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海市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要通过各级组织包括基层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实现。
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的维护社会秩序,而是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党组织领导下,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党领导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
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才能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深入调研综合研判中凝聚共识。
市委把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一号课题,韩正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和有关领导任副组长,抽调41名干部,组成4个调研组,进行为期一年的调研。
通过调研,市委进一步认识到,街道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倾斜,是激发基层活力治本之举。
社会治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根子在基层党建工作。
只有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纲,才能纲举目张。
上海市委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强化党的领导,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下沉
上海市委坚持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以强化街道党工委职能作用为突破口,把管理和服务力量放到基层,把街道社区做强做实,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引导基层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
市委明确,街道党工委主要履行加强党的建设等八项职能。
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考核指标和奖励,街道经费支出由区财政全额保障,推动街道党工委聚焦主责、突出主业、优化职能。
赋予基层党组织相应职权和资源。
针对条块不顺畅、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市委研究确定,向街道党工委下放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等五项权力。
将区职能部门派驻街道机构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以及党组织关系、人财物等下放给街道。
取消区职能部门对街道的直接考核,统一纳入区委区政府对街道的综合考核。
实行职能部门职责下沉准入制度,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工作职责下放到街道。
新增事项需要街道承担的,职能部门不得直接下派,须由区委区政府严格审核把关,并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
进一步优化街道社区机构设置。
推进街道党工委内设机构的职能整合和功能优化,统一优化精简为8个办公室。
街道根据实际需要,可再自主设立2个工作机构。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保障。
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制定社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把各个部门支持社区的政策、投向社区的资金、面向社区的项目整合起来、统筹使用,每个社区每年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各不少于10万元。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较好解决了职能虚职责偏机构滥资源空效率低等问题。
健全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动体系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区委是一线指挥部,街道党工委是龙头,社区党组织是战斗堡垒。
上海市委把三级贯通起来、联动起来,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保证了基层党建有序推进、有效运转,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落地见效。
健全三级联动组织体系。
区级层面,在区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建联系会议,由区委书记牵头,分管副书记直接负责,区委有关部门和驻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
街道层面,把上级派驻街道有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共同参与街道党建工作,并与区委对接,相应建立街道党建领导小组和联系会议,由党工委书记直接负责,吸收有关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同志参加。
社区层面,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除专职社区党务干部外,还吸收了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中的党员负责人。
组织体系上理顺关系,就奠定了党建工作三级联动的组织基础。
健全三级联动责任体系。
具体而言,就是区委履行第一责任,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
健全三级联动网络体系。
创新管理服务手段,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
区级层面普遍建立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终端延伸到街道和社区,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库,实现三级信息互联互通。
健全三级联动制度体系。
建立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理清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
建立基层党建调度通报制度,下级党组织及时报告情况,上级党组织及时通报情况。
建立基层党建动态管理制度,每年对社区党组织进行排查,对排名靠后的特别是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
建立督促检查制度,经常以不同形式开展检查抽查。
建立跟踪问责问效制度,对履行责任不到位、工作出现问题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问题严重的进行组织调整或处理。
实践证明,三级联动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
上海市委把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联起来、动起来,上下共同发力,整体系统推进,一级抓一级,形成一盘棋。
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互补
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能否实现互联互动、共建互补,是影响城市基层党建的瓶颈问题。
上海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需求入手,通过组织纽带把双方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资源共享把双方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活动共联把双方优势发挥出来。
强化共驻共建意识。
市委强调,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虽然互不隶属,但在党的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目标一致,是同一区域内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必须担负起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共同责任。
要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推动党建融合;
要破除各自为政障碍,推动工作融合;
要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推动感情融合。
从调研情况看,现在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的关系普遍比较融洽。
建立组织连结纽带。
一是结对共建。
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
二是交叉任职。
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同志兼任驻区单位党组织成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进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
三是人才联育。
街道社区选派党务干部到驻区单位党组织挂职学习,驻区单位选派党务干部到街道社区挂职锻炼。
四是活动共联。
实行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建立党员组织活动开放点,举办百家党课大讲堂,面向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党员开放。
推动资源共享共赢。
一是信息共享。
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经常通报情况,沟通各自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任务、本地本单位进展动态等信息。
二是阵地共享。
对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场所阵地、活动设施,相互开放,统筹使用。
三是文化共享。
推动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各自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传统、文化形式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四是服务共享。
互相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相互提供服务。
凝聚服务群众合力。
一是开展组团式服务。
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驻区单位力量,组成相对固定的服务团队。
二是开展党员志愿服务。
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
三是探索项目化服务。
街道社区党组织会同驻区单位党组织编制服务项目书,提升服务规范。
上海的实践启示我们,构建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格局,要有组织纽带连接,要有互利共赢连接,要有活动载体连接,要有价值取向连接。
双方以服务群众为共同追求,牢牢把握好这个结合点,这种共建才富有成效。
扩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迅速发展,人员大量流动,形成大批城市新的群体,聚集于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和线上网上等。
上海市委明确要求,街道社区负责,有关部门配合,从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入手,抓住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
推进商务楼宇党建覆盖。
针对商务楼宇的特点,由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依托商务楼宇内的物业公司、产权单位等建立楼宇党组织,然后根据商务楼宇内入驻单位规模大小和党员数量,建立独立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
在商务楼宇内专门辟出场地,街道层面建立党建服务中心,社区层面建立服务站点,每150至200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配备1名专职党群工作者。
全市共建立商务楼宇党建服务站点620多个,组建楼宇党组织3200多个。
推进各类园区党建覆盖。
市委紧紧抓住园区党工委这个关键枢纽,明确要求他们担负起抓发展抓党建的双重责任。
党工委下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有的还设立党建工作站,对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进行党建工作指导。
依托骨干企业建立党建工作阵地,完善工作保障,开展党的活动。
目前,全市在各类园区建立党组织480多个,覆盖万户企业。
推进商圈市场党建覆盖。
市委着力推动在商圈和市场管理公司建立党组织,负责所辖商圈市场的党建工作。
依托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将党组织和党员等党建工作情况纳入企业登记申报、年检年报范围;
同时,抓党员示范户,带动其他商户。
推进网络媒体党建覆盖。
市委明确要求,各级网信办、新闻办等部门,负有业务监管和党建指导双重责任,街道、社区党组织负有党建工作兜底管理责任。
目前,市信息服务业协会成立了党委,建立基层党组织37个,共有党员1030多名,覆盖互联网企业500多家。
上海经验表明,扩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不仅是工作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
这样,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巩固。
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骨干队伍
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
上海市委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放宽视野,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着力提高干部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待遇保障、拓展发展空间。
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
市委把社区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社区两委换届,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内育外引,广纳群贤,选优配强社区书记。
目前,全市社区书记平均年龄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179人,较换届前增加了43%,一大批80后成为社区骨干队伍的主体。
把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
市委明确规定,对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的社区书记,经过规定程序纳入事业编制,在岗退休的享受事业编制退休待遇,中途离开书记岗位的,人走编留。
对暂不符合事业编制条件的社区书记,享受事业人员工资待遇。
同时,加大从社区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公开选拔优秀社区书记担任街道领导干部。
目前,全市已有746名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1879名社区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
设立岗位等级序列、实行额度管理。
市委明确,社区工作者作为街道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全日制工作人员,由街道统一管理使用,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完善考核制度。
目前,全市已统一选聘社区工作者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万人,达到总数的80%;
35岁以下的万人,超过总数的50%,整个社区工作者队伍学历水平、专业水平、社会化水平大大提升。
上海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