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理论教学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
《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理论教学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理论教学教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类别”填内招生,外招生或内、外招生;
公共选修课的“适用专业(方向)”填写“全校各专业”。
四、“开课单位”填学院、学系和教研室(无教研室只填学院和学系)。
五、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社会实践、实习或见习课、其他等。
六、“教学内容”应具体,而不应只填写教材章节名称或讲授主题的题目。
药理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06年9月5日
第1周星期二第3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主要教学内容:
1.药物、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
(10分钟)
2.药理学的性质和研究任务,药理学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3.药理学发展简史,我国本草学的成就,现代药理学的产生和其发展概况,我国药理学发展和成就。
(20
分钟)
4.细胞膜对药物转运的主要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药物、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
细胞膜结构特点,转运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
1.采用ppt和板书结合方式教学。
2.结合图提出问题:
药物如何进入体内?
在体内又发生哪些变化?
如何到达效应器官和部位并产生作用?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名词解释:
药物,毒物,药动学,药效学,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什么?
药物转运的方式和特点?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授课用教材:
《药理学》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2003年8月第六版
2、参考书:
《药理学总论》杨藻宸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6月
06年9月4,6日
第1周星期二(4节)
第1周星期四(1~2节)
基本内容:
1.细胞膜的结构,对药物转运的主要方式和特点,体液pH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
(35分钟)
2.药物从不同部位吸收的特点与血药浓度的关系,首过代谢的概念。
(20分钟)
3.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以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举例进行说明),再分布的概念。
(15分钟)
4.生物转化的意义、方式和阶段(图说明),重要药物代谢酶系,药酶诱导剂和药酶抑制剂的概念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5.药物排泄途径,重点阐述药物通过肾脏排泄的特点和规律。
6.时量(效)关系和曲线的意义;
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的概念和意义,重点强调当肾脏功能降低时,药物半衰期的变化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给药方式的改变;
Vd、房室模型、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和意义;
药物消除动力学类型,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
连续多次用药体内血药浓度变化规律,负荷剂量的给法。
(45分钟)
1.教学重点: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基本规律,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
影响药物跨膜转运的因素和规律,pH对药物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药
浓度变化的规律,房室模型的概念。
1.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结合教学。
2.结合图表启发式提出问题: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其解离度如何?
对药物吸收有何影响?
如果中毒时如何解救?
如果药物首过效应很强,如何决定给药途径?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
联合用药时注意些什么?
肝肾在药物消除方面有什么作用?
如果肝肾功能减弱时,对药物代谢有什么影响?
如何决定给药剂量?
肝药酶的作用对联合用药的影响?
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样子的?
如何了解血药浓度变化?
3.例举病例说明.
1、药物跨膜转运有哪些机制?
其定义如何?
2、给药方式有那些?
对药物的吸收有何影响?
药物口服后主要吸收部位在哪里?
有哪些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3、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对药物的作用有何影响?
4、基本概念:
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及其意义、一级动力学消除、药酶诱导剂和药酶抑制剂的概念等。
《药理学》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2003年8月,第六版
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06年9月12日
第2周星期二第3~4节
星期四第1节
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与抑制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物剂量的关系),选择性的概念以及临床意义,如药物选择性的高低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药物的双重性作用及其意义;
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作用,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等)及其防治。
(50分钟)
2.药物的量效关系及其意义;
如何评价药物作用的强度,效能与效价强度的概念及其两者之间的区别和意义,LD50和ED50的概念及其意义,治疗指数的测定和意义,药物安全范围的测定和评价。
3.药物作用机制:
首先简单阐述药物非特异性作用的机制;
阐述和引导药物可能的作用靶点(细胞膜和细胞浆及细胞代谢过程可能成为药物作用的靶点),并重点讨论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受体的类型,受体和配体的概念,药物与受体亲合力和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概念,pD2和pA2的概念和特点及如何测定药物的pD2和pA2,其测定数值大小的意义。
(55分钟)
不良反应、评价药物效应强弱和安全性大小的指标、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量效关系(曲线)、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包括三种学说)。
2.问题式启发性教学:
药物的选择性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了解药物双重性作用的意义?
举例说明药物不良反
应导致的危害?
如何避免药物的毒付作用?
如何评价药物的作用和安全性?
治疗指数大小的意义?
药物如何
产生药物作用的?
药物作用的靶点有哪些?
如何确定是药物作用的靶点?
何谓受体?
受体有多少类型?
激动
药和阻断药与受体是什么关系?
如何确定?
1、药物的双重性作用的意义?
2、基本概念:
不良反应、副作用、药物的选择性、效能、效价强度、LD50、ED50、治疗指数、安全范围、受体、配体的概念、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pD2和pA2的概念。
第4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06年9月14日
第2周星期四第2节
1.第二信使:
概念与种类,第二信使对生物细胞的调节作用与疾病和药物治疗作用之间的关系;
药物通过受体对第二信使的调节以及受体的调节。
2.老年人,儿童,妊娠和哺乳妇女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用药注意的问题。
3.心理因素、病理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强调如何调动病人的心理因素,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4.给药途径、用药次数和时间的选择:
结合临床不同疾病状态,如何决定给药途径;
如何确定给药次数以及给药的最好时间。
(5分钟)
5.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概念、目的和结果,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以及联合用药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6.反复用药:
强调短期内反复用药的后果,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的概念及发生的后果,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严重后果。
重点:
受体的上下调节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
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异、原因和临床注意的问题;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与用药时注意的问题(配
伍禁忌)等。
2.启发性问题: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妊娠和哺乳妇女有什么生理特点?
用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病人对医生的态度和对药物的信印度对药物的反应有何影响?
3.结合学习过的知识提出问题:
药物的耐受性是如何形成的?
疾病状态时如何决定给药途径,该药剂量和该药
间隔时间?
药物滥用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可结合社会现象进行讨论)
1.受体的上下调节及其临床意义?
2.何谓配伍禁忌?
联合用药时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不同疾病状态时,用药要注意些什么?
4.药物依赖性和成瘾性的概念,二重感染等。
药理学课程教案
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06年9月19日
第3周星期二第3节
1、传出神经的解剖学分类:
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