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幕系统的中国征途Word格式.docx
《巨幕系统的中国征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巨幕系统的中国征途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
放映;
中国巨幕
近年来,以IMAX为首的巨幕电影已经攻占了众多院线,而最近一部IMAX的太空题材影片《地心引力》将观众抛入万丈高空之外,让人无不惊叹。
这让人想起了2010年,一部《阿凡达》席卷了世界,同时震荡了中国的电影市场――上映首日票房便突破了3500万元,上映首周票房已达2.8亿,上映了10天票房横扫4亿……而后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又以雷霆之势在影院攻城略池。
卡梅隆导演这一下带来的不仅是自己十年磨一剑的《阿凡达》,更是直接将IMAX带进了观众的视野,所谓IMAX,就是ImageMaximum,中文翻译为“影像最大化”。
它最直观的特点就是拥有一块巨型屏幕,这块屏幕有多大呢?
标准的银幕大小为宽22米高16米,简单点说,它的高大概相当于一个七层楼房。
这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仅IMAX的片源不断增加,银幕的数量也急剧增长,当然同时疯狂增长的还有IMAX的观众数量。
很多观众可能只是惊喜这个从天而降的IMAX技术,却不曾想到这个IMAX早已发明多年,而且在中国已经呆了很久,而借助着《阿凡达》的东风,才一下子进入了观众的视野,之后则可用雨后春笋来形容,而“巨幕电影系统”的概念也深入人心,中国还拥有了自己的巨幕技术――“中国巨幕”,“中国巨幕”在很多方面还拥有超越IMAX的优势。
一、前世――IMAX的发明与发展
1967年,加拿大的三人罗曼?
克洛伊多、格雷米?
弗格森和罗伯特?
科尔创办了IMAX公司,开始研究巨幕系统。
1970年,公司的成果得以呈现在日本的大阪万国博览会,IMAX让众多博览会的游客眼前一亮,非常受欢迎,当时展示的是历史上第一部IMAX影片《虎之子》。
之后IMAX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博览会上出现,而且很受欢迎。
但需要关注的事情是,IMAX此时更多被赋予的是科教意义,在1974年IMAX与六声道的立体声音响结合,六声道的音响四道在银幕中,而剩余两个声道在外面,使IMAX电影的现场感大大增强,类似于大峡谷滑翔、太空探险、海洋勘探、飞行等都是IMAX比较钟爱的题材。
之后,IMAX慢慢解决了关于时长限制、片源不多的问题――时长限制的限制是通过硬件的改进,而片源问题则是通过转制技术来将一些老片子转制成IMAX格式,像著名的《阿波罗13号》就是通过IMAX公司研发的DMR技术转制的,后来更多的影片像《黑客帝国》后两部、《蜘蛛侠2》、《蜘蛛侠3》、《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变形金刚》等都有与IMAX公司合作。
而2008年的《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对于IMAX电影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部电影从拍摄阶段就开始使用IMAX摄影机。
虽然他不是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但是这是制片方一个主动的开始,转变了IMAX公司被动转制的局面,而电影中几个使用IMAX的镜头都非常震撼。
而2010年的《阿凡达》,直接推动了IMAX的商业电影之路。
《阿凡达》也是中国观众认识IMAX的一个节点,而在这之前,IMAX其实早已蛰伏在中国了。
2004年,IMA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
葛尔方当时将IMAX设备以及影片的整套设计方案都打包销售给了上海和平影都,这也成为了中国公认的第一家IMAX商业影院。
2006年,IMAX公司开始有计划地进入中国市场,那年IMAX公司正式为北京华星国际影城添加了IMAX设备,开与中国合作之先河。
而在之后的几年,全国各地慢慢拥有了共14家拥有IMAX屏幕的影院,但在《阿凡达》之前它们并没有引燃影迷的热情,直到《阿凡达》的出现,像救世主一样一下子让这些IMAX影院走出多年默默无闻的阴霾,变得一票难求。
之后各地都开始兴建IMAX影院。
二、今生――IMAX电影的几个种类及“中国巨幕”系统
(一)IMAX2D电影
IMAX2D电影是指以IMAX放映机在IMAX2D影厅放映的IMAX二维影片。
早期这类影厅的建设比较多,按照影厅建设的规模还有分类,分为常规影院(GT)和小型影院(SR)两种。
这种类型的界定首先即以屏幕大小区分,区分的尺寸规格为21×
17米,其次SR影院使用7千瓦风冷氙灯放映机,功率较低。
(二)IMAX3D电影
IMAX3D电影的制作放映等原理基本与普通3D电影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拥有更大的底片――它需要同步使用两条65毫米底片来记录左右两侧的图像,当然记录时两组镜头的距离相当于普通人双眼间的距离。
在放映IMAX3D影片时,两组胶片通过叠加的方式投射到巨幕之上,然后观众戴上偏振眼睛后分离这两组画面从而看到立体逼真的三维画面。
(三)IMAX球幕电影
球幕电影顾名思义它有一个球型的银幕――实际上是个半球型。
按照其成像原理,放映的影片理论上应该是用鱼眼镜头拍摄的专门影片,然而这种拍摄方式从制片和发行多方面考量都要复杂些,所以很多的影片都采用升降机将放映机上升至影院截面几何中心的位置,再配上180度的鱼眼镜头,使画面覆盖巨大的半球型银幕。
IMAX球幕电影有极佳的观影体验,环绕的画面与声音可生出身临其近之感。
(四)IMAX-DMR电影系统
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这套系统,这套系统由IMAX公司开发,可通过计算机的技术处理,将常规的35mm底片拍摄成的影片转换成70mm的影片,通过这种技术使得普通35mm电影能达到在IMAX影院放映的水平。
因为如果直接将35mm放大成70mm15孔的影片,会造成成像颗粒的放大变粗,从而会导致图像模糊、质量变差等问题,因此IMAX-DMR电影系统这么做解决了IMAX影片制作成本高昂和片源短缺的问题。
(下转第471页)
(上接第469页)DMR的转换机制比较复杂,它首先将35mm胶片通过4K扫描仪逐帧转换成数字图像,储存后以一个镜头为一组,分析每个镜头的质量状况,通过由181台并行计算的计算机以及专业的软件,将每一帧画面进行比对、放大、细化、插值计算成8K线数的新图像,最后修正,然后通过8K线数的电子束记录仪转换到65mm的底片,最后印成70mm的IMAX影片。
(五)中国巨幕
“中国巨幕”英文缩写为DMAX,它并不是IMAX的一种,是由环球数码创意科技公司开发的一套中国巨幕电影技术。
这套拥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巨幕系统打破了IMAX的市场垄断,而且在很多方面与IMAX相比还有优势:
譬如它的银幕亮度高于IMAX的20%,这意味着观众一直报怨的3D电影亮度不高的问题得到解决;
而具备11.1声道音箱,意味着电影的音效将更加震撼;
整套系统的成本只有IMAX的1/3,且属于一次性买断,这将冲击巨幕电影的高票价。
所以以此看来,中国巨幕不仅会冲击到票价,还会冲击到巨幕系统的领头羊“IMAX”。
三、巨幕系统的中国机会
自《阿凡达》之后,中国的巨幕电影市场已得到票房的证实,IMAX也从2009年的14块银幕发展至今123块以上,并且还在增长。
也正是这种还未饱和的市场环境,给了新来者抢蛋糕的机会――“中国巨幕”在这个过程中从去年仅仅8块已发展到了50多块,这个过程之快恐怕是IMAX公司最担心的。
2013年IMAX公司15%的盈利来自大中华区,这是IMAX一块很重要的市场,现在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不得不拉响警备。
在2013年,IMAX公司已多次向美国洛杉矶高级法院上诉称环球数码创意公司偷窃商业核心技术,但都因证据不足被驳回。
IMAX公司的这个行为可以说是巨幕战争不可避免的昭示,而起诉能不能成功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造成一种“中国巨幕”在抄袭IMAX的舆论氛围。
关于国内各界其实各有各的支持者:
有认为IMAX系统更成熟更能与国际接轨的;
也有认为中国巨幕提供了更经济的解决方案及拥有不输IMAX的效果。
而参照国外的情况,IMAX也并不是一家独大――胶片时代的IMAX运用其核心技术能将35mm胶片转换为70mm,所以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但在胶片时代,IMAX已和专门生产放映系统的公司合作,将优质设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这个时候IMAX更像一个集成商,所以有了被模仿和超越的空间。
比如美国帝王(Regal)院线退出的RPX系统,AMC院线的ETX系统、喜满客(Cimemark)院线的XD系统、澳洲Villige院线的VMAX系统等,都是IMAX之外的巨幕。
由此可见巨幕系统的竞争是常态化的,IMAX虽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占得先机,却仍要面对新来者的挑战,这个过程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公平的竞争才能产生市场中的胜利者,我们当然不鼓励偷窃技术的行为,这个相信会由法院作出公平的裁决。
但像中国巨幕的出现实际上是促进了巨幕系统的发展和进步的,而且“中国巨幕”正在测试其第二代芯片技术,这是让人欣慰的。
IMAX早就伴随这技术的一代代迭新而成长,如果现在坐收渔利不思进取,那即使少了个“中国巨幕”,也迟早也会有“中华巨幕”、“神州巨幕”等来挑战其地位,IMAX要想真正吃定中国市场,一定更加要配合中国市场的实情,再进一步提升IMAX的技术水准。
中国巨幕的市场之争,其实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