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98年)二月,朝廷官员在筹借内债时,尚将此项债券命名为自强股票”后又改名为昭信股票”以区别于官方在铁路、矿务等方面获利惯于失信”的股票。
由于晚清士人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股票与债券的属性没有区分开来、他们对股票投资的债券性要求也就不足为奇了。
晚清民众对股票投资之债券性要求的一个突出例证,就
是公司股票普遍存在的官利”现象。
所谓官利,就是股本利息,即股息的俗称。
股息本来是公司扣除经营运作之后,为股东提供的或大或小的利息”[2](),是公司投资风险性的体现之一。
正如马克思所言:
股份公司有一个共同点: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投入什么,但是不知道自己取出什么。
”[1]()
而在近代中国公司企业中,官利是固定的,而且是必须予以保证的。
官利必付、官利先付是近代中国实业界的一种俗成制度,即持股人不问企业盈亏,依固定利率定期向公司领取息金。
官利利率一般载于公司章程和股票上,如期支付官利成为公司企业经营运作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股东在缴纳股金获得股票的同时,还会拿到一种息折,据以定期向公司领取息金。
检阅晚清官督商办和商办公司企业的章程,几乎没有不规定官利的,只不过表述略有差异而已。
关于近代中国实业投资领域官利”制度产生的原因,笔
者和其他学者已从中国传统的高利贷等方面进行过探讨
(注:
朱荫贵:
《引进与变革:
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
张忠民:
《近代中国公司制度中的官利”与公司资本筹集》,《改革》1998年第3期;
李
玉、熊秋良:
《论中国近代的官利制度》,《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3期。
诚然,在近代中国,产业资本受制于商业资本是造成中国实业投资领域官利”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促成后者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就是股票市场。
首先,不难发现,当时在华发行股票的外国公司多未规定固定股息,而这并没有影响华商对外国股票的认购热情。
虽然华商起初对洋商所发行的股票视为畏途”,朱敢问
鼎”[3。
但是至迟在(19世纪)50年代”通商口岸渐兴华商认购洋股之风[4]。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华商对洋行股票的认购渐趋踊跃,有的洋行因买股份之人多为华商”,乃至
该行虽为外国公司,亦只有此名而已”[5。
有的洋行股票因
供不应求,以致市价溢出原价好几倍。
个别洋行鉴于要求认股的华商为数太多,不得不制定了限制条件[4]。
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对晚清公司章程的大量汇总,发现洋务民用企业在关于官利”的规定方面,同此后的各类民办或官商合办企业还是有些区别。
主要体现在对支付官利的起始时间上。
后期的民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一般规定入股即起息,而不少洋务民用企业则突出企业见到效益后方能分利。
例如金州骆马山煤铁矿章程规定:
自见煤之日起,每商本一
百两,长年酌提官利银十两”[6]平泉铜矿规定:
见铜后十
二个月为第一年,如有盈余,先提官利一分”[7;
徐州利国
矿务局规定,股东缴纳股款后,矿局给予股票并取利股折,
俟煤铁运售之日起,每届一年结算一次,先提官利一分”[8]
登州铅矿则照章议定,(自)收银之日起,先行派分庄息,俟口炼发售后,长年官利一分,并找足以前庄息不敷一分之官利”[9。
洋务民用企业的创办人也承认之所以规定官利,是鉴于如果将官利纳入余利之内”,则股东不自觉矣”。
所以公司章程向须酌提官利”[6]股本宜提官利也”[10]()。
但是,在早期洋务民用企业中,并未见到后来在民办企业中常见的官利吃股”现象。
有的实际上并未按规定于投产后即支付官利,例如开平煤矿规定见煤后支付官利,但实际上至出煤后第七年方开始配发官利,且首次官利仅为六厘,而非章程规定的一分(注:
见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史资料》第一一辑,下册,第643-644、660-661页。
同样,洋务民用企业关于官利的严格”规定,也并未引起社会的普遍不满,相反19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股市高潮。
时人记述,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11]华商忽见招商、开平等(股)票逐渐飞涨,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趋之若鹜”[12]于
是,市场之中买卖股票成为一宗生意”,甚至成为市面生意之时派”[13。
商民视公司股份,皆以为奇货可居”[14,乃
至人情所向,举国若狂,但是股票,无不踊跃争先”[15。
在这种狂热的购股之风促动下,即使新发行的股票也无不涨价。
时人记叙:
每一公司(股票)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
票为幸”[16,股票市价一加再加,登时飞涨”[17]在当时,投资者其实并不关注企业的官利,他们专心致志于(买卖)
股票之中”[18,并不在意公司的利润如何,因为股票转售,
其利已属不赀”[14。
在股票之利的诱使下,凡市中有些场
面者,莫非(公司)股东”[19;
本无巨资的小商小贩亦或
抵或借”,不惮罗雀碰掇之劳”,争购股票,以图厚利”[20。
当时上海股票市场之所以火热起来,也是综合原因的结果,但至少可以说明,洋务企业关于官利”的较后来严格的规定
并没有限制投资者的热情,民众大兴认购股票之风也并非追逐于股息之利。
官利虽然对上海股市的高涨未起关键性作用,而上海股票市场的崩溃,贝U直接影响到了此后中国民众的投资心态。
经历了上海股市风潮之后,股票投资的惨痛损失,使民众对公司、股票普遍产生了恐惧之感。
乃至人皆视集股为畏
途”[21,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谈虎色变之势”(注:
《股
份转机说》,《申报》1884-12-12;
《论商务以公司为最善》,《申报》1891-08-13。
),几同于惊弓之鸟”[17。
商民对于公司、股份的恐惧、厌恶心态,对此后的洋务民用企业实施募股集资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时人称:
商民因有前车之鉴”,不
免因噎而废食,惩羹而吹齑”[22,乃致公司”二字,为人所厌闻”(注:
(台北)近代史研究所编:
《矿务档》第七册,第4358页;
中国史学会主编:
《洋务运动》(七),第316页。
),
公司股份之法遂不复行”[23]凡有企业招股,商民犹惴然
惧皇(惶)”,疑以公司为虚名,以股份为骗术”,乃至有巨款厚资者也誓不买公司股票”[24;
即使是铁路、织布之股票,真实不虚”,商民亦观望不前,未能踊跃”[23。
商民投资受到的重创,是短时期内难以恢复的。
几年后,云南铜矿局在上海招股,商民仍鉴于数年内之前车,往往裹足不前”,致使该局竭力招徕来者,总不甚旺”[25。
1887年漠河金矿在上海招募股份时,商民犹惕于数年前股份之亏,语以招股醵资,百无一应”[26]()。
在这种情况下,官利”的及早与
即时兑现就成了尽可能挽回公司社会声誉的不多的手段之
一。
例如湖北织布局于1894年招商承办时,之所以规定本
局允为保利一分五厘,每股(百两)每年凭折到局领息银十五两”,就是为了解除若绅商入股恐所分额息,欲称官利,多寡无定”的顾虑[27]()。
著名实业人物郑观应也说,中国
自矿股亏败以来,上海倾倒银号多有,丧资百万,至今视为厉阶”,故此集股之法,首当保定官利”[28]()。
促使晚清股票官利”属性强化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清政府于19世纪末发行的昭信股票”的失信”结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
昭信股票本为清政府为缓减危机而发行的一种公债,之所以如此命名,旨在强调其信用的稳固性。
用策划本项活动的朝中官员的话说,就是区别于以往国内有关企业发行的惯于失信”或获利亦无把握,收效未卜何时”的股票
[29]()o虽然朝廷为此颁布了严格的章程,作了还本付息的规定,但这种债券在发行过程中则严重背离原定章程,使该项公债的发行,最终演化成为官府的苛派抑勒或强令捐输,使民众怨愤激增,最后不得不停止。
昭信股票的社会声誉遂大为败坏,由此也进一步影响到民众的投资心态。
乃至在民众看来,集股即劝捐别名”,每逢公司募股,则率皆借词推诿,纵使谆谆开导,亦属藐若罔闻”(注:
《河南官报》第51期,引自杜恂诚:
《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38页。
)在这种情况下,集股创业者自然也不得不在付息方面显示其诚意”例如陕西铁路
总局创办人员在议定西潼铁路招股办法时,就特别强调了严格执行官利”制度对于挽回昭信股票引发的股票失信”之社
会不良影响的重要意义:
陕西自劝办昭信股票,未能取信于
人,以故在上偶有捐输之举,在下即广生疑虑,今办铁路股份,以定期付息为最要之著”;
只有如此,方可坚入股官绅商民之信,期于事成之举,祛疑忌而收利权”[30。
长期受自
然经济浸濡的国人,普遍有着宁可一人养一鸡,不愿数人牵一牛”的习惯心态,这种潜在的单干”意识本来就难以即时转变。
而官方的不良商政,无疑加剧了他们对新式企业投资的恐惧。
是故人之有资本者,宁以之自营小企业,或贷之于人以取息,而不甚乐以之附公司之股。
”[31]()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创办者不得不对投资者制定一种利益的保障,即各省商
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而广招徕,
已属不得已之办法”[32]()。
近代中国实业界的官利”制度虽然是一种普遍的作法,但各个企业的规定又不尽相同。
以民办与官商合办企业为例,除了利率的不同外(注:
这一时期企业股票官利利率大致在周年四厘至一分五厘之间,一般以年息五厘至八厘的规定较为普遍。
),在计息时间方面,有的企业规定以收到先期股银之后即起息,有的规定股款收齐之时起息,较多的企业规定以收到股款之次日计息。
多数企业声明官利发放,不计闰月。
也有不少规定常年行息,例如云台山树艺公司明定“股
本)连闰八厘计息”[33]()。
民国元年创办的浙江则规定:
本
银行股本官息按周年六厘计算,即以交股之次日起扣至来年是日止为一周年,前项官息每年分二期发,上半年自七月一日起至八月终日止;
下半年自翌年正月一日起至二月终日止。
”[34股票所载官利利率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也有个别企业因应于不同的时期,规定了不同的官利利率。
例如汉阳铁厂在实行招商承办时议定的章程规定:
“(股东)自入本之
日起,第一至第四年按年提息八厘,第五年起提息一分。
”
官商合办溥利呢革公司章程规定:
本公司所收股本,均于缴
到之后一日起息,未出货以前按周年四厘算,既出货以后按周年八厘算。
”直隶工艺总局劝办之织染缝纫公司则在章程中写到:
本公司第一年生意未必能遽获厚利,拟第一年各
股份按照常年四厘包息……自第二年起,每年结账,各股东一律按五厘官息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