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7255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

《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音乐史提纲Word下载.docx

④表演:

即兴演唱、奏

⑤记谱:

用希腊24个字母记谱

2.古希腊的乐器

①弹弦乐器:

里拉琴〔太阳神的崇拜,颂歌史诗伴奏〕、基萨拉琴

②吹管乐器:

阿夫洛斯管〔酒神的崇拜〕、西林克斯萧

③打击乐器:

克洛塔尔

古希腊的音乐作品:

《塞基洛斯墓志铭》〔作为墓志铭刻在石碑上的酒歌〕

《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

●第二节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1.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一〕律学成就——和谐学

〔1〕毕拉哥拉斯:

①完美的数字比例是和谐的基础

〔音乐具有净化作用〕②协和音程只有八度、五度和四度

③弦长比例的数字越简单,音程就越协和

〔2〕亚里斯多赛诺思:

①听觉是和谐的决定因素

②八度分成十二等分

③质感的音程微分观念,即少了半音的音程

2.音体系理论

〔一〕四音音列

整个音乐系统的基础。

包含四个音的下行音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两个音可以变化。

形成:

自然音列、变化音列〔半音音列〕、四分音列〔微分音列〕。

〔二〕四音音阶连接方式

“衔接式”:

一个四音音阶的最后一个音也是另一个四音音阶的第一个音

“别离式”:

两个四音音阶之间是一个全音

“大完全体系”:

四组音列组成,两个八度

“小完全体系”:

三组音列组成,12度

3.调式体系

〔一〕以民族部落命名的七种调式音阶

副多利亚、副弗利几亚、副利弟亚、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地亚、混合利地亚

〔二〕波依蒂鸟《音乐的原理》,对古希腊音乐理论做了详细论述,对中世纪音乐理论产生直接影响

〔三〕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两类音乐理论著作:

①有关音程、音阶和调式的理论

②涉及音乐的本质及其教育作用

〔四〕古希腊音乐理论最后一位重要的解释者:

托勒密

〔五〕亚里斯多西洛斯的音阶理论

大完全体系内各音〔省去附加音A〕,可分别形成其中不同高度的调式音阶——“首调”的认识。

〔六〕托罗斯音阶理论

以大完全体系为基础,形成相同高度的调式体系,调式差异主要在于各种调式内部的音程组合——“固定调”的认识。

〔七〕调式音阶的伦理属性

多利亚调式:

质朴、阳刚,使人安静而有力量

弗里几亚:

狂发,可以激发人的热情

副弗里几亚:

容易使人陷于享乐,丧失意识

混合利底亚:

伤感

*4.音乐教化

〔一〕音乐社会功能学说——伦理说

代表人物: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将音乐和体育完美结合〔音乐教化作用说〕

亚里士多德:

音乐可以供人们娱乐,音乐是对人的感情或各种情感状态的模仿〔模仿说〕

●第三节古罗马音乐

1.公众音乐生活的主要形式

①社会音乐活动

②家庭音乐活动

2.乐器

提比亚:

阿夫罗斯管的一种变体,罗马的宗教仪式、军乐队和剧院中使用

图巴:

长而直的小号

科尔努:

较大的半圆形号角

水力管风琴:

希腊人发明的最早的水力管风琴〔用水作为动力稳定风压〕

古罗马末期,教会取代罗马帝国,成为培育和发展音乐的主要机构。

●第四节早期基督教会的音乐

1.基础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犹太教的礼拜仪式、拜占庭的音乐形式

2.格里高利圣咏形成前有哪些圣咏

“高卢圣咏”,法国

“莫扎拉比圣咏”,西班牙

“老罗马圣咏”,梵蒂冈以外与格里高利圣咏一起发展的

“安布罗斯圣咏”,米兰,以圣安布罗斯教主命名

3.早期基督教礼仪音乐的发展

〔一〕罗马教会的圣咏及其音乐形态特征

古罗马圣咏:

①吟诵者、诗篇调〔简单的类型〕

②特拉克图斯、升阶经、奉献经、哈利路亚颂〔较复杂〕

〔二〕米兰教会的圣咏及其音乐形态特征

安布罗斯大主教:

交替式诗篇咏唱〔诗篇每节的上下两句由两个合唱队交替演唱〕、赞美诗

●第二章第一节圣咏的传播

1.格里高利圣咏形成

①4世纪,基督教圣咏形成

②6世纪、7世纪初,格里高利一世开始统一各地教堂圣咏

③漫长的统一过程

④世俗王国推动教会仪式与圣咏的统一与广布——加洛林王朝对教仪与圣咏的推广

⑤公元8、9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形成

2.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旋律曲调——级进而起伏平缓,并多用同音反复的曲调

节奏——节奏自由,一音节对一个音符,时值不确定,随经文语调的气息和语调而定

记谱方式——纽姆谱,音高并不确定,仅起大致的提示作用

整体风格——庄严、肃穆、平和

演唱方式——独唱、齐唱、对唱〔男声〕

3.常规弥撒

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4.非常规弥撒

哈利路亚:

欢快的花唱式圣咏

5.圣咏的扩展

〔一〕附加段:

10到11世纪,附加在圣咏的前面,或圣咏的中间

三种加法:

①在已有的花唱旋律上加词

②既加词又加音乐

③只加音乐

〔二〕继叙咏:

10到13世纪,

①作为阿里路亚的朱比勒斯花唱的附加部分出现

②为哈利路亚增加花唱,有时在上面加散文的歌词

③形式通常包括一系列的乐句,其中除了首尾两句

④中间乐句的音乐均为反复的〔abbccdd…z〕

〔三〕仪式剧:

将圣经故事中的重要对话谱写成圣咏,并在弥撒之前表演。

重要的两种仪式剧《你们在墓前寻找何人》〔复活节〕

《你们在马槽中寻找何人》〔圣诞节〕

《美德》12世纪著名修女希尔德加德1151年

〔四〕三者关系:

附加段最早,继叙咏和仪式剧在附加段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三节中世纪的音乐理论

1.教会调式理论

〔一〕怎么产生?

7到9世纪,①由法兰克人在整理和记录圣咏时归纳而成

②以拜占庭调式系统、古希腊音乐理论、对圣咏旋律的研究作为基础

③以圣咏的音域、结束音、一些常见的旋律程式作为依据来制定

〔二〕判断依据

〔三〕八种调式〔正调式低四度构成副调式〕

正调式:

多利亚、弗利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地亚

副调式:

副多利亚、副弗利几亚、副利底亚、副混合利地亚

2.记谱法

①古希腊的字母符号谱

②广泛采用于八世纪的纽姆谱

③10世纪,奥多字母谱

④11世纪,加线纽姆谱〔四线谱记谱〕

⑤12世纪,节奏模式

⑥13世纪〔1260〕,弗朗科有量时值记谱法〔旗标谱〕

3.规多·

达莱佐的奉献

①唱名法

②六声音阶

③四线谱

●第四节中世纪的世俗音乐

最早的中世纪世俗音乐拉丁文歌曲《博伊伦之歌》〔即《卡米纳·

布拉纳》〕,流浪僧侣,诗人,13世纪德国博伊伦修道院的一分世俗歌曲手稿。

1.世俗歌曲,五种音乐家〔除游吟艺人,其他负责音乐创作〕

〔一〕戈利亚德

拉丁文世俗歌曲,题材主要围绕青年男子永恒的三大主题:

对时事、教会的嘲弄挖苦、酒和美女,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

云游诗人:

①中世纪大学的创立

②云游四方的教士和大学生

〔二〕游吟艺人《英雄业绩歌》

〔三〕游吟诗人〔11世纪-13世纪〕

·

特罗巴多:

〔1130-1210〕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加泰罗尼亚和意大利北部

题材:

爱情、战争、英雄业绩、政治、社会生活

体裁:

坎佐、清晨马丽歌、悲歌、挖苦歌、记功歌

《我看到云雀高飞》南部游吟诗人伯尔纳·

德·

旺塔多恩

特罗威尔:

〔1170-1240〕法国北部。

与法国民歌更接近

特征:

段落分明、乐句短小、旋律鲜明易记

维勒莱、盘旋歌、叙事曲、行吟歌体、

《尚松曲集》,特罗威尔

《罗兰之歌》,法国的世俗歌曲

〔四〕恋诗歌手〔12世纪末-14世纪初〕

组成:

贵族、骑士

最初仅限于表现爱情,后来为政治、道德、宗教的箴言

情歌、轮唱曲、黎明曲、游唱曲体、箴言歌

曲式:

“巴尔形式”,结构是aab,《我的生命有福了》

12世纪著名歌手:

沃尔夫兰·

冯·

埃申巴赫,瓦尔特·

福格尔威德

《我的生命有福了》瓦尔特·

福格尔威德,

13世纪著名歌手:

弗劳恩罗布、汤豪瑟

〔五〕工匠歌手〔14世纪-16世纪〕

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19世纪德国作曲家瓦格纳

2.中世纪的乐器

〔一〕管乐

横笛、竖笛、双簧管、肖姆管、短号、风笛

〔二〕弦乐

拨弦:

竖琴、琉特琴、索尔特里琴〔齐特琴类〕

弓弦:

维埃尔琴〔包括古提琴、轮擦提琴〕、雷贝克

〔三〕管风琴

大型、中型、便携式

《埃斯坦比耶》13-14世纪流行西欧的舞曲,欧洲最古老的纯器乐曲之一

●第三章复调音乐

1.奥尔加农〔唱两种不同音高的现象〕

〔一〕第一阶段,9世纪末到10世纪

平行奥尔加农阶段

特点:

平行四、五、八度严格一对一,在下方进行添加的奥尔加农声部

《音乐手册》、《学习手册》最早解释这种现象

〔二〕第二阶段,11世纪末

斜向进行、反向进行,声部比照越来越多,声部临时超越,基本上是一对一,但会临时出现一对多音的滑动

《慈悲经》选自法国北部一篇论文《怎样创作奥尔加农》

〔三〕第三阶段,12世纪

声部完成了彻底的超越,出现了“迪斯康特奥尔加农”和“花腔奥尔加农”

《卡里斯迪努斯手抄本》〔圣咏乐谱〕,西班牙西北部圣地亚哥的康波斯泰拉夫教堂,一音对多音的“花腔奥尔加农”风格多见,20首两声部和一首最早的三声部

“威切斯特大教堂”:

最早已知的两声部的11世纪奥尔加农曲集来自这里,

“圣玛蒂亚修道院”:

12世纪初,法国南部,奥尔加农在这里被分为两种

“康波斯泰拉夫教堂”:

当时另一个复调发展中心,西班牙西北部

第二节巴黎圣母院复调

1.巴黎圣母院乐派

时间:

12世纪下半夜

地点:

法国巴黎圣母院

人物:

佩罗坦、雷奥南

事件:

雷奥南:

写了《奥尔加农大全》

圣母院复调风格:

花腔奥尔加农、迪斯康特、考普拉三种复调形式的单声部的圣咏交替使用于一首二声部的奥尔加农当中,最擅长写花腔奥尔加农,被称为奥尔加农的最正确作者

佩罗坦:

修订《奥尔加农大全》

用迪斯康特风格的克劳苏拉去修订《奥尔加农大全》,并使二声部的奥尔加农扩展到三到四个声部

2.孔杜克图斯

①支撑声部不用圣咏,而用新作的旋律,所有声部都是新创作的

②以迪斯康特风格写成的各声部节奏基本一致

③歌词多为诗歌体,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

●第三节13世纪的经文歌

1.经文歌的产生

在克劳苏拉的上方声部加上新的歌词

2.早期经文歌的特点

三到四个声部

第一声部:

作曲家经常要重写

第二声部:

经文歌声部

第三四声部:

每一个上方声部都唱一种不同的歌词,拉丁文或法文

最低声部:

支撑声部大都来自圣咏,常用重复节奏型

典型的三声部经文歌:

二重经文歌

总体特征:

各声部旋律线条独立性,不同声部不同歌词

13世纪末,上方声部可以替换世俗的内容,支撑声部也可以被替换

3.经文歌后期发展

“弗朗科经文歌”:

由下到上,由慢到快,由疏到密的旋律特征

《有量歌曲艺术》13世纪音乐理论家弗朗科

4.“古艺术”;

“新艺术”

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末;

14世纪

法国巴黎

●第四章14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第一节法国的“新艺术”

1.“新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