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426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Word下载.docx

∏∏║#※

※#║║#※

※#║更多精彩,更多资料,尽在║#※

※#╰════════════════════════════╯#※

<

期货历史故事>

>

经典案例

世界最大的金融丑闻:

住友事件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

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

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

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

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

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

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

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1995年会计年度,住友在全球的总销售额达16兆日元,合1468亿美元之多。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临着历史性大灾难。

而且这一灾祸又恰恰是在曾给住友家族带来滚滚财源的法宝——铜闯下的。

肇事者是有色金属交易部部长首席交易商滨中泰男。

滨中泰男有两个绰号十分耐人寻味,一个是“百分之五先生”,一个是“锤子”。

前者是圈内人对他能力的尊称,而后者正刻画了他的性格。

圈内人士之所以称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为滨中泰男所带领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易部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之多。

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国际铜期货交易上的显赫战绩,同时也反映出住友在这上面的买卖决策对国际钢市场所能造成的重大影响。

“锤子”是从滨中泰男的英译名称yasuohamanaka演绎而来的,因为滨中泰男在英语中的读音与“锤子”十分类似。

但这个雅号之所以能叫开来,更主要是因为它正反映了滨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锤子一般坚硬的性格。

这种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又铸就了他的失败。

1970年,年仅22岁的滨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

从那以后,他在国际铜市上连续征战了

20多年。

滨中泰男能长期保住这一身份,是极不寻常的。

据日本商业内部人士介绍,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两至三年间便调整一次交易员。

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70年代末,滨中泰男终于有机会到伦敦金属交易所参与金属期货交易,当时他主要做的是锡和镍的期货合约。

刚开始时,他没有什么名气,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职员。

但仅仅几年时间,滨中泰男就开始显露其英雄本色。

到l983年,他的铜交易量每年就已经达到1万吨。

到80年代末,他已经在国际期铜大户中拥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锤子”就是这时候喊出来的。

但是,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滨中泰男后来会犯下如此“前无古人”的超级失误。

在他给住友商社带来高达40亿美元的损失后,人们已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住友商社总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认重用滨中泰男是一个错误,并宣布解除滨中泰男的职务。

他十分沮丧地说:

“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于自制力,而且也十分讲究逻辑,于是我信任他,并委任他为首席金属交易员。

但我现在感到非常失望!

滨中泰男的错误是利用公司的名义以私人账户进行期铜交易,正是他的“锤子”性格,给他、也给住友商社造成了19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滨中泰男在期铜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头头寸,即大量买进期铜合约,这在铜价上涨之时无疑是获利的,滨中泰男曾经为此暗喜。

但是,自1995年以来,国际铜价一跌再跌,1995年1月20日有国际铜价还高达每吨3075美元,到1996年初,却跌至每吨2600美元以下。

铜价的连续下挫使得滨中泰男的多头头寸赢利不仅损失殆尽,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亏损。

其实,据伦敦金属交易所总裁大卫·

金介绍,早在1991年末,他们就已注意到了滨中泰男的行为,并数次对他提出过警告。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经纪公司总裁施瑞尔凯德的来信,信中披露了滨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虚假交易证明,并建议对滨中泰男进行调查。

这位负责交易的总裁还不止一次地召见滨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员。

1991年底以及199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几次对住友在该交易所铜市中所持有的头寸规模表示担忧。

1995年10、11月份,有人已经意识到期铜各月合约之间价差的不合理状态,要求董事会展开详细调查。

在对每个客户各个合约上所持有的头寸,及交易所仓库中仓单的所有权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伦敦金属交易所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相互之间毫无联系、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专业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就如何处理进行了探讨。

这个特别委员会包括行业著名律师和资深监管人员等。

但是,正是滨中泰男的“锤子”性格再次将他推出深渊。

他天真地认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必将扼住铜价连续下跌的强劲势头。

基本面的不佳表现在他日益发胀的头脑中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于是在他的操纵下,伦敦交易所铜价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稳。

铜价的反常波动再度引起了英美两国证券期货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滨中泰男企图操纵市场的行为也逐渐败露。

监管部门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亏损的双重压力,使滨中泰男难以承受。

1996年5月,伦敦铜价已经跌至每吨2500美元以下,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也四处流传。

业内人士担心,一旦这样一位对铜价起巨大支撑作用的显赫人物退出,国际铜价又如何能挺得住?

于是,在这些传闻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抛盘使得随后几周内铜价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滨中泰男XX参与期铜交易的丑闻在纽约逐渐公开。

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额亏损19亿美元并解雇滨中泰男之后。

铜价更是由24小时之前的每吨2165美元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每吨1860美元,狂跌之势令人瞠目结舌。

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住友商社的亏损额约在19亿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

事发之后,人们都在捉摸到底是谁赚走了住友的钱,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商业好奇,而是

这些资金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谁会在期铜市场上起更大的作用。

期货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亏必定有人赚。

那么住友的巨额亏损资金到底流到了谁的手中呢?

目前,在国际期铜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国际基金,其中包括美国金融大户。

在80年代英磅危机中一举“打败”英国政府而举世闻名的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罗宾逊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莱克和至少一名欧洲知名金属交易商。

一些交易人士认为,目前这些基金已经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

但是它们在这场风波中获利多少,以及对今后铜价能够带来的影响依然鲜为人知。

不过索罗斯的发言人6月18日在纽约极力否认,并表示索罗斯并未介入这个市场,而且与滨中泰男无任何业务往来。

这样,是谁赚走了住友商社的钱顿时成为一团迷雾——毕竟与财大气粗的住友财团作对还是小心点为好,赚了钱也不要声张。

目前,国际铜价虽基本持稳,但是风光已去,而且交易商们普遍认为一旦住友多头平仓,铜价必将继续走低。

但是美国信孚银行和美澳交易商们都在猜测,住友可能早已平仓,因而市场不必太过忧虑。

然而日本和亚洲的金属交易商们则对此持审慎和怀疑的态度。

总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国际期铜中强劲的多头地位有所动摇,国际铜价势必将继续走软,更何况近年来全世界铜的生产速度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

因此,有交易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国际铜价将会在每吨1750-1950美元之间波动,重返每吨2000美元以上只不过是一个奢望。

住友事件发生后,该商社总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强调,住友商社将保持正常运作,并继续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期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

而且,尽管遭受巨大损失,住友商杜的金融体制及资金实力依然强劲雄厚。

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亚洲)公司已经将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评级由a-1+降到a-l,还表示将对住友商社及其两个分支机构继续进行信用考察。

纽约的穆迪信贷评级机构也在“住友事件”后发表声明,计划将住友的高级债务等级aa-3降低。

秋水富一还允诺住友商社将积极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英国证券投资委员会以及日本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就此事进一步展开调查。

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召开紧急会议,拟定了许多应急措施稳定交易,纽约及日本国内各金融部门也相继采取了行动,力求把“住友事件”给市场带来的动荡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来重温一下逼仓的故事

往事如烟。

当年期货市场上多空大战“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的惨烈,早被时间冲淡。

曾参与该事件全过程的现浙江永安期货副总陈斌回忆,“当时整个空气都像在燃烧。

”1996年5、6月间,南方和浙江、上海等地券商成为期货市场上多空双方主力机构,其时相当部分苏州、上海、浙江的期货公司也参与其中。

市场上经常充满着各方的谣言,利用着各自力量影响交易所。

而此时江浙资金一直充当资金主力,大战期间,几地的资金不停穿梭,进行协调贪婪

1994-95年的胶合板期市成为期货市场最大的热点,9507合约更是达到了巅峰,期价由40元/张起步,一路上扬至62元/张的天价。

亢奋的价格使胶合板现货商及进口商兴奋不已。

大量的现货涌进交易所注册仓库,大量的印尼胶合板流入本已过剩的国内市场,使原本就已低迷的胶合板现货市场雪上加霜。

最终9507多头以巨额资金接下了20万手的现货。

这些实盘一直堆放在交割仓库,沉重的库存压力使原本火爆异常的市场冷静了许多。

沪板9607合约就是在这种相对冷静的环境中推出来的。

1995年12月10日,上海商品交易所推出胶合板9607、9609合约。

由于当时主力资金集中在苏板以及沪板9603、9605之上,9607合约自推出之日至1996年3月7日,一直受到冷遇,期价由推出时的45元/张的价格逐步回落,3月7日因谣传国产胶合板可从9607合约开始用于交割,9607合约顿告跌停至41.90元/张,此时成交量才初次突破5万手,持仓量亦仅12万余手。

3月8日,中国证

监会发出通知,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撤离苏红的大量资金急于寻找投资方向,胶合板自然而然地成为首选对象。

由于当时苏板几个主要合约持仓量均接近当时的持仓限制量,新主力介入困难较大,于是沪板便成为苏红撤出资金争夺的焦点,尤其是9607合约因其时间适中,盘口较轻,成为这些游资介入的首选对象。

百亿巨资杀入

在随后三周时间里,多空主力展开了占仓大战,迅速将9607合约持仓量扩大至60万手的边缘,而期价却一直维持在42.00-43.00元/张,上下均显得十分艰难,同时因持仓量已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