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3676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

气管插管及其它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4)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等。

  上述因素使患者感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构成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因为这种“无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及生命安全。

国外学者的调查表明,离开ICU的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对于其在ICU中的经历保留有痛苦的记忆,而70%以上的患者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与躁动。

  重症医学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我们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感,使患者不感知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各种痛苦,避免这些痛苦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

因此,镇痛和镇静应作为ICU内患者的常规治疗。

  推荐意见1:

镇痛和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B级)

  

(二)ICU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与意义

  在镇痛和镇静治疗之前,应尽量明确使患者产生疼痛及焦虑躁动等症状的原因,尽可能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境、心理、物理疗法等)祛除或减轻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

  镇痛和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1)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

(2)帮助和改善患者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患者对其在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

(3)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患者的无意识行为(例如挣扎)干扰治疗,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4)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组织氧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并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

  有少数报道还指出,对非常危重的患者,诱导并较长时间维持一种低代谢的“休眠”状态,可减少各种应激和炎性损伤,减轻器官损害。

  镇痛和镇静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患者,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则是在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患者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推荐意见2:

实施镇痛和镇静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祛除或减轻导致疼痛、焦虑和躁动的诱因。

(E级)

  推荐意见3:

对于合并疼痛因素的患者,在实施镇静之前,应首先给予充分镇痛治疗。

  (三)ICU中重症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治疗与手术中麻醉的区别 

  ICU中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治疗与手术麻醉有着根本的区别。

接受麻醉的患者多数为择期手术,即使是急诊患者,一般也要求主要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由于手术时间罕有超过24小时者,且全麻手术时需要患者丧失一切感觉与意识(包括自主呼吸),因此手术麻醉患者在短时间内所达到的镇痛和镇静深度要大大超过ICU患者,且多合并应用肌松药物,此时患者丧失了一切自我保护反射与感觉运动及意识。

而ICU患者则不然,一方面其需要镇痛和镇静的时间远远长于手术麻醉时间,另一方面其深度又要求必须尽可能保留自主呼吸与基本的生理防御反射和感觉运动功能,甚至需要定时唤醒以评估其神智、感觉与运动功能;

同时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且往往合并多种治疗手段和药物,必须考虑彼此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ICU患者具有镇痛和镇静药物的累积剂量大、药代/药效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经常判断镇痛和镇静程度并随时调整药物种类与剂量等诸多不同于手术麻醉的特点。

  (四)镇痛和镇静治疗在ICU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重症患者救治的目的在于保护支持多器官功能,恢复机体内环境稳定;

救治手段则可以大致区分为祛除致病因素和保护器官功能。

机体器官功能的维护有赖于循环(组织灌注)和通气氧合功能的正常。

当重症患者的病理损伤来势迅猛时,致病因素一时难以立即祛除,器官功能若强行代偿则有可能因为增加代谢氧耗做功而进一步受到损害。

因此,通过镇痛镇静的手段使得重症患者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代谢和氧需氧耗,以适应受到损害的灌注与氧供水平,从而减轻强烈病理因素所造成的损伤,为器官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ICU中的治疗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可能影响整体疗效。

因此,镇痛和镇静治疗与其它各种治疗手段同药物一样重要,不可或缺,需要危重症医师认真重视并掌握,趋利除弊,合理应用,以达到更好地挽救重症患者生命的目的。

  二.ICU患者镇痛镇静指征

  1.疼痛:

疼痛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苦而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觉。

ICU患者疼痛的诱发因素包括:

原发疾病、各种监测、治疗手段(显性因素)和长时间卧床制动及气管插管(隐匿因素)等。

  疼痛导致机体应激,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心动过速、组织耗氧增加、凝血功能异常、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增加等。

疼痛还可刺激疼痛区周围肌肉的保护性反应,全身肌肉僵直或痉挛等限制胸壁和膈肌运动进而造成呼吸功能障碍。

  镇痛是为减轻或消除机体对痛觉刺激的应激及病理生理损伤所采取的药物治疗措施。

镇痛药物可减轻重症患者的应激反应。

  2.焦虑:

是一种强烈的忧虑,不确定或恐惧状态。

50%以上的ICU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症状,其特征包括躯体症状(如心慌、出汗)和紧张感。

  ICU患者焦虑的原因包括:

(1)病房环境:

包括噪音,灯光刺激,室温过高或过低;

(2)对自己疾病和生命的担忧;

(3)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体位);

(4)各种疼痛;

(5)原发疾病本身的损害;

(6)对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不了解与恐惧;

(7)对家人和亲朋的思念,等等。

  减轻焦虑的方法包括保持患者舒适,提供充分镇痛,完善环境和使用镇静药物等。

因此对焦虑患者应在充分镇痛和去除可逆性原因基础上开始镇静。

  推荐意见4:

对焦虑患者应在祛除各种诱因基础上给予镇静治疗(D级)。

  3.躁动:

是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

在综合ICU中,70%以上的患者发生过躁动。

  引起焦虑的原因均可以导致躁动。

另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休克、低氧血症,低血糖、酒精及其它药物的戒断反应、机械通气不同步等也是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

研究显示最易使重症患者焦虑、躁动的原因依次为:

疼痛、失眠、经鼻或经口腔的各种插管、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惧感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限制活动。

  躁动可导致患者与呼吸机对抗,耗氧量增加,意外拔除身上各种装置和导管,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应该及时发现躁动,积极寻找诱因,纠正其紊乱的生理状况,如:

低氧血症、低血糖、低血压和疼痛等。

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人性化的环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所作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尽可能使患者了解自己病情、参与治疗并积极配合。

  因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可以间断使用或在“按需”基础上调整剂量,并应根据个体化原则和患者的需要进行调节,来达到镇静目标,最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使患者能较早地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

  因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可以间断使用或在“按需”基础上调整剂量,并应根据个体化原则和患者的需要进行调节,以达到镇静目的,最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使患者能较早地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

  患者因躁动不能配合床边诊断和治疗,在给予充分解释等非药物措施的前提下,可采取镇痛和镇静治疗以完成诊断和治疗。

从而减轻或抑制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应激反应,使患者耐受ICU的日常操作和治疗,如: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道吸引、机械通气、床旁引流、深静脉穿刺、血流动力学监测、肾脏替代治疗、肢体制动等。

  推荐意见5:

在充分祛除可逆诱因的前提下,躁动的患者应该尽快接受镇静治疗。

(C级)

  推荐意见6:

为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和人-机同步性,可以给予镇静镇痛治疗。

  推荐意见7:

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可预防性采取镇静镇痛。

(E级)

  4.谵妄: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的意识混乱状态。

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是谵妄的临床特征,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是诊断的关键。

  ICU患者因焦虑、麻醉、代谢异常、缺氧、循环不稳定或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可以出现谵妄症状,且长时间置身于陌生而嘈杂的ICU环境会加重谵妄的临床症状:

表现为精神状态突然改变或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和意识状态改变,伴有或不伴有躁动状态;

还可以出现整个白天醒觉状态波动,睡眠清醒周期失衡或昼夜睡眠周期颠倒。

谵妄也可以表现为情绪过于低沉或过于兴奋或两者兼有。

情绪低沉型谵妄往往预后较差,情绪活跃型谵妄比较容易识别。

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病率可达70%~80%,且谵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每日住院费用及病亡率均显著增加。

  不适当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可能会加重谵妄症状,有些谵妄患者,接受镇静剂后会变得迟钝或思维混乱,导致躁动。

  推荐意见8:

ICU患者一旦出现谵妄,应及时处理。

(B级)

  5.睡眠障碍:

睡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过程。

睡眠障碍可能会延缓组织修复、降低细胞免疫功能。

睡眠障碍的类型包括:

失眠、过度睡眠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

  失眠是一种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要的主观感觉体验,失眠或睡眠被打扰在ICU极为常见。

原因包括:

(1)持续噪音(来自仪器的报警,工作人员和设备等),

(2)灯光刺激,(3)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如频繁的测量生命体征、查体,被迫更换体位),(4)疾病本身的损害以及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和不了解。

患者在ICU睡眠的特点是短暂睡眠,觉醒和快速动眼(REM)睡眠交替。

患者快动眼睡眠明显减少,非快动眼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增加,睡眠质量下降。

使得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甚至躁动,延缓疾病的恢复。

  尽管采用各种非药物措施(减少环境刺激、给予音乐和按摩治疗等),在ICU内许多患者仍然有睡眠困难,多数患者需要结合镇痛、镇静药物以改善睡眠。

  推荐意见9:

应该采取适当措施提高ICU患者睡眠质量,包括改善环境、非药物疗法舒缓紧张情绪。

(B级) 

  推荐意见10:

采用非药物措施后仍然存在睡眠障碍者,可应用药物诱导睡眠。

  三、ICU患者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与评价

  相对于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与镇痛,对ICU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更加强调“适度”的概念,“过度”与“不足”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损害。

为此,需要对重症患者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进行准确的评价。

对疼痛程度和意识状态的评估是进行镇痛镇静的基础,是合理、恰当镇痛镇静治疗的保证。

  

(一)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应包括疼痛的部位、特点、加重及减轻因素和强度,最可靠有效的评估指标是患者的自我描述。

使用各种评分方法来评估疼痛程度和治疗反应,应该定期进行、完整记录。

常用评分方法有:

  言评分法(Verbalratingscale,VRS):

按从疼痛最轻到最重的顺序以0分(不痛)至10分(疼痛难忍)的分值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由患者自己选择不同分值来量化疼痛程度。

  视觉模拟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

用一条100mm的水平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