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3425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docx

一部分工业与流通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将首先释放大量的物流需求,如家电、服装、汽车、日化、连锁零售、饮料、医药、烟草等行业,预计未来10年内,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收入每年将有20%的增长幅度[2].2003年起,我国政府将不再对中国邮政承担普遍服务进行补贴。

作为老牌大型国有企业,面对国内民营企业的蚕食,国外国际资本的入侵,必须进行现代化整体改制,提高邮政服务体系的运营效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笔者认为,发展邮政物流是我国邮政成功完成改制的重要途径,中国邮政只有选择走精益物流之路才能够突出“重围”,实现普遍服务与专业化精益物流服务相结合,在我国物流市场取得稳固的优势地位。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借鉴国际著名邮政物流公司的改制经验,以及国内邮政部门的成功经验,从邮政整体发展角度探讨精益物流运营模式的建立,并且从邮政物流组织模式,邮政精益物流运营体系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并以此为基础对邮政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以及邮政改革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邮政物流运营提供一定的借鉴。

  1.物流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一个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

第二个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

第三是意见不统一。

主要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

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

萧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

他是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

二是美国少校琼西。

贝克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第二个阶段:

分销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的分销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阶段。

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进一步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

这一时期促进了物流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第三个阶段:

现代物流(Logistics)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现代物流(Logistics)阶段。

通过第二阶段分销物流的发展,使全世界都意识到,物流已经不仅限于分销领域,而且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

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放弃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而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

  2.物流的定义

  在我国,通常认为“物流”即是相关的物资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移动,涉及运输、仓储等各层次的活动。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1985年),“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修订了物流定义,将1985年定义中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修改为“产品、服务”。

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

既包括生产物流,也包括服务物流。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进行了修订: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

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把物流的概念介绍到了国内。

此后,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展开了对物流的研究,代表性的物流定义有:

  1995年,王之泰教授在《现代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

“按用户(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货物拣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

  1996年,吴清一教授在《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

“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

”2001年4月17日,由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国内贸易局物流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标准)正式颁布。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在这里,笔者认为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于物流的定义最为恰当,在这一定义中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

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

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最低。

该定义充分考虑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并从“反向物流”——逆向物流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

  3.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3.1宏观状况社会物流总值大幅增长。

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其中:

工业品物流总值为249570亿元,同比增长26.8%;

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同比增长2.5%;

进口货物物流总值为34193亿元,同比增长40%;

再生资源物流总值为278亿元,同比增长18.3%;

邮政物流总值为136亿元,同比增长3.2%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继续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

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物流总值27.5%的增长速度低13.9%个百分点。

运输成本为14028亿元,同比增长15.1%;

仓储成本为7376亿元,同比增长15.1%;

管理成本为3570亿元,同比增长7.3%.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

2003年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为8.4%,比2002年又下降了1.1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社会物流总效益在不断提高。

  从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关系看,1991年社会物流总成本相当于GDP的24%,2003年缩小到21.4%,这一比例比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高出1倍多[3].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这些费用上的消耗以及大量存在的库存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4].目前,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良好而稳定的增长势头;

  ¢不断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于物流服务外包的强烈愿望;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

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

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

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

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

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

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3.2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700亿元以上,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

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

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

最后,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

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

原因是:

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

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

  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

就目前的发展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