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563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①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②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③仅口舌哉?

若与庸人议之,其④必曰:

“吾其⑤与之。

”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⑥时,何人能如此?

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⑦皆出于此乎?

故吾以为,汝其⑧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9)一二。

其(10)是耶,其非耶?

其(11)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12)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13)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五、判断“且”在文段中的意义。

“存者且①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②委政非人。

则李唐且③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且④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六、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

“若①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若②人之思,若③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④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⑤龙之一爪也。

若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七、判断“所”在文段中的意义。

“吾所①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②钦。

以其所③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

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④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⑤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

此二人皆所⑥以教人向上者也。

八、判断“为”在文段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桀亡。

”此为②至理,当为③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④巫所惑。

巫者,以诡为⑤业,其所为⑥皆为⑦利也。

故为⑧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为⑨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⑩?

九、判断“焉”在文段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①,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②,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③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焉④,骄而轻敌,焉⑤能不败?

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⑥?

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⑦,则必无颜世上矣。

十、判断“以”在文段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以①也。

”若以②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

否则,以③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以④书卷为伴,弃夷以⑤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⑦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

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

十一、判断“因”在文段中的意义。

因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②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③。

其常因④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⑤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因⑥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⑦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因⑧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

因⑨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因⑩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十二、判断“于”在文段中的意义。

“黄鸟于①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于②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于③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④昔。

吾乡之美已闻于⑤四方。

世人皆欲老于⑥吾乡,此乃多人言于⑦我也,非吾杜撰耳。

于⑧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⑨是,不亦乐乎?

十三、判断“与”在文段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与①之,吾亦赞同。

今将他人与②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③!

其与④吾等之约,当亦守之。

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⑤也,应使众与⑥其事,与⑦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

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⑧,如之奈何?

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⑨?

十四、判断“则”在文段中的意义。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

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

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则⑤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⑥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

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

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⑦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十五、判断“之”在文段中的意义。

一僧欲之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②应。

久之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助至南海,夸之⑤于唐僧:

“此何难之⑥有?

”唐僧曰:

“汝之⑦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⑧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⑨乎?

十六、判断“乎”在文段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①?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②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

“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

而王胡为乎④如此好乐?

若恢恢乎⑤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乎⑥?

十七、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

“师道之不传也①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②?

”“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③。

”“汝之言,金玉也④。

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⑤!

十八、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

李白者①,诗仙也。

为当国者②所拒,遂游于此山。

今者③,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

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④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⑤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虚词趣味练习参考答案

一、①连词,表并列;

②连词,表假设,如果;

③连词,表转折,然而;

④连词,表递进,而且;

⑤连词,表修饰,地;

⑥连词,表承接,才;

⑦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⑧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二、①②疑问代词,怎么;

③疑问代词,为什么;

④疑问代词,什么;

⑤副词,多么;

⑥疑问代词,什么;

⑦疑问代词,什么;

⑧与“如”构成复音虚词,怎么样。

三、①副词,表承接,于是,就;

②代词,你的;

③副词,是;

④副词,竟然,却;

⑤副词,才。

四、①代词,作定语,他的;

②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他;

③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④代词,他们;

⑤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⑥指示代词,那;

⑦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⑧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

⑨指示代词,其中;

⑩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1)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12)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

(13)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五、①副词,暂且,姑且;

②连词,并且;

③副词,将,将要;

④连词,并且;

⑤连词,尚且,还。

六、①连词,表假设,如果;

②代词,这,如此;

③动词,像,如;

④代词,你;

⑤连词,表选择,或,或者;

⑥与“夫”构成复音虚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相当于“要说那”“像那”。

七、①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的原因”;

②表被动;

③“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④“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⑤“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⑥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八、①介词,因为;

②动词,是;

③介词,对,向;

④介词,被;

⑤动词,作为;

⑥动词,做;

⑦介词,为了;

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

⑨介词,替;

⑩句末语助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九、①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②兼词,在这里;

③疑问代词,哪里;

④句末语助词,不译或译为“了”;

⑤疑问副词,怎么;

⑥句末语助,呢;

⑦代词,他们。

十、①名词,原因;

②动词,认为;

③介词,凭借;

④介词,把;

⑤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

⑥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⑦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⑧连词,表目的,来;

⑨介词,把;

⑩介词,因为。

(11)连词,表原因,因为;

(12)介词,在;

(13)介词,跟,和;

(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15)动词,用。

十一、①介词,根据;

②动词,沿袭;

③名词,原因;

④介词,趁着;

⑤连词,于是;

⑥介词,凭借;

⑦介词,经由,从;

⑧介词,通过,经过;

⑨介词,因为;

⑩连词,因为

十二、①助词,动词词头;

②介词,表示对象,对于;

③介词,到;

④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介词,在;

⑥介词,表示方位,在;

⑦介词,表示对象,对,向;

⑧同现代汉语的“于是”;

⑨介词,在。

十三、①动词,赞许;

②动词,给予;

③句末语助词,表感叹,啊;

④介词,和;

⑤动词,对付;

⑥动词,参与;

⑦动词,结交;

⑧动词,帮助;

⑨句末语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

十四、①副词,加强判断,是,就是;

②连词,表让步关系,是,倒是;

③连词,表推测,那么,就;

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就,便;

⑤连词,表并列对举;

⑥连词,表转折,却;

⑦连词,表承接,原来是,原来已经。

十五、①动词,到,往;

②代词,他;

③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④助词,的;

⑤代词,这件事;

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结构助词,的;

⑨人称代词,我。

十六、答案:

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2、相当于“于”

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5、助词,词尾,不译

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十七1、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

2、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

3、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

4、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

十八

1、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2、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

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4、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