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2047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掌握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

教师:

①自制多媒体课件。

②印发本节课的学案、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

学生:

①复习初中物理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

②做好本节适当的预习学案。

四、教学过程: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问题引入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回答

引入课题

2考情分析

展示五年考情分析

明确本知识点考查情况

2.展示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学生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题。

3.指导自学

学生完成知识梳理部分

自主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引导探究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明确目标,明确在怎样的形势下效率最高

小组讨论,学生叙述自己的答案,有不同看法的要表明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展示交流

分配任务,提出要求

小组明确任务,组织语言。

在全班进行展演,其他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评价。

使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化学变化中微粒的变化情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本质。

6.回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展示小结,完成课后巩固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课》教学反思

物质的构成属于化学的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是要学生认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并且要让学生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虽然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物质的微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体会或感受物质的微粒性是不容易实现的,由于是复习课,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把所有构成物质的微粒放在了一起复习,让学生能够把知识联系起来,组成知识体系。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但是分子、离子又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就使它们三者之间有了联系,通过回顾有关的实验,从宏观的现象引入微观的本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并进一步熟悉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再对比分子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并体会原子的三条性质。

在熟悉了原子的性质后,要通过回顾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并让学生能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本节课将复习讲解知识点与练习结合,串联了物质构成的基本知识,复习了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使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所以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可回顾电解水的示意图及相关实验,来减少了一些学生理解方面的困难。

但课程中有关于这些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不够多,应该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多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各种商品标签,了解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

构成物质的微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及地位:

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性质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观点,也是用微粒观点看物质和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基础。

本节内容开门见山,学习《空气、氧气和水》等知识后,学生从宏观物质世界进入微观世界,并用微观的观点去学习化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设计和完成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简单实验。

(2)过程与方法:

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用实验的手段认识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提出假设,进行初步的探究;

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观;

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

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

(3)关键点:

从宏观物质世界进入微观世界

(4)课时:

1课时

二、说学情

我校地处农村,经济薄弱,不太重视学习,学习气氛不浓。

我尽量挖掘教材,结合实际生活,合理安排程序,使学生爱听、爱做、爱看、爱学、激发他们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

学生对微观世界陌生,如何带领学生从宏观进入微观是本节教学的关键,采用现察、实验、想象、类比等方法来解决难题。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教学中我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面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创设有利于主题理解的问题情景,将学生从宏观带进微观,启发学生由生动、直观现象进入抽象思维,又体现在生活中寻找化学原形的学习思想。

增加了图、声、像等直观多媒体技术,增强对学生感官发出最有效刺激,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从宏观进入微观是关键。

教学中设计学生能够有感官参与、思维参与的实验探究活动(氨分子扩散实验),指导学生形成一种对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构像能力及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生活现象、实验手段来发现问题、探究原因,深入认识物质的本性的学习思路;

通过对氨分子扩散实验的改进,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观观察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比较现象,学会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及比较实验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程序

酒香不怕巷子深和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各包含了什么化学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构成物质的微粒课程标准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教材的编排上也是以构成物质的微粒贯穿始终,本知识点是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由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学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区别与联系,学习微粒的表示方法,学会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会灵活运用化学语言,通过学习能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性质,使他们理解物质的可分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材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第二单元,提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奥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故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性质,使他们理解物质的可分性,即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而分子可再分为原子,原子可再分为质子、中子、电子。

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理解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通过离子符号的书写引出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对此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化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理解原子核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5、理解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教学目标

⑴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⑵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⑶知道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⑷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5)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6)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2、教学重点: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3)说出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3、教学难点: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4、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是复习课,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特点、构成、区别、联系以及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分别在教材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学习的,学生已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分子的特点,利用分子的特点解释现象,原子的构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以及部分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但学生掌握的知识较零散,不系统,有些知识之间的联系还不是很明确,例如原子结构中的各部分都决定什么,物质分别都有哪种微粒构成,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需要在复习时理清楚。

当堂测试结果及分析

当堂测试共十个小题,共十分,学生的测试平均8分,大多数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不错,个别学生对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还有混淆的,特别是根据意义书写符号时问题稍多。

评课记录

一、总体评价:

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化学复习课,老师克服了以往复习课中教师多讲、学生多练的传统模式,积极探索一种基于规律教学的方式。

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和探究权还给学生,学生自己探究,回忆并梳理知识。

小组合作群力群策发挥团队精神。

课堂练习侧重历年泰安市中考题,复习重点直击中考。

本章内容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会用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去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让学生学会从个别现象到一般规律的把握,再将规律应用于学习中的基本学习方法。

(二)主要优点:

1.娴熟把握教材,深入了解学情。

教材将一般的微粒具体化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通过实验现象的微观图示,说明在化学反应中,旧分子破坏和新分子的生成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原子的组合是领先原子核外电子的变化来实现的。

由此让学生明白这三种微粒不但具有一般性质,更有自己的特殊性质。

老师在对这些教材内容熟练把握的基础上,认识到这些微观的粒子学生刚接触会感到陌生和抽象,难于理解甚至怀疑,为此使用了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降低了教学难度。

引导学生去认知、去分析、去理解。

2.洞悉认知规律,推进规律教学。

老师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心理暗示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以恰当形象的言语激励学生步入和畅游神奇的微观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