

传染病的概念及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8种。

传染病报告分法定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为义务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要及时向附近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二、妇幼卫生保健

县妇幼保健院是全县妇女儿童健康保健和孕产妇急救中心,指导全县妇幼卫生工作。

1、妇幼卫生保健是公共卫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涉及2/3人口的健康问题,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是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取向。

2、妇幼卫生乡村干部职责。

协助乡村医生管理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在他们有困难的情况下给予关心和关怀,特别是辖区内孕妇在出现危险情况时(即:

协助其向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呼救和转送,有时要组织村民抬送遇险孕产妇。

每名孕产妇至少作5次规范产前检查。

住院分娩母子平安)。

3、育儿小常识。

纯母乳喂养自己孩子是作母亲的本职,出生后1小时即开始给婴儿喂母乳。

第一滴母乳最珍贵,千万不能挤掉。

喂母乳前不需喂水。

按需给孩子喂奶,每天可7-8次,每次1侧乳房喂空后再喂另一侧。

乳头衔接要充分。

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

6个月后,添加辅食,辅食添加前要先喂奶,母乳喂养至2岁。

添加辅食营养丰富,要浓稠。

三、食物中毒预防与处置

食物中毒是指吃入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其中也包括化学药物中毒,有单发的也有群体的,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会危及生命。

农村常见的有农药中毒、毒蘑菇中毒、马桑果中毒、酒宴群体中毒等,特别提醒:

防止食物中毒,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2、饮食要卫生,生吃的蔬菜、瓜果、梨桃之类的食物一定要洗净皮。

不要吃隔夜变味的饭菜。

不要食用腐烂变质的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

3、生熟食品要分开,切过生食的刀和菜板一定不能再切熟食,摸过生肉的手一定要洗净再去拿熟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感染。

4、对不熟悉的野生动植物不要随意采捕食用。

扁豆一定要焖熟后食用。

5、举办集体酒宴实行申报制,事前向所在乡镇卫生院或执法队报告,将派专业人员指导,避免发生食物中毒。

四、常见疾病防治

1、高血压病:

是指血压高于正常值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般认为,在安静状态下,如果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确定为患有高血压病。

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遗传因素,职业和环境,不良嗜好(如吸烟、嗜盐),肥胖体型等有关。

高血压的防治应从娃娃抓起,主要方法有低盐饮食(每天每人摄入量不超过5g),提倡不饮或少饮酒、不吸烟,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喝牛奶,减少脂肪的摄入,坚持经常性的有氧运动(散步、骑车、游泳、太极拳等),保持标准体重、避免紧张刺激,学会松驰与紧张处理(气功、听音乐、书法及绘画等)。

2、肺结核防治: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通过空气的传播媒介传播引起肺部感染的疾患,占我县传染病之首位。

解放前称“肺痨”或“痨病”,流行广泛,病死率高。

有咳嗽、咳痰、发热、盗汗、咳血等主要症状,临床上治疗比较容易,国家归口县疾控中心为专业治疗单位,联系电话:

6222065。

药物系国家免费提供。

3、乙肝防治: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世界上乙肝感染最严重的国家,在13亿人口中,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三分之一,其中3000万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每年有3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其中约13万人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更为严重的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3%可将病毒传染给婴儿,而婴儿感染后因免疫功能不健全,最易形成乙肝病毒携带者,成年后将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这将严重影响后代的健康素质,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负担和损失。

乙肝慢性患者和肝癌病人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而每年仅此医疗费用就耗资达500亿元。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1、母婴传播:

即由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通过脐带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2、性接触传播:

夫妻中一方带病毒时,可通过性生活传染给对方,性乱和卖淫嫖娼最易传播。

3、经血液传播:

输血、注射、拔牙、穿耳、纹身,共用牙刷或剃须刀都可能造成乙肝传播。

乙肝不会由一般社交接触传播:

如共用办公用品(公务员考试不排除乙肝携带者),一起游泳、拥抱握手、共用卫生间等。

乙肝虽然是一种危害很严重的传染病,但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乙肝的知识,并认真去做,就可以把感染乙肝的危险减少至最低限度。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搞性乱。

(2)不以任何方式吸扎毒。

(3)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4)不接触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或血制品。

(5)坚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注射时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具进行诊疗。

(6)接种乙肝疫苗:

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特别是表抗及E抗原(HBeAb)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V/ml肌注)一针联合乙肝疫苗三针免疫接种,HBIG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与第一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但注射部位要分开,严禁将HBIG与乙肝疫苗放在同一注射器内注射,阳性的孕妇当孩子出生后24小时接种乙肝疫苗特别重要。

新生儿或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

即“0”,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

“1”,第1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

“6”,第一针后6个月接种第三针。

4、狂犬病防制: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人一旦被带毒的动物(主要是狗、猫)咬伤、抓伤就会感染狂犬病毒,就有可能患狂犬病。

临床症状典型表现“三怕”:

“怕水、怕风、怕光”。

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大量流涎,最后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特别提醒:

(1)狂犬病只有预防控制手段,没有有效治疗措施,也就是讲一旦狂犬病发病,病死率100%。

(2)“健康犬”咬伤也会患病。

只要在疫区“健康犬”都会在体内带有狂犬病毒,人一旦被咬伤,狂犬病会通过带毒犬通过唾液由伤口经血液传播给受伤者而患病。

(3)加强犬只管理是最有效的控制狂犬病措施。

2007年我县狂犬病猖獗,在一些地方曾引起老百姓恐慌,全县发病率居全市之首,县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花大力气实行“管、免、灭”措施,最终在2008年得到有效控制。

“管”由政府牵头,对辖区内犬只实行“准养证”制度,“免”对“准养”犬只一律由畜牧部门实行免疫接种;

对已经免疫后的准养犬只农村一律实行栓养,栓养线不能超过3米,不准敞放敞养;

“灭”对野犬、无户主犬、敞放敞养犬、未经免疫的犬只一律灭杀。

(4)正确处理伤口为预防狂犬病第一要务。

被犬咬伤后,尽快采用“一挤二洗三消四不”方法处理:

即一是立即挤压伤口,排出带毒液的污血或用火罐拔毒,但绝不能用嘴吸伤口处污血;

二是用20%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消毒液彻底清洗;

用清水洗净(不少于20分钟);

三是用2%-3%的碘酊和75%的酒精局部消毒,即便晚1-2天或3-4天,也要重视对伤口的处理,如果伤口已结痂也要去掉痂皮消毒处理;

四是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便伤口排毒,如伤及头面部,大血管或伤口又大又深,必须缝合包扎时,应在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不妨碍引流的情况下,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处理后即可缝合。

(5)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为必选有效预防手段。

被犬、猫等动物咬、抓、舔伤后,应及时注射人用狂犬疫苗,越早越好,按0、3、7、14、28天各注射1支(儿童用量相同)。

对严重咬伤(指头、面、颈、会阴部或多处被咬伤)者,WHO推荐在0天和3天加倍剂量注射,同时使用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20IU/kg)或抗狂犬病血清(40IV/kg),在全程5针注射后第10、20、90天各加强注射1针,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在1年内再次被动物咬伤者应于0天和3天各注射1针疫苗;

在1-3年内再次被咬伤,已进行上述处置者,应于0、3、7天各注射1针疫苗;

超过3年者应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5、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

艾滋病离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