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机制研究最终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机制研究最终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机制研究最终成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究其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很弱,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不强。
课题组以华东交通大学13个学院的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3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整体居于中等水平。
其中认识环境能力在专业和年级上差异显著,认识自我能力和反馈修正能力在专业和生源地方面表现显著,学生干部在确定目标能力上有优势,但大学生在制定计划能力普遍较弱。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的培养机制。
一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专业差异。
二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
三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
四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五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性别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能力结构;
培养机制
目录
摘要3
1前言5
1.1研究背景5
1.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6
1.3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实问题6
1.4研究目的8
1.5研究的问题与研究假设9
1.6研究的方法与过程9
2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文献综述11
2.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11
2.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概念15
2.3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模型16
2.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研究现状20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21
3.1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专业上的差异22
3.2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23
3.3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23
3.4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24
3.5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25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的分析与讨论27
4.1文理学科特质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有影响27
4.2社会实践经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27
4.3大学生职业能力高低差别受年龄影响而客观存在28
4.4个人学习经验丰富将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高28
4.5性别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影响在弱化28
5构建合理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机制29
参考文献30
1前言
经过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拥有大学学历的高端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中宝贵的人才资源。
但是,随着近来高校超常规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先就业、再择业”普遍成为大学生的无奈选择,其带来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大学生盲目择业以及入职后人—职匹配度降低。
职业的不适应与不稳定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工作的主观满意度,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
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不能对大学毕业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将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成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核心课题。
这对于确立大学生职业目标,提升职业竞争力是极为有利的。
外部世界的改变,尤其是工商业不景气等这种不利经济形势,给人带来各种意外,再加上个人内心,包括职业倦怠、价值观和职业兴趣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生产性的技能。
虽然这么多的不确定给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性带来了挑战,但机遇往往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带来诸多的好处之一。
为探索符合大学生现实需求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采用自编问卷,对320名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现状进行调查。
以期了解现实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状况如何、成因何在、怎样应对?
通过对大学生的实证调研,客观掌握了其基本现状,简要分析了各方面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不同的建议和对策。
1.1研究背景
目前为止,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涉及三大主题:
(1)对职业生涯的意识觉醒,即关于工作世界和职业选择方面的知识;
(2)自我分析,包括人格、兴趣、需要、能力和价值观的分析;
(3)制定职业生涯决策,即设定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但是现实中,对能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积极行为的人格和能力的研究不多,甚至没有人去做这种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而心理学理论一般注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的人格特质或特征”,其中积极心理学又以“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能”作为研究积极人格的中心,并且培养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本位却是高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总之,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的总结与归纳,并进行深入的探讨,试图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内涵及能力结构形成进行明确的提炼,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1.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理论结构的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到的信息,探索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理论结构。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
依据上述理论结构设计问卷,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因素分析、项目分析、验证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结合对用人单位访谈结果,对理论结构进行修正,并构建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模型。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分析
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模型中各个因子,进一步设计或修正前述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高低(或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利用问卷进一步开展影响因素分析,了解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等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差异性。
(4)构建合理的、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机制
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群体特征的大学生在该能力上的差异性表现,提出进一步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有效建议,构建合理的、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机制。
1.3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盲目择业、“跟风”就业导致大量毕业生人职匹配度降低,出现频繁离职现象。
据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2008届毕业生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过。
然而,对于青年人来说,五年时间熟悉一个行业并成为专业人才,才有可能成为就业市场上的强有力竞争者。
而两三年换一个工作或从事另一个行业,即使暂时获得相对丰厚的报酬,从长远来看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职业的不适应与不稳定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工作的主观幸福感,这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其中之一就是要做好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增强就业稳定性。
可见,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下简称“职业规划能力”)将成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核心课题之一。
《辞海》中对能力的解释为“完成一种活动的本领,是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
”黄希庭在《心理学导论》认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唤起职业规划意识,并能够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够进行职业发展决策与行动实施。
Crites(1978)最早提出,“职业规划能力”是指在作出职业决策之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
Westbrook(1973)认为,如果青年人的职业认知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做出符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就表明个体职业成熟。
可见,要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通过一些课程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持续不断的加强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让学生不仅在大学阶段,而且在走出校门后依然可以依靠这种能力去实现更高的职业发展目标。
可是,这种能力的培养恰恰是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所欠缺的。
为此,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探索符合大学生现实需求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职业生涯变化性增强
从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以来,2003年首届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了,从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
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群众百姓。
有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成为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
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季。
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进一步上升到727万,比2013年还增加了28万,加上2013年未就业的大学生,以及社会就业需求1000多万人。
还有诸如社会供求结构失衡、社会就业高峰重叠、政府部门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下岗分流等等,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此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各类组织的生存环境和组织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组织机构扁平化趋势明显,组织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人才的全球化流动明显加强。
传统的职业生涯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原来的稳定性工作现在变得越来越少,人们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各种变数。
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可能会从事多种行业多种职业的工作。
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当前社会,职业生涯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很多,职业生涯变化性明显增强。
(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备受重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更加有效解决好这个问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们,逐渐把目光聚集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上。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在学生层面还需要一个过程。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促使广大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
已有研究结果证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将有利于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如Gould研究发现最成功的职业生涯个体报告了更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
Orpen研究也发现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功的职业生涯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
就目前总体而言,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发展还处于介绍和尝试阶段。
很多高校都是在2010年左右才开始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列入必修课,对学生全面铺开进行普及性教育。
并且,主要是从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和研究。
目前,随着就业形势的越发严峻,结构性失衡问题的日益显现,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设计,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力,使广大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就业问题,提升就业质量,现已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3)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实证研究亟待加强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西方学者进行了比较系统与深入地研究,提出了一些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方方面面的理论,如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职业人格特质、职业环境、稳定职业生涯与易变职业生涯、无边界职业生涯等。
但这些理论主要还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界定和内容结构的探讨,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以及能力结构的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授人以渔,而非仅仅授人以鱼,即不仅要提供信息、教授技巧、帮助就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主、从容地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挑战,取得人生的圆满成功。
要想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就必须要进一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