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6483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习题解答Word格式.docx

(d)

11-4如图11-27所示,均质三角形薄板的质量为m,高为h,试求对底边的转动惯量Jx。

图11-27

面密度为

在y处

微小区域对于z轴的转动惯量

 

11-5三根相同的均质杆,用光滑铰链联接,如图11-28所示。

试求其对与ABC所在平面垂直的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图11-28

11-6如图11-29所示,物体以角速度w绕O轴转动,试求物体对于O轴的动量矩。

(1)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质圆盘,在中央挖去一边长为R的正方形,如图11-32a所示。

(2)边长为4a,质量为m的正方形钢板,在中央挖去一半径为a的圆,如图11-32b所示。

图11-29

11-7如图11-30所示,质量为m的偏心轮在水平面上作平面运动。

轮子轴心为A,质心为C,AC=e;

轮子半径为R,对轴心A的转动惯量为JA;

C、A、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试求下列两种情况下轮子的动量和对地面上B点的动量矩:

(1)当轮子只滚不滑时,已知vA;

(2)当轮子又滚又滑时,已知vA、w。

图11-30

11-8曲柄以匀角速度w绕O轴转动,通过连杆AB带动滑块A与B分别在铅垂和水平滑道中运动,如图11-31所示。

已知OC=AC=BC=l,曲柄质量为m,连杆质量为2m,试求系统在图示位置时对O轴的动量矩。

图11-31

(顺时针)

11-9如图11-32所示的小球A,质量为m,连接在长为l的无重杆AB上,放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

杆以初角速度w0绕O1O2轴转动,小球受到与速度反向的液体阻力F=kmw,k为比例常数。

问经过多少时间角速度w成为初角速度的一半?

图11-32

11-10水平圆盘可绕z轴转动。

在圆盘上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M作圆周运动,已知其速度大小v0=常量,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z轴的距离为l,M点在圆盘上的位置由f角确定,如图11-33所示。

如圆盘的转动惯量为J,并且当点M离z轴最远(在点M0)时,圆盘的角速度为零。

轴的摩擦和空气阻力略去不计,试求圆盘的角速度与f角的关系。

图11-33

11-11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重物M1、M2分别系在绳子的两端,如图11-34所示。

两绳分别绕在半径为r1、r2并固结在一起的两鼓轮上,设两鼓轮对O轴的转动惯量为JO,试求鼓轮的角加速度。

图11-34

11-12如图11-35所示,为求半径R=0.5m的飞轮A对于通过其重心轴的转动惯量,在飞轮上绕以细绳,绳的末端系一质量为m1=8kg的重锤,重锤自高度h=2m处落下,测得落下时间t1=16s。

为消去轴承摩擦的影响,再用质量为m2=4kg的重锤作第二次试验,此重锤自同一高度落下的时间t2=25s。

假定摩擦力矩为一常数,且与重锤的重量无关,试求飞轮的转动惯量和轴承的摩擦力矩。

图11-35

第一次试验

  

(1)

第二次试验

(2)

(1)-

(2)

(1)得

11-13通风机风扇的叶轮的转动惯量为J,以初角速度w0绕其中心轴转动,见图11-36。

设空气阻力矩与角速度成正比,方向相反,即M=-kw,k为比例系数,试求在阻力作用下,经过多少时间角速度减少一半?

在此时间间隔内叶轮转了多少转?

图11-36

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11-14两均质细杆OC和AB的质量分别为50kg和100kg,在C点互相垂直焊接起来。

若在图11-37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试求释放瞬时铰支座O的约束力。

铰O处的摩擦忽略不计。

图11-37

质心运动定理

11-15质量为100kg、半径为1m的均质圆轮,以转速n=120r/min绕O轴转动,如图11-38所示。

设有一常力F作用于闸杆,轮经10s后停止转动。

已知摩擦因数=0.1,试求力F的大小。

图11-38

  

圆轮

11-16如图11-39所示的带传动系统,已知主动轮半径为R1、质量为m1,从动轮半径为R2、质量为m2,两轮以带相连接,分别绕O1和O2轴转动,在主动轮上作用有力偶矩为M的主动力偶,从动轮上的阻力偶矩为。

带轮可视为均质圆盘,带质量不计,带与带轮间无滑动。

试求主动轮的角加速度。

图11-39

主动轮

从动轮

(1)

(2)

因 

(1)×

R2+

(2)×

R1

11-17如图11-40所示,电绞车提升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其主动轴上作用有一矩为M的主动力偶。

已知主动轴和从动轴连同安装在这两轴上的齿轮以及其它附属零件的转动惯量分别为J1和J2;

传动比z2:

z1=i;

吊索缠绕在鼓轮上,鼓轮半径为R。

设轴承的摩擦和吊索的质量均略去不计,试求重物的加速度。

图11-40

主动轴

从动轴连重物

上式除以R1

11-18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质圆盘,沿倾角为的斜面作纯滚,如图11-41所示。

不计滚动阻碍,试求:

(1)圆轮质心的加速度;

(2)圆轮在斜面上不打滑的最小静摩擦因数。

图11-41

(1)圆盘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3)

(4)

由式(3)、(4)得

代入式

(1)

由式

(2)

(2)

11-19均质圆柱体A的质量为m,在外圆上绕以细绳,绳的一端B固定不动,如图11-42所示。

圆柱体因解开绳子而下降,其初速度为零。

试求当圆柱体的轴心降落了高度h时轴心的速度和绳子的张力。

图11-42

由式

(1)、

(2)得

11-20如图11-43所示,有一轮子,轴的直径为50mm,无初速地沿倾角的轨道滚下,设只滚不滑,5秒内轮心滚过距离s=3m。

试求轮子对轮心的回转半径。

图11-43

与习题11-18类似,此处

即  

11-21重物A质量为m1,系在绳子上,绳子跨过不计质量的固定滑轮D,并绕在鼓轮B上,如图11-44所示。

由于重物下降,带动轮C沿水平轨道滚动而不滑动。

设鼓轮半径为r,轮C的半径为R,两者固连在一起,总质量为m2,对于其水平轴O的回转半径为。

试求重物A的加速度。

图11-44

重物A

鼓轮B和轮C

(3)

由式

(2)、(3)消去F得

将式

(1)代入上式

11-22半径为r的均质圆柱体质量为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如图11-45所示。

设其中心C的初速度为v0,方向水平向右,同时圆柱如图所示方向转动,其初角速度为w0,且有rw0<

v0。

如圆柱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因数为,问经过多少时间,圆柱体才能只滚不滑地向前运动,并求该瞬时圆柱体中心的速度。

图11-45

由   

纯滚时

11-23如图11-46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均质杆AB一端系在细索BE上,另一端放在光滑平面上,当细索铅直而杆静止时,杆对水平面的倾角f=45º

,现细索突然断掉,试求杆A端的约束反力。

图11-46

细索突然断掉瞬时

质心运动守恒,C点沿铅垂线向下运动

基点法(以A为基点,分析C点)

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由式

(1)代入式

(2)得

再代入式(3)得

由(3)得

当时,

11-24如图11-47所示的均质长方体质量为50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力F作用下向右滑动。

试求:

(1)不倾倒时力F的最大值;

(2)此时长方体的加速度。

图11-47

长方体平动

临界状态 

由式(3)得

此时

由式

(1)得

11-25如图11-48所示的均质长方形板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

若点B的支承面突然移开,试求此瞬时点A的加速度。

图11-48

点B的支承面突然移开

故 

(1)

11-26均质细长杆AB,质量为m,长为l,CD=d,与铅垂墙间的夹角为,D棱是光滑的。

在图11-49所示位置将杆突然释放,试求刚释放时,质心C的加速度和D处的约束力。

图11-49

基点法(以D为基点,分析C点)

()

(4)

(5)

由(3)得(6)

将式(4)、(5)、(6)代入

(1)、

(2)

(7)

(8)

(7)+(8)得

代入(3)得

(1)得  

(2)得  

11-27均质圆柱体A和B的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一绳缠在绕固定轴O转动的圆柱A上,绳的另一端绕在圆柱B上,如图11-50所示。

摩擦忽略不计。

(1)圆柱体B下落时质心的加速度;

(2)若在圆柱体A上作用一逆时针转向,矩为M的力偶,试问在什么条件下圆柱体B的质心加速度将向上。

图11-50

圆柱体A

圆柱体B

(1)+

(2),得

代入式(3),得

11-28如图11-51所示,重为350N的平板放在两个相同的圆柱体上,圆柱体半径为r,重量为130N,斜面倾角为20º

今在板上作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T,设在平板与圆柱体之间以及圆柱体与斜面之间没有滑动。

(1)平板以加速度a=1.8m/s2沿斜面上升时FT力的大小;

(2)去掉FT力后平板的加速度。

图11-51

分析一个圆柱体(另一圆柱体相同)

由式

(1)+

(2)得

由式

(1)+

(2)得(3)

由式(3)+(4)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