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3741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0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Word文件下载.docx

结束南北朝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意图:

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能够将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置于历史进程中的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考查学生“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

试题改编,材料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课基础训练选择题1

2.洛阳“含嘉仓”遗址的发现,可以直接佐证隋朝哪一社会状况

A.吏治清明

B.商业繁荣

C.制度创新

D.生产发展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能够结合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事物,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建立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联系,掌握历史事实及其相关的历史结论;

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课基础训练选择题4

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秦朝的郡县制

B.汉朝的察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的科举制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能够结合语文等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古代史料的含义,对重要现象形成合理想象并进行初步分析,并对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

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课基础训练选择题9

4.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永济渠B.江南河

C.邗沟D.通济渠

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基于特定的学习情境,结合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将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置于历史进程中的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尝试运用这些可信史料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课基础训练选择题5

5.《旧唐书·

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隋朝暴政B.奸臣夺权

C.外敌入侵D.自然灾害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结合地理、语文等课程的学习,对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并进行初步分析,并对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

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课基础训练选择题13

拓展性

(选做)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科书第3页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三 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问题一 请根据《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写出:

(1)大运河的三点:

①中心:

②北端:

③南端:

(2)大运河的四段:

A:

B:

C:

D:

问题二 请根据材料二、三,分别解读胡曾和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基本观点。

问题三 你对材料二、三所表述的观点有什么评价?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结合地理、语文、艺术等课程的学习,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进程的正确时空之中,通过客观叙事和分析历史人物,对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并表达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

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选编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课基础训练非选择题15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郊《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材料二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

孟郊(751~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

近50岁才中进士,一生穷困潦倒,不苟同流俗,人称“寒酸孟夫子”。

问题一这位诗人的经历所反映的当时实行的选官制度叫什么?

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

为什么?

问题三这种制度的确立有何重大意义?

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能够结合地理、语文、艺术等课程的学习,准确理解可信史料,并尝试运用这些可信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初步论证,并对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

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课基础训练选择题16

3.问题思考:

(1)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2)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能够准确理解教材和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并尝试运用这些可信史料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事物,辨析历史事件发展变化的历史联系,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价;

选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下)第1课问题思考和课后活动1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二课时

1.唐太宗经常对臣下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贞观政要》),说明他在位时非常重视

A.虚心纳谏

B.居安思危

C.知人善任

D.勤政爱民

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能结合语文、艺术等课程的学习,在具体历史情境下,准确理解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尝试运用可信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初步论证,得出相应结论;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课基础训练选择题3

2.有人称赞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既发展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句中两个盛世的缔造者分别是

A.唐高祖、唐太宗B.唐高宗、唐玄宗

C.唐太宗、唐玄宗D.唐高祖、唐高宗

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能够将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置于历史进程中的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尝试运用可信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初步论证,作出准确判断;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课基础训练选择题9

3.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能结合语文、艺术等课程的学习,对重要现象形成合理想象并进行初步分析,建立历史发展的古今联系,并形成初步的历史认识;

改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下)第2课材料研读

4.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

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这一事件表明唐玄宗

A.重视贤能,选拔人才

B.整顿吏治,肃清风气

C.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能结合语文、艺术等课程的学习,在相应的历史情境中,建立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联系,掌握历史事实及其相关的历史结论;

新编试题,材料选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下)第2课相关史事

5.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这些评论中对武则天评价最平允的是

A.严刑酷法,实施残暴的统治政策

B.奢侈腐化,留下千古骂名

C.发展生产,推动社社会持续进步

D.政治清明,开创“开元盛世”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能够以可信史料为基本依据,对重要人物形成合理想象并进行初步分析,能够通过历史上治乱兴衰的史事,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重要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考查学生“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课基础训练选择题8

1.唐朝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该诗反映了唐朝这一时期

A.社会风气开放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D.经济发展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能够结合语文等课程的学习,对重要现象形成合理想象并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形成历史认识并得出相应结论;

改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下)第2课课后活动2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an,吃的意思)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问题一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思想?

唐太宗讲这些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能够以可信史料为基本依据,对历史现象形成合理想象并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历史进行合理反思,建立横向联系,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事物,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课基础训练非选择题11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杜甫《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问题一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盛世局面?

上述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问题二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本题体现了第二个层次学业水平要求,能够对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认识到统治者励精图治、改善民生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课基础训练非选择题12

第3课盛唐气象

第二周

1.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A.耧车B.骨耜C.筒车D.曲辕犁

本题体现了第一个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能够结合地理、语文等学科的学习,准确理解教材和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尝试运用这些可信史料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事物,得出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