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05河南安阳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305河南安阳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305河南安阳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
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
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
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
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
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
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
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
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
这意味着,将把接近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不同。
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
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
市区空洞化,成为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
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
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
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
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费。
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
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
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
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1.
关于“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能下降。
B.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C.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C.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D.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B.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C.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D.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
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
“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其母子遂如初。
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
帝谕曰:
“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
帝尝谓辅臣曰:
“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奎曰:
“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
奎谏曰:
“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涴(w):
沾污。
4.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讯:
审问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
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
放归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
借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奎断案明察。
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
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
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
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
因此。
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
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
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5分)
(2)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孙楚:
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8、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9、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写了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2)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
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
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
走一截,扬声吆唤:
蚯蚓来——[]
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
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
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
”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
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
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
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
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
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
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
“不少!
“凑合吧。
“您一直就卖蚯蚓?
“不是!
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
退休了。
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
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
“喝两盅?
“不喝。
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
我是挖药材的。
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
”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
是家传?
是学的?
“不是家传。
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
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
乌先生在大学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