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名词解释及大题 整理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及大题 整理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名词解释及大题 整理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体物质经破碎或碾磨可产生粉尘。
11、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在体内积累。
12、贮存库(Storagedepot):
若蓄积部位并非其毒作用部位时,此部位又称该毒物的储存库,如铅蓄积于骨骼内。
13、功能蓄积:
有些毒物停止接触后,因其代谢迅速,在体内很快就检测不出,但反复接触,仍可引起慢性中毒。
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以原料①、半成品②、产品③、辅助材料④、产品⑤、废弃物⑥、夹杂物⑦、分解产物⑧等形式存在。
2、*影响生产性毒物作用的因素:
①.毒物的化学结构
②.毒物的理化性质
③.毒物的联合作用
④.剂量、浓度与接触时间
⑤.个体易感性
3、*职业中毒的类型
①.急性中毒(acutepoisoning):
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高浓度、短时间、数分钟-数小时后发病。
如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
②.慢性中毒(chronicpoisoning):
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低浓度、长时间、数月-数年后出现症状。
如慢性铅、锰中毒。
③.亚急性中毒(subacutepoisoning):
界于急性和慢性之间,常常接触毒物浓度较高,工龄一般在3个月内发病。
亚急性铅中毒。
④.迟发性中毒(delayedpoisoning):
在有些情况下,脱离接触一定时间后,才呈现出临床病变,如迟发型锰中毒。
⑤.毒物吸收(poisons’absorption):
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的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如铅吸收。
4、*职业中毒诊断原则
①.职业史:
所在车间、工种、工龄、毒物种类、操作方法、防护措施及既往的工作经历。
②.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实际职业接触、空气中毒物浓度、预防措施。
③.症状和体征:
按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与所接触毒物的毒作用相同。
④.实验室检查:
接触指标:
测定生物材料中毒物或其代谢物。
血铅、尿铅
效应指标:
反应毒作用指标(血胆碱酯酶活性);
反应毒物所致组织器官病损指标(肝肾功能)。
5、*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①.根除毒物:
用无毒或低毒代替有毒或高毒;
②.降低毒物浓度:
技术革新、通风排毒;
③.工艺建筑布局:
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要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④.个体防护:
个人防护用品、个人卫生设施;
⑤.职业卫生服务:
对毒物的监测和监督,对接触人群实施健康监护;
⑥.安全卫生管理:
生产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防止跑、冒、滴、漏;
各种安全规章制度;
二、金属中毒
(一)铅
1、铅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
①抑制了ALDL酶,ALA形成胆色素原受阻,血ALA增加病由尿液排出。
②抑制血红素合成酶,二价铁离子不能与原卟啉9结合,使血红素合成障碍,同时EFP增加,使Zn离子被络合于原卟啉9,形成ZPP。
③抑制ALAS酶
2、*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原因:
生活性,经口摄入大量铅化合物
吸收途径:
消化道
潜伏期:
短者4~6小时,一般2~3天,最长1~2周
症状:
口内金属味、铅绞痛、便秘或腹泻、血压升高、出汗多、尿少、铅容。
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麻痹性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
(2)慢性中毒
①神经系统
类神经症:
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属于功能性症状。
周围神经病
感觉型:
肢端麻木、手套袜套型感觉障碍
运动型:
肌无力、肌肉麻痹(腕下垂、足下垂)
混合型
中毒性脑病:
最严重铅中毒,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少见)
②消化系统(GastrointestinalSystem):
铅线(Burton’sblueline):
口腔卫生不好者,在齿龈与牙齿交界边缘出现PbS沉积,多呈蓝黑色。
口内金属味、便秘。
铅绞痛(leadcolic):
多突然发作,常在脐周,发作时可见面色苍白、冷汗、体位卷曲、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腹部平软、轻度压痛但无固定点,肠鸣音减弱,常伴有高血压和眼底血管痉挛。
③造血系统
低色素正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型贫血:
血浆铁不降低
外周血象改变:
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
④其它系统:
肾脏损害:
肾脏血管硬化→蛋白尿,Fanconi综合征(氨基酸、葡萄糖、磷酸尿)
铅容:
面部小动脉痉挛→面色苍白,与贫血不一致。
高血压:
肾脏小动脉痉挛
男工可引起精子数减少,活动减弱,形态改变。
女工对铅敏感,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可引起月经异常、不育,流产,早产,死胎及婴儿铅中毒。
3、铅中毒的诊断分级及处理原则
铅中毒分级
诊断标准
处理原则
观察对象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①尿铅≥0.34μmol/L(0.07mg/L)或0.48μmol/24h
(0.1mg/24h);
②血铅≥1.9μmol/L
(400μg/L);
③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μmol/L(0.3mg/L)而<
3.86μmol/L(0.8mg/L)者
可继续原工作,3个月-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试验明确是否为轻度铅中毒
轻度中毒
血铅量≥2.9μmol/L(600μg/L)或尿铅≥0.58μmol/L(0.12mg/L),且具有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①尿ALA≥61.0μmol/L(8mg/L);
②FEP≥3.56μmol/L(2mg/L);
③ZPP≥2.91μmol/L(13.0μg/gHb);
④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μmol/L(0.8mg/L)或4.82μmol/24h(1mg/24h)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铅作业
中度中毒
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①腹绞痛;
②贫血;
③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①铅麻痹;
②中毒性脑病
必须调离铅作业,给予积极治疗和休息
4、铅中毒的治疗
驱铅治疗:
首选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次选二巯基丁二酸钠(DMSA)
对症治疗:
铅绞痛→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
5、铅中毒的预防
①降低生产环境中空气铅浓度:
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改革工艺、自动化生产、密闭化作业、加强通风等
②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③定期环境监测与健康检查:
职业禁忌症:
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
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铅作业。
(2)汞
1、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明显的口腔炎及胃肠道症状;
化学性肺炎伴有发绀、肺水肿;
神经系统及全身症状;
(2)慢性中毒(主要是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易兴奋症:
急躁、易怒、胆怯、性格改变等(特有)
震颤:
眼睑、舌尖、手指等,发展为意向性大震颤
口腔炎:
汞线
其他:
胃肠功能紊乱,肾功能损害
(3)口服汞盐(升汞):
急性腐蚀性胃肠炎、汞毒性肾炎、急性口腔炎
2、汞中毒的诊断
尿汞增高,无汞中毒临床表现者。
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驱汞治疗。
具备下列表现之三项者:
①脑衰弱综合征;
②口腔-牙龈炎;
③眼睑、舌或手指震颤;
④尿汞增高。
治愈后仍可从事原工作。
具备下列表现之二项者:
①出现精神性格改变;
②粗大震颤;
③明显肾脏损害。
治愈后不宜再从事毒物作业。
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
①小脑共济失调;
②精神障碍。
3、汞中毒的治疗
①迅速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静卧,保暖;
②驱汞治疗:
首选:
二巯基丙磺酸钠,次选:
二巯基丁二酸钠(DSMA);
③应注意:
误服汞盐患者不能洗胃,尽速灌服高蛋白物质(蛋清/牛奶/豆浆),或用活性炭吸附,硫酸锰导泻;
④对症治疗
4、汞中毒的预防
①改革工艺和生产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空气汞浓度:
②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
③定期健康检查及就业前体检(每年体检)
(3)锰
1、锰中毒的临床表现:
帕金森氏综合症病因之一
①神经系统: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为主要表现,肌肉张力增高,手指震颤、键反射亢进等
②中毒性精神症状:
感情淡漠、不自主哭笑、强迫观念、冲动行为等
③语言障碍
④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
顿挫现象、四肢齿轮样、慌张步态
2、诊断:
职业接触史
锥体外系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工作环境调查和锰浓度测定(尿、发锰)
综合分析、分级
处理:
依地酸二钠钙,左旋多巴(震颤麻痹)
(4)铬
化工和电镀工人易患铬中毒
1、临床表现
铬鼻病:
鼻中隔粘膜充血、肿胀、干燥、萎缩鼻粘膜溃烂、溃疡、鼻中隔软骨穿孔
接触性皮炎,铬疮(不可愈合的侵蚀性溃疡)
慢性上呼吸道炎症
肺癌发病率增加,与吸烟有交互作用
三、气体中毒
(1)刺激性气体(IrritantGases)
*刺激性气体(IrritantGases):
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有害气体。
1、刺激性气体-毒理
共同点:
①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可引起全身反应。
②主要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的炎性病理反应:
流泪、畏光、流涕、咽痒、结膜充血
③损害程度:
与毒物的浓度、接触时间、理化特性、水溶性、及部位有关。
病变部位与毒物的溶解度的关系:
按水溶性
大:
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损害明显:
NH3、HCl
中:
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而高浓度时则可侵犯全呼吸道,如Cl2、SO2
小:
呼吸道深部→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NO2、COCl2
2、刺激性气体——临床表现
1)急性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