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557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

《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电线路技术交底记录.docx

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施工项目

集电线路技术交底会议纪录

施工图纸或施工方案(措施)

设计图纸及我部自行编写的《集电线路施工方案》

主持单位或部门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和光伏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

工程技术部

主持人

施工单位

负责人

参加成员

详见会议签到表

1.线路概况

本工程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以南18km共和县光伏发电产业园内,由于光伏发电产业园区发电容量大,集电线路较多,同时需避免线路杆塔阴影对光伏电池阵列的影响,因此在园区统一规划35kV线路走廊。

35kV集电线路走廊统一布置在光伏子站的预留的通道,通道宽度为150m~250m。

青海黄河水电公司共和850MWp并网光伏电站工程,本期200MWp共规划35kV架空线路2条,分为A线、B线。

A线为I、II区采用同塔四回35kV架空线路从西侧接入升压站;B线为Ⅲ区采用同塔双回35kV架空线路从西侧接入升压站。

架空线在终端塔处经避雷器、隔离开关、电缆终端头转成电缆进入两端汇集站及升电站。

架空线路终端塔采用电缆直埋方式进入电缆沟,分别敷设至35kV汇集站及330kV升压站的35kV开关柜。

24芯ADSS通信光缆与架空线路同杆架设。

2.施工方案

2.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点→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架线施工→接地装置施工→验收

2.2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2.2.1施工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根据有关规范编制施工措施报送监理审批,并参加监理组织的技术交底。

2.组织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图纸,进行技术交底。

3.及时清理施工区域的妨碍遮挡物,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2.2测量放点

由专业测量人员按照图纸准确放出各杆塔中心桩号等点,做好清晰标记,并通知监理进行复核。

经复核无误,即可开始施工。

2.2.3基础施工

2.2.3.1挖掘基础坑的基本要求

1、杆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

岩石基础坑深不应小于设计深度。

2、挖掘基础坑时,双杆及铁塔中心桩以及所有辅助桩不得碰动。

3、当杆塔基础坑超深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夯实后的耐压力不应低于原状土。

当无法达到时采用铺石灌浆处理。

4、拉线坑基础,坑深不允许有负偏差。

当坑深超过设计标准后,对拉线基础的安装位置与方向有影响时其超深部分应采用填土夯实处理。

5、土石方工程应尽量减少破坏需要开挖以外的地面,并应注意保护自然植被。

2.2.3.2挖掘基础坑的安全措施

1、人工清理、撬挖土石方应遵守下列规定:

(1)先清除上山坡浮动土石。

(2)严禁上、下坡同时撬挖。

(3)土石方滚落的下方不得有人并设专人警戒。

(4)作业人员之间保持适当距离。

2、人工开挖基础时应事先清除坑口附近的浮石,向坑外抛扔土石时,应防止土石回落伤人。

3、坑底面积超过2米时可由2人同时挖掘,但不得面对面作业。

4、作业人员不得在坑内休息。

5、不用挡土板挖坑时,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坡度大小应视土质特性、地下水位和挖掘深度确定。

6、更换档土板,支撑应先装后拆,拆除档土板应待基础施工完毕后与回填土同时进行。

2.2.3.3下底盘和拉线盘

1、杆塔基础坑挖完后,应进行坑底标高测量(一般称为基础操平测量),以检查坑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坑底是否平整,然后进行底盘安装。

(安装方法略)

2、底盘放入基础坑后(可用三角架、吊车进行)应立即对底盘进行找正。

无论单杆或双杆,安放底盘时的园槽面应与电杆轴线垂直。

找正后的底盘位置允许值35~220kV线路不应超过下表:

两底盘根开距离

±30mm

两底盘迈步

30mm

3、底盘找正合格后应沿其四周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以防止起吊电杆时引起位移。

4、拉线盘的埋设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应满足下列规定:

(1)沿拉线方向其左、右偏差值不应超过拉线盘中心至相对应电杆中心水平距离的1%。

(2)沿拉线安装方向,其前、后允许位移值:

当拉线安装后其对地夹角值与设计值之比不应超过1°,个别特殊地形需超过1°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具体规定。

(3)对于X型拉线,拉线盘的安装应有前后方向的位移(一般在施工图中就已给出,按图施工即可),拉线安装后交叉点不得相互磨碰。

(4)拉线盘安装时,应将拉线棒、拉线U型环与拉线盘连接好后方可进行,必要时应进行防腐处理。

2.2.3.4铁塔基础施工

1、工具准备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测量及检查用的仪器、仪表、量具等,必须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经纬仪

1)施工测量用的经纬仪必须经过计量检定,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

2)施工测量使用的经纬仪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

(2)水准仪

施工用水准仪必须经过计量检定,水准仪严禁用经纬仪代替。

(3)塔尺

可使用伸缩式或折叠式塔尺,要求:

1)伸缩性要小,长度稳定;

2)刻度要清晰、准确。

(4)花杆:

要求花杆要正直,下部尖端要在花杆中心。

(5)钢尺:

要求经过计量检定,其精度不低于1‰。

(6)混凝土搅拌工具:

混凝土搅拌工具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工程量大小等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机械搅拌,只有在搅拌设备运输特别困难时,并经过监理的同意,才允许使用人工搅拌。

(7)混凝土捣固工具:

捣固工具要选用插入式振动器,但也要同时准备这些搅拌和捣固设备所用动力设备,准备动力设备时,除了要使其能满足搅拌和捣固设备的电压、容量要求外,还应运输方便和启动容易。

(8)基础模板:

基础模板,采用木模板。

准备木模板时,应按基础型式考虑各型基础通用。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应保证基础各部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准确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模板应拼合紧密,接缝不易漏浆,表面平整光滑;

4)装拆方便,能够多次周转使用,形式要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

(9)吊装及找正工具:

吊装工具要能满足钢筋笼最大单件吊重,找正工具要灵活,便于找正操作。

(10)养护工具:

采用洒水配合覆膜进行养护。

每个浇制基础的桩位,都要准备充足的混凝土养护用水及养护薄膜。

2、配合比设计及砂、石运料车制作

(1)基础浇制工序开始之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应保证结构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和施工和易性及坍落度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节约水泥的原则。

在特殊的条件下,还应符合防水、抗冻等要求。

(2)根据最后确定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每次搅拌量,确定每次搅拌所用的砂、石、水、水泥重量、体积,并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

对砂石等无检验资料的原材料,应抽样并经有检验资格的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采用。

(3)砂、石运输车采用单轮或双轮手推车,边缘要加焊挡板,并作出明显标记,使其体积和按配合比设计的每次搅拌用砂、石体积相等。

3、钢筋加工

(1)考虑到现场用电,不在现场进行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在施工现场外的钢筋加工厂进行,钢筋加工派专业技术人员驻场,保证进场的成品钢筋规格、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进场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钢筋使用之前,再次对进场钢筋的外观、尺寸进行检查,并采取试样进行二次化验,取得二次化验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4、上、下固定盘制作

(1)固定盘要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安装之后不变形;

(2)固定盘要能和基础模板有可靠的连接,保证施工中不发生移动;

(3)固定盘的尺寸要符合基础的要求,固定盘上固定地脚螺栓的位置要准确,其误差应不大于2mm;

(4)固定盘加工后,要对其质量和尺寸进行复查,合格后标上使用基础型或塔型。

5、垫块制做

(1)垫块的规格和数量,应根据施工图中钢筋笼距坑底高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而定。

(2)垫块宜由混凝土制成,也可用石料制成。

使用混凝土制做垫块时,其强度应不低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的1.5倍。

6、浇制材料运输

(1)砂、石、水泥运输

1)运往现场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以及普通混凝土用砂,必须由采购部门负责送试验部门进行二次检验,经检验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以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方可使用。

2)砂、石运输中不得混进泥土或杂物。

3)现场装卸和存放砂、石的场所要铺上席或塑料布以防砂、石落地。

4)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

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均应作抗压、抗折强度复查试验,并按其试验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不要同车运输,也不要堆放在一起。

5)水泥在运输和堆放时,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堆放水泥的地方,下面要加垫以防潮湿,上面要覆盖以防雨水。

对受潮结块的水泥,应进行强度复验。

(2)地脚螺栓及钢筋运输

1)单个地脚螺栓运输时,其丝扣部分要加以保护(包扎或带上螺帽),并在装卸时要轻拿轻放。

2)当地脚螺栓按一组焊成整体时,若重量不大,可采用人工装卸,但不得扔抛;若重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吊装,现场用大绳溜放,装卸中要轻起、轻放防止冲击变形。

3)零散钢筋运输时,要根根理顺,卸车时,也要根根理顺不乱,不可乱抛,横七竖八。

4)运输钢筋笼时,要在笼内用铁棍或木棍撑起,防止变形。

卸车时可用大绳溜放。

7、浇制用水

混凝土浇制用水宜采用饮用水,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溪水或洁净的池塘水,但需检验,检验方法利用石蕊试纸,其pH值在4-7之间。

2.2.3.5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1、工艺要求及强度检查

(1)混凝土在搅拌和浇注过程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1)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每个工作班至少两次;

2)在搅拌地点及浇注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3)在每一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4)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2)试块应用钢模制作,必须在浇注地点制作。

(3)试块的尺寸,应做150×150×150mm试体。

(4)每组(三块)试块应在同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按下述规定确定:

1)取三个试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2)当三个试块中的过大或过小强度值与中间值相比超过15%时,以中间值代表该组试块的强度。

(5)检查混凝土质量应做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是做抗压强度试验的,其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角、耐张、终端塔每基取一组,每组3块;

2)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班组每5基或不满5基取一组;

3)因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一组。

2、尺寸检查

(1)浇注铁塔基础腿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层厚度:

50mm;

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

-1%;

3)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

10mm。

(2)浇注拉线基础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尺寸偏差:

a、断面尺寸:

-1%;

b、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高度允许误差:

10mm。

2)基础位置偏差:

横线路允许偏差40cm,顺线路允许偏差为设计档距的1%。

整基铁塔基础在回填夯实后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整基基础尺寸施工允许偏差

项目

地脚螺栓式

主角插入式

高塔基础

直线

转角

直线

转角

整基基础与中心桩间位移

(mm)

横线路方向

30

30

30

30

30

顺线路方向

30

30

基础根开及对角线尺寸

±2‰

±1‰

±0.7‰

基础顶面或主角铁操平印记间相对高差(mm)

5

5

5

整基基础扭转(′)

10

10

5

2.2.4杆塔组立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