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3188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内因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原始海洋的形成,有液态的水。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来源。

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问题:

太阳是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的呢?

来源:

迁移物理知识分析太阳核聚变

(1)核聚变条件:

1500万度高温,2500亿个大气压,4个H核聚变为1个He核。

(2)质量亏损:

4H核质量—1个He质量=0.0292克

1克H核质量亏损=0.00724克

(3)质能转换:

E=MC2=1500亿卡

(4)太阳的寿命:

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只消耗了0。

03%,现在的太阳正处于中年期,不必担心太阳的寿命。

核聚变公式:

4H——1He+能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2)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除直接使用的太阳能外,地球上还有哪些能源来自于太阳?

解释: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

水能:

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

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

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结合课本图“1.5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分析我国的太阳辐射分布丰富区及贫乏区的分布及原因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而“蜀犬吠日”则是指四川盆地。

我国的“雾都”重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结构:

光球、色球、日冕。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

发生在光球层,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它的温度较低。

周期是11年,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是标志。

耀斑:

发生在色球层,释放各种能量,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出现相关性。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地球无线电波通讯。

对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指针不能正确的指示方向。

三、月相及其变化(选学)

1、月相成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

(2)月球无论在什么位置,向着太阳的一面总是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总是暗。

(3)地球上的观测者只能看见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4)月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地球公转,又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这样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在地球上我们所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随之变化,产生不同的视形状即月相。

月相随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月相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每月)

夜晚所见形状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新月或朔

初一

不可见

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

上弦月

初七、八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满月或望

十五、十六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4)教师总结规律: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天,西边亮,落下去,渐胖.

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东天,东边亮,爬上来.渐瘦.

(5)应用:

计时、辨别方向等。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1、宇宙探测的历程及意义

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

1957年10月,原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

20世纪60年代各种载人航天器上天后,使人类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人类实现了对行星、月球、太阳的逼近观测,获得了大量新的资料。

同时,还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

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空间探索阶段——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

2、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6年。

(2)现在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二、开发宇宙

宇宙有哪些资源?

开发利用的前景怎样?

1、空间资源(人类是如何利用的?

(1)利用辽阔的宇宙空间,从人造卫星上高度观测地球,迅速、大量地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

(2)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地面实验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可以在卫星上进行各种实验。

太阳能是地球最重要的能源,但是,绝大部分能源不能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表。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科研课题。

3、矿产资源(目前已知的矿产资源有哪些,分布在哪个星球?

全部的元素和60种矿藏及3He能源都分布在月球上。

三、保护宇宙环境

1、太空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终止的航天器、意外的碎片、宇航员的垃圾,相对速度很大,轻轻碰撞也会造成重大的损害。

2、太空垃圾的清除

推到其它轨道、带回地球等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

自转

公转

绕轴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日

1恒星年

轨道特点

————

椭圆轨道

速度

角速度

15°

/h(两极为0)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线速度

由赤道到两极递减(两极为0)

1、地轴的空间指向: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自转方向:

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3、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23°

26ˊ,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是66°

34ˊ。

掌握图

思考:

在黄赤交角不变,地轴的空间倾斜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地球公转一周有什么会发生变化。

(黄道与地球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

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周期是365d5h48min46s(一回归年)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

一、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1、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特点: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始终平分赤道。

判别: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

昼弧、夜弧的概念

2、太阳高度角:

是区分昼与夜的标准,在昼弧上太阳高度永远大于零,在夜弧上太阳高度永远小于零,在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3、昼夜交替的意义:

周期为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使地表温差不大,提供了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产生原因的区别?

(现象公转也能产生,更替是自转产生的)

二、地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1、时区:

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

个时区都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3、关于时区和区时明确以下问题:

(1)已知一地经度,可以求这一地所在的时区。

(2)已知一地区时,可求另一地区时,

(3)时区和区时的规定是理论上的计时方法,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个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如印度采用半区时,我国采用北京时间等等。

N

12﹕00

24﹕00

6﹕00

18﹕00

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150/小时)

 

例题:

北京与兰州的地方时差是49分44秒,已知兰州的地理经度为103°

53′,北京的地理经度是多少?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向原因:

惯性——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注意交代:

地转偏向力随速度和纬度增大而加大偏转。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

2、偏向规律:

北半球——右偏(右手定则)

南半球——左偏(左手定则)赤道——不偏

举例:

大气中的气流、大洋中的洋流、河流及远距离运行的炮弹都会偏向。

自然事例,水在进入下水道时是旋转而下的;

台风是一个旋转的云团。

在地球上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固、液、气)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而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练习:

用实线画出下列物体运动的真正方向(注意判断方向时人与物体运动方向同向)。

四、补充及扩展

1、时区计算:

(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

所得余数<

7.5°

,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数,>

,时区号则在整数+1

(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区差:

(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4)涉及飞行时间的两地地方时:

目的地区时=出发地区时+(-)两地时区差(东加西减)+飞行时间

2、日界线:

(1)规定:

人为规定180°

经线,作为日期的分界线(实际日界线并非直线,并不完全与180°

经线吻合)。

(2)变更方法:

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

越过日界线,日期要改变;

线东到线西,日期加一天;

线西到线东,日期减一天。

注意:

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

经线,一条是地方时为0点经线。

3、地方时:

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

*两地经度差(东加西减)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

太阳直射的概念:

(图1找P点的直射角度,将图1转90°

变成图2,补充完整;

转动图2变成图3)

①同一瞬间,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在地球上,会出现几个直射点?

②(演示地球自转)在同一天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怎样移动?

③三张图中所画直射点并不在同一纬度位置,说明太阳直射点有跨纬度的移动,其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移动的纬度范围多大?

(一)昼夜长短变化

画一张冬至日(12月22日)光照图,并在图上标出南北回归线、晨昏线,把夜半球涂成阴影。

A、在图中南北半球各画一条纬线(例图中B、D所在纬线),学生注明昼弧和夜弧长,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太阳直射的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相反。

B、在北半球再添加一条纬线(例图中E所在纬线),学生观察同一半球不同纬线上的昼夜长短情况,得出结论: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赤道终年昼夜平分。

学生比较教材中的图,完成下表。

春分

夏半年

秋分

冬半年

时间

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

昼夜长短情况

最长昼、夜出现日期

昼夜长短纬度变化

极昼极夜范围变化

赤道

南半球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比较A、B、C三点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分析:

此图为夏至日,太阳直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