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310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案文档格式.docx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

3.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某政办〔20XX〕132号)要求,统筹考虑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组织教育、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抓紧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合理布局学校校点,明确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

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学校,对确需撤并的学校要坚持先建后撤,确保平稳过渡。

在学校迁移或撤并之前,要保证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新型农村社区原则上4000人至1万人的社区设1所6至12班规模的完全小学;

1万人以上的社区,每1万人设1所18至24班规模的小学,每2万人设1所18班以上规模的初中。

新建中小学要严格按照《XX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某教基〔20XX〕162号)的要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保证各种功能设施齐全,做到建设一所达标一所。

在调整过程中,既要坚持适度集中、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又要广泛听取群众及当地政府意见、注重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积极稳妥加以推进。

对确定保留的学校,要依据办学规模,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设施,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

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后的学校资产按照《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意见的通知》(某政办〔20XX〕143号)规定处理。

要认真解决人口集中的城镇学位紧缺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

城镇新区开发或旧城区改造时,各县区要严格按照中小学布局规划配套新建、改建或扩建中小学校,并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4.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根据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部署,依据《XX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20XX—20XX年)》的要求,强化领导,完善措施,按照省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要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

凡新建学校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

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首先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

进而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尽快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音美设施等基本达标。

同时,加强农村特别是劳务输出大县以及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保证基本满足需要。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在市有关部门指导下,以县区为主组织实施。

各级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在学校规划、用地划拨和建设费用减免等方面在相关政策的范围内给予支持。

各县区要抓紧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制定计划、落实资金,加快建设和改造步伐,尽快提高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比例。

5.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水平。

要把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

加大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用足用好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中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费,力争到20XX年使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班班通”,有条件的地方为成建制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

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加快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均衡配置师资力量

6.严把教师入口关。

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施行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同级人社部门、机构编制部门,结合国家和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补充自然减员的中小学教师,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20XX年第6号令)和中组部、人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XX〕92号)规定,公开招聘教师,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坚决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7.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

20XX年前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要求,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解决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紧缺的问题。

对居住人口分散的农村偏远地区、山区必须保留的学校和教学点,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予以倾斜,满足其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

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补充接收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义务教育学校的编制。

各县区教育部门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和调整各校人员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各地要全面清理中小学编制使用情况,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编制。

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空出的教职工岗位和编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当年应及时补充。

对挤占、挪用、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有编不补、空编不用的县区,一经查实,将核减相应的编制总量。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实行竞聘上岗,对不能胜任本职岗位、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教职工,依照国家及省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聘、辞退等相关规定,妥善进行处理。

空出的编制和岗位由新教师充实。

8.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各县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XX〕41号)精神,大力加强教师教育工作。

依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某政〔20XX〕26号)精神,市、县两级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要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有条件的地方可达到2.5%,并纳入预算安排。

各中小学校要按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城乡教育费附加要安排10%的比例用于教师培训。

落实《XX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教师〔20XX〕1号)精神,加大投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不得随意撤销和实行独立办学。

要按照《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某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通知》(某政办〔20XX〕35号)要求,积极筹建某市教师教育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努力办好某市教师教育中心,完善机构,加强领导,构建我市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努力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9.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县级以上教育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的规定,规范中小学校长选任办法。

强化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严格执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坚持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全面提升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

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完善校长任期制和轮岗制,加大优质学校校长到薄弱学校交流任职的力度,通过互相挂职、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0.健全教师交流机制。

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同级人社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教师资源的调配力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逐步扩大交流比例。

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支教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任教。

合理设置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城镇同类学校之间、城镇学校与农村同类学校之间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应相对均衡,农村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应不低于城镇同类学校标准。

11.切实保障和改善教师待遇。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根据国家和省政策规定应该享受的工资、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待遇,必须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依法保证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对长期在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绩效工资、职务(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

加大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在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建设教师居住小区。

四、关爱特殊群体,保障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2.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确保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畅通入学渠道,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定服务学区或定点学校,以公办学校为主,统筹安排就读。

在免除学杂费、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与流入地学生同等待遇。

按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实际接收人数,对接收学校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

加强对以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

13.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积极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程,着力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监护、帮扶体系,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

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要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联系,注重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14.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力度,改建和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各县区都要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要为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完善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办法,有条件的学校开办特教班。

建立残疾儿童少年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五、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5.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鼓励各地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资源共享等区域性改革实验。

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可以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学区,学区内的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互派师资、统一教学、资源共享、捆绑考核。

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各阶段同层次学校“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等模式探索及“教育联盟”、“强校托管”的试点运作,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1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