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1709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经典案例文档格式.doc

顾总每想到这些,晚上都睡不着觉,到底该怎样制订公司的目标与计划呢?

这正是最近顾总一直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宏远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宏远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因此顾总常对职工讲,公司之所以有今天,一靠他们三兄弟拼命苦干,但更主要的是靠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

15年前,顾氏三兄弟只身来到了省里的工业重镇A市,当时他们口袋里只有父母给的全家的积蓄800元人民币,但顾氏三兄弟决心用这800元钱创一番事业,摆脱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

到了A市,顾氏三兄弟借了一处棚户房落脚,每天分头出去找营生,在一年时间里他们收过破烂,贩过水果,打过短工,但他们感到这都不是他们要干的。

老大顾军经过观察和向人请教,发现A市的建筑业发展很快,城市要建设,老百姓要造房子,所以建筑公司任务不少,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材料却常常短缺,因而建筑公司也失去了很多工程。

顾军得知,建筑材料中水泥、黄沙都很缺。

他想到,在老家镇边上,他表舅开了家小水泥厂,生产出的水泥在当地还销不完,因而不得不减少生产。

他与老二、老三一商量决定做水泥生意。

他们在A市找需要水泥的建筑队,讲好价,然后到老家租船借车把水泥运出来,去掉成本每袋水泥能净得几块钱。

利虽然不厚,但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他们挣了几万元。

当时的中国,“万元户”可是个令人羡慕的名称。

当然这一年中,顾氏三兄弟也吃尽了苦,顾军一年里住了两次医院,一次是劳累过度晕在路边被人送进医院,一次是肝炎住院,医生的诊断是营养严重不良引起抵抗力差而得肝炎。

虽然如此,看到一年下来的收获,顾氏三兄弟感到第一步走对了,决心继续走下去。

他们又干了两年贩运水泥的活,那时他们已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了,同时又认识了很多人,有了一张不错的关系网。

顾军在贩运水泥中,看到改革开放后,A市角角落落都在大兴土木,建筑队的活忙得干不过来,他想,家乡也有木工、泥瓦匠,何不把他们组织起来,建个工程队,到城里来闯天下呢?

三兄弟一商量说干就干,没几个月一个工程队开进了城,当然水泥照样贩,这也算是两条腿走路了。

一晃15年过去了,当初贩运水泥起家的顾氏三兄弟,今天已是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宏远公司的老板了。

公司现有一家贸易分公司、建筑装饰公司和一家房地产公司,有员工近300人。

老大顾军当公司总经理,老二、老三做副总经理,并分兼下属公司的经理。

顾军老婆的叔叔任财务主管,他们表舅的大儿子任公司销售主管。

总之,公司的主要职位都是家族里面的人担任,顾军具有绝对权威。

公司总经理顾军是顾氏兄弟中的老大,当初到A市时只有24岁,他在老家读完了小学,接着断断续续地花了6年时间才读完了初中,原因是家里穷,又遇上了水灾,两度休学,但他读书的决心很大,一俟条件许可,他就去上学,而且边读书边干农活。

15年前,是他带着两个弟弟离开农村进城闯天下的。

他为人真诚,好交朋友,又能吃苦耐劳,因此深得两位弟弟的敬重,只要他讲如何做,他们都会去拼命干。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宏远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现在在A市顾氏三兄弟的宏远公司已是大名鼎鼎了,特别是去年,顾军代表宏远公司一下子拿出50万元捐给省里的贫困县建希望小学后,民营企业家顾军的名声更是非同凡响了。

但顾军心里明白,公司这几年日子也不太好过,特别是今年。

建筑公司任务还可以,但由于成本上升创利已不能与前几年同日而语了,只能是维持,略有盈余。

况且建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公司的前景难以预料。

贸易公司能勉强维持已是上上大吉了,今年做了两笔大生意,挣了点钱,其余的生意均没成功,况且仓库里还积压了不少货无法出手,贸易公司日子不好过。

房地产公司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当初刚开办房地产公司时,由于时机抓准了,两个楼盘,着实赚了一大笔,这为公司的发展立了大功。

可是好景不长,房地产市场疲软,生意越来越难做。

好在顾总当机立断,微利或持平把积压的房屋作为动迁房基本脱手了,要不后果真不堪设想,就是这样,现在还留着的几十套房子把公司压得喘不过气来。

面对这些困难,顾总一直在想如何摆脱现在这种状况,如何发展。

发展的机会也不是没有。

上个月在淮海大学听讲座时,顾军认识了A市的一家国有大公司的老总,交谈中顾总得知,这家公司正在寻找在非洲销售他们公司当家产品——小型柴油机的代理商,据说这种产品在非洲很有市场。

这家公司的老总很想与宏远公司合作,利用民营企业的优势,去抢占非洲市场。

顾军深感这是个机会,但该如何把握呢?

10月1日顾总与市建委的一位处长在一起吃饭,这位老乡告诉他,市里规划从明年开始江海路拓宽工程,江海路在A市就像上海的南京路,两边均是商店。

借着这一机会,好多大商店都想扩建商厦,但苦于资金不够。

这位老乡间顾军,有没有兴趣进军江海路。

如想的话,他可牵线搭桥。

宏远公司的贸易公司早想进驻江海路了,但苦于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机会很诱人,但投入也不会少,该怎么办?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住房分配制度将有一个根本的变化,随着福利分房的结束,顾军想到房地产市场一定会逐步转暖。

宏远公司的房地产公司已有一段时间没正常运作了,现在是不是该动了?

总之,摆在宏远公司老板顾军面前的困难很多,但机会也不少,新的一年到底该干些什么?

怎么干?

以后的5年、10年又该如何干?

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顾总的脑海中。

思考题:

1.你如何评价宏远公司?

如何评价顾总?

2.宏远公司是否应制订短、中、长期计划?

为什么?

3.如果你是顾总,你该如何编制公司发展计划?

案例二:

珠江机械有限公司的海外投资

珠江机械有限公司(简称珠江公司),是中国机械行业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以其全资子公司珠江机械厂为主体,另外还有一家控股公司和三家联营企业,分布在中国广东、江苏等地。

珠江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工业机床,以强大的实力列入国内该行业四大生产商之一,市场占有率约15%。

公司产品亦大批外销,在1985年,市外经贸委员会授予珠江公司外贸自营出口权。

公司总经理陈正民在珠江公司已经工作了30多年,对珠江公司的运作可谓了如指掌。

50年代初他在一所机械专科学校毕业,其后被分配到珠江机械厂,当过技术员、车间副主任、技术科长、高级工程师、副厂长、厂长。

工厂改制为珠江机械有限公司之后,陈正民担任了公司的总经理。

他在长期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近几年来,在他的领导下珠江公司业绩良好,陈正民本人也因此受到上级多次表扬,并且获得市优秀企业家的美誉。

海外投资的过程

1.海外投资的背景。

80年代中期,政府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提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为此,政府实施了一连串重大措施,例如建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多个经济开发区,积极引进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

同时,政府还制定多项优惠政策以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办厂。

一时间,国内企业掀起了一阵对外投资的高潮。

陈正民对珠江公司的对外投资也很感兴趣,他希望自己在退休前仍能顺势大干一番。

1988年初,珠江公司管理层对国内外机械市场的形势作出了深入的分析,认为随着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和外资企业在中国纷纷投资,国内机械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公司有必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公司的机械产品经多年出口,在国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备进一步向外拓展的基础。

因此,公司的领导层认为公司有必要、也具备潜力在继续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通过在外设厂的形式谋求海外的发展。

陈正民和其他领导的这种想法得到其主管部门的赞同。

在上级的鼓励和积极支持下,珠江公司开始与外商接触,物色合适的投资区域、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

2.珠江公司的考虑与选择。

珠江公司选择投资区域的标准,主要是考虑到发展的空间和投资回报率。

考虑到公司尚没有足够条件进入欧美市场与强大对手竞争,珠江公司把目标转移到非洲市场。

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可供拓展的空间比较大。

中国机械产品在那里有一定的声誉和竞争力。

考虑到缺少跨国经营特别是国外直接投资经营的经验,珠江公司希望通过合资形式进入目标市场,而合作伙伴当然是要财力雄厚、可信赖并与中方关系良好的公司。

通过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介绍和双方的多次接触,珠江公司初步选定与A国的S(集团)公司合作,在A国建立合资生产企业。

谈判前,投资双方各自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陈正民还亲自带领公司的项目小组到A国进行了两次实地考察,对投资环境表示满意后,才决定投资。

S(集团)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小家电为主的华人企业,在A国及非洲地区有一定的名气。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S(集团)公司积极扩大对华投资,与中国政府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珠江公司通过调查,了解到S(集团)公司的净资产值为10亿美元左右,并已在华投资约4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S(集团)公司正进行业务结构上的调整,积极进行多元化发展。

S(集团)公司具备的条件,完全符合珠江公司当初对合作伙伴的要求。

珠江公司之所以选择A国进行投资是因为:

(1)该国工业比较落后,政府非常重视外国技术的引进,希望以引进方式代替自力更生,加速该国工业的发展。

为此,政府建立了特区,供外商投资设厂,并给予多种优惠政策。

(2)A国境内没有机械制造工厂这类生产项目,机械产品完全依靠进口。

政府规定,投资生产原来完全依赖进口的产品将受到产品保护政策的保护,国内一旦开始生产这类产品,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将提高40%。

(3)A国已与有些国家结成联盟,A国政府同联盟国有相互减免关税20%的优惠协定,这有助于日后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4)A国具有廉价劳动力,农产品及其他生活用品的价格也比较低廉。

综合上述因素,陈正民和项目考察组都认为,合资项目的投资效益会比预计的更好。

3.合资谈判和合同的主要内容。

由于双方真诚合作,谈判是在和睦友好的气氛下进行的,但牵涉到合资双方的利益问题时,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最后双方商定的合作条款要点如下:

(1)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60万美元,S(集团)公司和珠江公司的出资比例分别为51%和49%,由S(集团)公司控股。

(2)合资企业主要人事安排如下:

总经理、财务总监及销售总监由S(集团)公司委任,副总经理及厂长则由珠江公司委任。

(3)财务制度按照中方的制度订立。

(4)限制总经理在贷款、投资等方面的权限,若超越权限,则务必由董事会批准。

(5)鉴于注册资本不大,S(集团)公司提议,合资企业将按照A国企业经营方式,进行高负债比率经营(当地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一般在80%左右),贷款由其辖下银行提供,贷款利率比A国市场利率(13%)优惠一个百分点。

珠江公司因缺少外汇,考虑后同意该方案。

经双方协议确定合资企业的自有资本负债比例应维持在1:

3左右。

(6)谈判中,珠江公司提出以设备的形式进行出资,S(集团)公司表示同意,但要求在合同中写明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标明设备采购的竞争原则。

实际做法是珠江公司先把资金汇到A国,然后汇返中国采购珠江公司的设备。

珠江公司希望,在出价时按照国际惯例将设备投资中软件部分(指专有技术及商标权)作价投入。

S(集团)公司顾虑到这样做会减少现金的投入,提出是否可以不作资本投入,其作价金额由合资企业分三年偿还给珠江公司,后者研究后表示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