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之11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之11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之11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6.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价格机制,才能()
A.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B.保持价格与价值的一致,实行等价交换
C.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D.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7.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内,因不可抗力或者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A.二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十个月
8.下列哪种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A.工商局工作人员刘某在市场检查时发现个体摊贩王某售卖的食品不合格,便没收了王某的营业执照
B.政府工作人员张某周日借用单位的车去商场买家俱,途中将一小学生撞伤
C.某公安局认为李某是某重大案件嫌疑犯,便将其逮捕,后发现李某确实无罪
D.某乡政府以整修公路为由,从农民的公粮款中扣留了一笔款项
9.下列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是()
A.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B.18周岁以上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C.16周岁以上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能获得劳动收入的人
10.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A.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B.民族矛盾与领土纠纷
C.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D.新的一轮军备竞赛
1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C.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D.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
C.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13.王某欲在一本专著中引用李某发表在某杂志上的文章的观点。
对此,王某()
A.须经李某同意并支付报酬
B.不必经李某同意但须支付报酬
C.须经李某同意,可不必支付报酬
D.不必经李某同意,也无须支付报酬
14.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15.激励措施属于()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16.受理国民对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党员的违法乱纪提出的申诉控告,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是()
A.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D.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7.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18.公文区别于其他倌息记录的特点是()
A.传递权威信息
B.书面文字材料
C.具有法定权威与现行效用
D.有特殊的格式、文字要求
19.精神的物化是()
A.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能动性的结果
B.庸俗唯物主义的表现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表现
D.唯意志论的表现
20.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职权由()行使。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1.恩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
这就是说()
A.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
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
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
D.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22.在()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A.毛泽东
B.薄一波
C.邓小平
D.陈云
2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4.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A.配置资源功能
B.激励功能
C.调节功能
D.评估功能
2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26.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A.相互渗透
B.相辅相成
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27.我国行政诉讼的标的是()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行政立法行为
D.行政处理决定
28.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市财政局
B.区人大常委会
C.省政协
D.村民委员会
29.任何国家行政职能中,最为核心的基本的职能是()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D.经济职能
30.公文的作者是指()
A.签发人
B.审核人
C.发文机关
D.撰写人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是指()
A.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
B.有效地协调各方的工作
C.及时处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
D.找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
2.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
A.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
B.对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时,应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D.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一般为1年以上5年以下
3.关于假释的考验期限,正确的说法有()
A.假释的考验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B.假释的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C.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4.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分为()
A.简易程序
B.一般程序
C.听证程序
D.执行程序
5.下列哪些属于政府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A.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国家政权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D.确定使用没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
6.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
(
A.命令
B.通知
C.通告
D.决定
7.清退的文件包括()
A.绝密文件
B.有重大错漏的公文
C.明令撤销的公文
D.无留存必要的重份公文
8.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9.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A.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B.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规律不可捉摸
C.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出现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
D.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1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档势·
B.矛盾双方在相互依赖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C.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D.阻碍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1.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
D.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1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包括()
A.民主监督
B.制定国家的法律
C.政治协商
D.参政议政
13.有关行政手段,正确的说法是()
A.行政手段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手段
B.行政手段具有直接性、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C.在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行政手段能显示它的重要作用
D.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行政手段的运用范围将逐步缩小
14.法律关系属于()
A.思想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经由该关系的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建立的关系
D.权利义务关系
15.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
A.前后罪均为故意犯罪
B.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五年以内
C.犯罪分子因犯前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D.后罪也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16.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A.侵犯客体相同
B.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C.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之便
D.犯罪客体相同
17.对公务员进行奖励的种类有()
A.记一等功
B.第二等功
C.记三等功
D.记特等功
18.下面哪些是公务员培训机构()
A.国家行政学院
B.江西行政学院
C.人事部
D.中组部
19.公文的语言特点是()
A.严谨
B.鲜明
C.朴实
D.严格
20.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正确的表述是()
A.由原来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B.由原来管企业转向管市场
C.由原来人制经济管理转向法制经济管理
D.由对经济生活实行全面的直接干预和高度封闭的管理转向全方位开放
三,判断题
1.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2.上帝、鬼、神是人们按照自身形象塑造出来的。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静止是并不存在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问题。
6.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
7.《民法通则》在债权一节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定金、违约金、抵押和留置。
8.渎职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9.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国家主席是与全国人大并列的机构,可以独立行使职权。
10.单一制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即为中央集权制,联邦制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即为地方分权制。
11.像指示一样,所有机关及其首长均有权发布命令。
12.公文是运用形象思维方式表达作者意见的文体。
13.在行政诉讼的二审程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