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2203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用建筑物防雷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11.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11.2.1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防雷要求进行分类。

11.2.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民用建筑物应划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

11.2.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高度超过lOOm的建筑物;

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

3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

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

国际性的航空港、通信枢纽;

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

国际港口客运站;

4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6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11.2.4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省级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3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4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且小于或等于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且小于或等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6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物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

7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

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8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15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

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干或等于20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

11.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1.3.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1.3.2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

避雷带应装设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部位,并应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0m×

lOm或12m×

8m的网格。

2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或等效的环形导体相互连接。

3引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4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5当利用金属物体或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1.6.4条的要求。

6防直击雷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柱,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1.7.7条的要求。

7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2根,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2)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柱作为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时,其根数可不限,间距不应大于18m,但建筑外廓易受雷击的各个角上的柱子的钢筋或钢柱应被利用,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可不作规定。

8防直击雷的接地网应符合本规范第11.8节的规定。

11.3.3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m时,应采取下列防侧击措施:

1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相互连接。

2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子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

结构圈梁中的钢筋应每三层连成闭合回路,并应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

3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

4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类似金属物除应满足本规范第11.3.6条的规定外,尚应在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

11.3.4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防止雷电波的侵入,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宜采用全线埋地引入,并应在入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导管及金属管道与接地网连接。

当采用全线埋地电缆确有困难而无法实现时,可采用一段长度不小于2√ρ(m)的铠装电缆或穿钢导管的全塑电缆直接埋地引入,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其人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或钢导管应与接地网连通。

注:

ρ为埋地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Ω·

m)。

2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还应装设避雷器,并应与电缆的金属外皮或钢导管及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3年平均雷暴日在30d/a及以下地区的建筑物,可采用低压架空线直接引人建筑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入户端应装设避雷器,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防雷接地网上,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Ω;

2)入户端的三基电杆绝缘子铁脚、金具应接地,靠近建筑物的电杆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其余两基电杆不应大于20Ω。

4进出建筑物的架空和直接埋地的各种金属管道应在进出建筑物处与防雷接地网连接。

5当低压电源采用全长电缆或架空线换电缆引入时,应在电源引入处的总配电箱装设浪涌保护器。

6设在建筑物内、外的配电变压器,宜在高、低压侧的各相装设避雷器。

11.3.5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网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体、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和电子信息设备的反击的措施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有条件时,宜将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和引下线与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隔开。

金属物体至引下线的距离应符合公式(11.3.5—1)至(11.3.5—3)的要求,地下各种金属管道及其他各种接地网距防雷接地网的距离应符合公式(11.3.5-4)的要求,且不应小于2m,达不到时应相互连接。

当Lx≥5Ri时Sal≥0.075Kc(Ri+Lx)(11.3.5-1)

当Lx<

5Ri时Sal≥0.3Kc(Ri+0.1Lx)(11.3.5-2)

Sa2≥0.075KcLx(11.3.5-3)

Sed≥0.3KcRi(11.3.5-4)

式中Sal——当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未与防雷接地网连接时,引下线与金属物体之间的空气中距离(m);

Sa2——当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已与防雷接地网连接时,引下线与金属物体之间的空气中距离(m);

Ri——防雷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Ω);

Lx——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长度(m);

Sed——防雷接地网与各种接地网或埋地各种电缆和金属管道间的地下距离(m);

Kc——分流系数,单根引下线应为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66,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44。

2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体或钢结构作为引下线,同时建筑物的大部分钢筋、钢结构等金属物与被利用的部分连成整体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

3当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之间有自然接地或人工接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金属板、金属网等静电屏蔽物隔开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

4当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之间有混凝土墙、砖墙隔开时,混凝土墙的击穿强度应与空气击穿强度相同,砖墙的击穿强度应为空气击穿强度的二分之一。

当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之间距离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金属物或线路应与引下线直接相连或通过过电压保护器相连。

5对于设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其电气、电信竖井内的接地干线应与每层楼板钢筋作等电位联结。

一般建筑物的电气、电信竖井内的接地干线应每三层与楼板钢筋作等电位联结。

11.3.6当整个建筑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为砖混结构但有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和圈梁时,应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并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接一次。

11.3.7当防雷接地网符合本规范第11.8.8条的要求时,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网。

当为专设接地网时,接地网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一个闭合环路,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11.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1.4.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1.4.2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或等效的环形导体相互连接。

2避雷带应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并应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20m×

20m或24m×

16m的网格。

3对于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4引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5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6当利用金属物体或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1.6.4条的要求。

7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但应符合本规范第11.7.7条的要求。

8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时,其引下线数量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25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对第11.2.4条第4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lOΩ;

2)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时,其引下线数量可不受限制,间距不应大于25m,建筑物外廓易受雷击的几个角上的柱筋宜被利用。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可不作规定。

9构筑物的防直击雷装置引下线可为一根,当其高度超过40m时,应在相对称的位置上装设两根。

当符合本规范第11.7.7条的要求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筑物中的钢筋可作为引下线。

10防直击雷装置的接地网宜和电气设备等接地网共用。

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网,应在进出处与防雷接地网相连。

在共用接地网并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网宜围

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

当符合本规范第11.8.8条的要求时,应利用基础和地梁作为环形接地网。

11.4.3当建筑物高度超过60m时,应采取下列防侧击措施:

1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金属管道等的连接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11.3.3条的规定;

2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

11.4.4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导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架空线转换为电缆时,电缆长度不宜小于15m,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网上。

当多回路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避雷器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