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大题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大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大题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2、答案要点:
(1)正确。
从认识论上说,唯心主义是把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绝对化的结果。
(2)唯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在根本上是错误的,但不排除其中包含许多有价值的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人类哲学思维发展中起过积极作用,所以唯心主义哲学是不结果实的花。
3、答案要点:
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即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一部分唯心主义哲学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2)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在认识论上坚持反映论,即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人的认识是认识自己的感觉或是对“客观精神”的自我认识。
第二章辩证唯物论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2、万物都在运动,但都只在概念中运动。
3、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观点
4、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6、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
7、“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四、材料分析题(请根据结合所学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说有一个楚国人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这个人立即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
“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便安然自若的坐在那里。
当船停泊了,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寻找他的剑,结果徒劳无益。
作者在故事后边发了一通议论: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尖锐而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不知时变的人。
后人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刻舟求剑”,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的行为。
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材料内容。
2、古希腊有一个喜剧,说一个人欠了另一个人的钱一直不还,债主催急了,债务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这个我,因此我不欠你的债。
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法庭。
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什么不还钱,他又把理由重复了一遍。
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因此我未打人。
于是这场官司就不了了之了。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中的两个人犯了什么错误。
3、“空间、时间是什么?
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搞清楚了,而我的智力发育迟,长大了也未搞清楚,于是,我一直揣摩这个问题。
结果就比别人钻得深一些。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起了时空观的革命。
他认为,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空间都要变化。
如,飞船上的一秒钟,相当于地面上的50秒。
宇航员以近光速在空中飞行一年,相当于地上的50年。
如果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在他们20岁那年,其中一个兄弟乘坐速度为0.99c的火箭遨游太空,而另一位兄弟留在地球上,一年以后,那位21岁的太空游子返回地球,会发现自己的同龄兄弟已是74岁的老翁了。
这就是人称“双胞胎详谬”的想象。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内容。
4、观音的变迁
中国人心目中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丽端庄、仪态楚楚的纤纤女子,她救苦救难、乐善好施,人称“大慈大悲观世音”,但根据佛教传播及变迁的历史,最初的观音不但不美丽,甚至根本就是膀大腰圆,长满胳腮胡子的凶神样子。
据称佛教传到西域(今中亚地区)时,那时仍处荒蛮时代的西域人,为了应对各种自然天灾,迫切需要一位神灵来降妖除怪,观音菩萨于是被赋予降伏妖魔鬼怪的重任,他虎背熊腰,力大无穷,酷似中国传说中专司捉鬼的钟馗,那么观音到中国为什么又成了女儿身了呢?
原来当观音传至中国时,中国早已是十分发达的封建社会了,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各种“土生土长”的神灵也一应俱全,根本不需要任何外来神灵去降妖除怪,根据当时人们的现实需要,只有有关人们生儿育女事尚无神灵掌管,于是人们便觉得应该由观世音来专管生儿育女的工作,大概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谁若想生儿子,就去求观音降福,于是观音就取得了“送子观音”的美名。
但给妇女送儿子的工作显然不适合大男人去干,人们相当然地认为观音也应该是女儿身,于是观音菩萨就由彪形男儿变成了仪态万方的纤纤女郎!
问:
观音菩萨变化的过程告诉了我们一条什么哲学原理?
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5、绿茵的悲哀
岁末的中国足坛阴风四起,浊浪滔天,替天行道的,冷眼旁观的,忽于辩白的,乱轰轰的。
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位资深人士非常痛心地直面失败:
“中国足球到了该好好反思的时候了……现在这批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再和他们讲道理摆事实已经不起作用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代球员算是废了。
他们价值取向已经严重变形。
中国足球职业化培养的这批球员既没有精神,也没有作风,至于荣誉就更不用提了。
他们考虑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得失,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以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于是就有了围攻裁判,打假球,吸毒和财球……”--摘自《郑州晚报》2004.12.12问:
绿茵悲哀的根源(据材料分析)是什么?
这说明了一条什么哲学道理?
6、永远都要坐前排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她的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他人。
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都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正因为如此,玛格丽特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而且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其它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她才成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的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而夫人。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
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总是不多。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到前排”仅仅当成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摘编自《读者》,2002-18)请回答:
(1)“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的座右铭对玛格丽特成长的影响说明了唯物论的什么原理?
(2)“想坐前排”和“坐到前排”之间有什么区别?
文章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7、国人不会忘记2003年10月15日,一个载入中华史册,同样载入人类宇航史册的辉煌时刻。
当长征二号火箭托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并与次日凌晨顺利回收,中华千年飞天梦,终于圆梦在今朝。
在普天同庆之时,我们不应忘记,中华千年飞天梦的“根”--明朝官吏万户。
大约600年前,万户把自己绑在47支土制火箭上手里还举着形似翅膀的风筝,他让仆人点燃火箭,想让遨游太空的梦想变成现实。
但缺少科学技术的“飞天”之举只能换来悲壮的回忆,万户的血肉之驱被炸得粉碎。
这种探索太空不怕碎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
我们同样会说,万户飞天永垂青史。
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
同样是探索太空的活动,同样是实现飞天的梦想,为什么万户飞天,梦断苍穹?
为什么神舟飞天,圆梦成功?
究竟什么样的原因,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8、把木梳卖给和尚
一家著名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
消息传出,应聘者趋之若鹜,但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
原来,公司要求每位应聘者在10天内尽可能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赢得利润。
考题一出,众聘者多做鸟兽散,仅剩A、B、C三人。
按公司要求,三人知难而进,开始闯江湖,卖木梳。
期限到,各位回公司交差。
A只卖出一把木梳。
原来,A前往某寺庙推销,不料遭众僧责骂,被轰出庙门。
在归途中遇一游方僧人述其遭遇,僧动恻隐之心,解囊买下。
公司主管甚为同情。
轮到B,B声称已经卖掉10把木梳。
为推销木梳,B不辞艰辛深入远山古刹。
由于此处上高峰大,前来进香者头发被风吹得散乱不堪。
见此情景,他找到主持,建议在每个香案前摆放木梳,供前来拜佛者梳理头发以免亵渎神灵。
主持采纳其议,买下10把木梳。
公司主管点头称赞。
接下来轮到C,C从怀中取出一份订单,称已卖出1000把木梳,请求公司火速发货。
原来,C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极盛的古刹推销木梳时,向方丈进言:
凡朝拜者无一不怀有虔诚之心,希望佛光普照,佑护众生。
大师乃得到高僧,且书法高明,可将“积善”二字刻于木梳之上赠与进香者,以显我佛慈悲为怀,保佑众生。
方丈大喜,口称阿弥陀佛。
此举出,一传十,十传百,该寺盛名远扬,而且为求“积善”木梳而进山朝圣者络绎不绝。
为此,方丈恳求C急速返回,请公司多多发货,以成善事。
三人同去推销木梳,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结果却大相径庭,着实令人深思。
这个材料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任其挣扎
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个蝴蝶的茧。
据说那只茧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茧里的蛹把茧咬破了一个小口。
这个人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的挣扎,想要破茧而出,就像母亲分娩一样。
那个小宝宝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什么进展。
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精疲力尽,停了下来。
这个人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茧的口子剪大,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它战战兢兢的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像一个肿胀的小虫。
它终于没有能飞起来。
一直哆哆嗦嗦的蠕动着,直到死亡的来临。
其实,正是那个人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
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破茧而出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翅膀。
这个材料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1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