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6619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通风防尘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施工通风方式应根据隧道的长度、掘进坑道的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诸多因素来确定。

在施工中,有自然通风和强制机械通风2类,其中自然通风是利用洞室内外的温差或风压差来实现通风的一种方式,一般仅限于短直隧道,且受洞外气候条件的影响极大,因而完全依赖于自然通风是较少的,绝大多数隧道均应采用强制机械通风。

根据其工程状况,隧道施工机械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通风。

压入式通风是将轴流风机安设在距离洞口30m以外的新鲜风区(上风向),通过通风管将新鲜风压送到开挖工作面,稀释有害气体,并将污风沿隧道排出洞外。

三、隧道施工作业环境标准

隧道施工中,由于炸药爆炸、内燃机械的使用、开挖时地层中放出有害气体,以及施工人员呼吸等因素,使洞内空气十分污浊,对人体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在隧道内必须尽量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对其他不利于施工的因素如噪声、地热等也应进行控制。

按照有关规定,隧道施工作业环境必须符合下列卫生标准:

1)坑道中氧气含量

按体积计,隧道作业过程中空气中含氧量不得低于19.5%,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2)有毒有害气体允许浓度

⑴隧洞内氧气含量按体积不小于20%;

⑵有害气体浓度容许值:

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

二氧化碳按体积不得大于0.5%

氮氧化物(NO2)浓度不超过5mg/m3

⑶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粉尘允许含量:

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超过2mg/m3

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浓度不超过4mg/m3

⑷最低的排尘风速不小于0.15m/s;

⑸坑道内气温不高于30℃。

四、其他规定

1)洞内风量要求

隧道施工时供给每人的新鲜空气量不低于3m3/min,在瓦斯隧道中可取4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供风量不低于4.5m3/(min.kw)。

2)洞内风速要求

全断面开挖时不小于0.15m/s,在分部开挖的导洞中不小于0.25m/s,均不大于6m/s。

3)通风管的安装

通风管距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通风管的安装应平顺,接头严密,每100m平均漏风率不得大于2%,弯管半径不得小于风管直径的3倍;

五、隧道施工通风设计原则及影响因素

5.1隧道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1)准确计算的原则

全面掌握施工通风设计相关资料,慎重选取相关设计参数,准确计算需风量和风压。

隧道进出口工区均采用无轨运输,可进行保守计算,根据现象复杂的内燃机情况,配置风量应该比理论计算需风量大一些。

2)科学配置的原则

科学配置通风设施,风机型号(功率、风压和风量)与风管直径必须配套,实现低风阻、低损耗和高送风量,选用的风管性能参数必须达标(平均百米漏风率、摩擦阻力系数、强度和每节长度等)。

3)经济合理的原则

合理选择通风方式,理论计算隧道内需风量和各工区的通风阻力,风量以满足国家标准为原则,通风阻力必须结合现场条件尽量降低,尽量缩短管道独头送风距离,达到既满足现场施工,又节约能源的目的。

4)设备综合利用的原则

尽量选用各种工况能够综合利用的通风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阶段调整和理论计算校核,实现通风设备综合利用,避免阶段调整换装,既达到合理利用又满足施工通风的要求。

5)同步除尘的原则

在满足施工通风风量和风压的同时,每开挖面配备必要的除尘设施,如水幕降尘器和除尘机等,保证粉尘含量达标。

六、施工通风安全措施

1、施工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以“合理布局,优化匹配,防漏降阻,严格管理、确保效果”20字方针,作为施工通风管理的指导原则,强化通风管理。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为核心的通风管理制度和组建专业通风班组,通风班组全面负责风机、风管的安装、管理、检查和维修,严格按照通风管理规程及操作细则组织实施。

项目部定期根据通风质量给予通风班组兑现奖惩办法。

施工通风主要岗位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1、测风员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⑴危险源:

风表选择不准确;

风表不完好;

作业环境不完好;

测风地点不符合规定,人员操作不熟练;

测量数据记录不准确或测风报表填写不正确。

⑵管理标准:

测风时,测风员根据风速的大小选择相应量程的风表进行测风。

隧道每10天至少进行1次全面测风,测风地点、位置、测风周期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测风应在专门的测风站进行,在无测风站的地点测风时,要选择测风断面规整、无片帮、空顶、无障碍物、无淋水和前后10m内无拐弯的巷道。

测风员在同一地点测风时要测量3次,每次测量结果误差不超过5%,否则加测一次,结果取平均值。

每次测量结束,测风人员必须将测量数据准确地填写在测风记录手册和记录牌板上,并编制通风旬报。

每次测量结束,测风员、质检员必须将测量数据及时填写在记录手册上并汇报。

严格按反风程序的时间汇报。

两人要相互配合。

⑶管理措施:

工区管理人员随时对测风员测风时选择的风表进行检查,发现选择的风表不符合规定,进行处罚。

测风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安全技术工种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熟悉所用风表和其它仪器的性能和参数。

熟悉隧道通风系统,掌握各用风地点所需风量。

测风时要避开隧道内内行人、行车频繁的时间,避开附近风门开、关频繁时间,测风时不得有人员、车辆经过。

项目部安质部每旬对测风员所测量的数据与现场的实际风量进行一次校核,发现与现场出入大,应重新测风。

工区技术人员将测风员、瓦检员汇报上的数据进行核查,发现误差大,责令其重新测量。

利用班前会教育员工遵守纪律、增强时间观念。

2、主要通风机司机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⑴主要危险源:

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未按要求佩戴绝缘用具。

未对风机主要部位进行详细检查。

未按开停机顺序操作。

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熟悉通风机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技术特征、供电系统和控制回路,以及通风系统和各风门的用途等情况,能独立操作。

作业前必须进行本岗位危险源辨识。

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填写工作日志,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当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停机时,备用通风机必须在15min内启动,并正常运转。

不得随意变更保护装置的整定值。

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应用绝缘工具,并按规定的操作顺序进行。

除故障紧急停机外,严禁无请示停机。

严格按照上级命令进行通风机的启动、停机操作。

通风管理制度1、一般规定

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必须严格遵守风机的操作规程,熟悉通风系统性能。

⑵隧道通风系统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运行期间应加强巡视及维护工作,保证通风系统各项性能、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⑶保证隧道24小时连续不间断通风,风量、风压必须满足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不得随意停风。

⑷风机设置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确保正在使用的通风机出现故障后能在15min内启动备用通风机,保证隧道通风和正常作业不受影响。

2、通风系统定期检查制度

⑴工区组织每周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架子队长每天对通风系统必须作例行检查,通风工必须做好日常巡查。

⑵通风系统运行正常后,每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对掌子面和其他用风地点根据需要随时测风,做好记录。

⑶每7天在风管进出口测量一次风速、风压,并计算漏风率,风管百米漏风率不应大于1%,对风筒的漏风情况必须及时修补。

⑷建立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档案,档案包括各种检查记录、调试记录、测量记录、维护记录、运行记录等。

⑸值班人员每天按班组对通风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记录,架子队长每天、主管副经理每周分别对运行记录予以审核、签认,并由物设部负责建档保存。

⑹周用风速测定仪对风速进行人工检测,检测结果与自动监控系统相应时间、位置、风速值进行核对,确保风速满足施工要求且回风巷风速不得低于1m/s。

3、通风管理交接班制度

必须实行通风班组交接班制度,交接双方签字认可,对上一班存在的问题、隐患、需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状态等必须交接清楚,交接班记录由架子队长每天定时予以审核签字。

2、施工通风安全技术措施A、风机安装

⑴风机支架应稳固结实,避免运行中振动,风机出口处设置加强型柔性管与风管连接,风机与柔性管结合处应多道绑扎,减少漏风。

风机前后5m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通风机进气口应设置铁箅,并应装有保险装置。

⑶当巷道内的风速小于通风要求最小风速时,可布设射流风机来卷吸升压,提高风速。

⑷洞内风机的移动,采用小平板车移动,移动前,提前做好风机支座或支架。

射流风机应逐个移动,以保证洞内不间断的空气循环。

⑸通风机应有适当的备用数量。

B、风管安装

⑴风管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使用前进行外观检查,保证无损坏,粘接缝牢固平顺,接头完好严密。

通风管应优先采用高强、抗静电、阻燃的软质风管。

⑵风管挂设应做到平、直,无扭曲和褶皱。

在平行导坑作业时,先由测工在拱顶测出中线位置,然后用电钻打眼,安置膨胀螺栓;

在正洞作业时,衬砌地段根据衬砌模板缝每5m标出螺栓位置,未衬砌地段,先由测量工在边墙上标出水平位置,然后用电钻打眼,安置膨胀螺栓。

布8号镀锌铁丝,用紧线器张紧。

风管吊挂在拉线下。

为避免铁丝受冲击波振动、洞内潮湿空气腐蚀等原因造成断裂,每10m增设1个尼龙绳挂圈。

⑶通风管破损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当采用软风管时,靠近风机部分,应采用加强型风管。

通风管的节长尽量加大,以减少接头数量,接头应严密,每100m平均漏风率不宜大于1%。

弯管平面轴线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通风管直径的3倍。

⑷风管最前端距掌子面5m,并且前55m采用可折叠风管,以便放炮时将此55m迅速缩至炮烟抛掷区以外。

通风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1)通风机应有专人值守,按规程要求操作风机,如实填写各种记录。

(2)通风机使用前应卸去废油,换注新油,以后每半月加注一次。

⑶风机应尽量减少停机次数,发挥风机连续运转性能。

需停机或开启时,根据洞内调度通知进行。

为减少风机启动时的气锤效应对风管的冲击破坏,应采用分级启动,分级间隔时间为3min。

⑷开启轴流风机前,射流风机必须开启运转,以控制风流方向,防止污浊空气形成小循环。

⑸综合保障班组中应设专职风管维修工。

每班必须对全部风管进行检查,发现破损等情况及时处理。

对于轻微破损的管节,采用快干胶水粘补:

先将破损部位清洁打毛后,再行粘补;

破损口小于15cm时,直接粘补;

破损口大于15cm时,先将破口缝合后再行粘补,粘补面积应大于破损面积的30%。

粘补后10min内不能送风。

对于严重破损的管节,必须及时更换。

⑹因洞内渗水和温度变化的影响,风管内会积水,故应定期排水,以减少风管承重和阻力

七、隧道施工期间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