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512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Word格式.docx

卑鄙今义:

为人民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加:

虚夸,以少报多信:

信实、诚实

增加今义:

书信

狱:

案件虽:

即使

今义:

监狱今义:

虽然

再:

第二次忠:

尽力做的本分的事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今义:

忠诚

可以:

可以用来

可能或能够

四、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公与之乘乘名词用为动词同乘坐一辆战车

五、一词多义

1、请曹刿请见(请求)2、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战则请从(请允许)故克之(所以)

3、以何以战(凭借

必以分人(把)

必以情(根据)

六、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

七、句式

1、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2、倒装句:

何以战

2、省略句:

(1)必以分人

(2)可以一战(3)再而衰

八、成语

1、一鼓作气:

作,振作;

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辙乱旗靡:

靡,倒下;

车辙错乱,旗子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九、理清线索,概括段意。

1、本文有几条线索?

(1)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备战——胜战——论战

(2)人物活动的线索:

请见——问战——参战——论战

2、概括段意

作者按照“公将战”“战于长勺”“既克”先后次序叙事。

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突出了曹刿有关取信于民、人心向背的战略思想。

第1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第2层,是写曹刿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以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第二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第三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突出了曹刿的以弱胜强必须抓准战机、谨慎从事的战略思想。

这一段话用两个“夫”字领起两层意思:

第1层:

提出了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

第2层:

提出了作战中必须随时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

十、文章的中心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十一、课文内容分析

1、第一段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和爱国精神,反衬肉食者目光短浅。

2、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的对话有几问几答?

重点说明了什么?

共三问三答,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作用?

(1)既是对统治者的蔑视(流露出鄙视的神态),有显示出曹刿的自信。

(2)为下文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埋伏笔。

(3)衬托出曹刿的远见

卓识。

4、第一段最后一句“战则请从”的作用?

不仅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而且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5、战局初开庄公“将鼓之”,齐军刚败,庄公“将驰之”,刻画出鲁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表现了庄公不懂战术急躁冒进的情绪。

(军事上)

6、曹刿的语言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和动作“下视”“登轼而望”等,表现了曹刿是怎样的一个人?

表现了他谨慎的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

(审时度势,讲究战略战术)

7、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因为“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8、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第二段曹刿的回答十分简略,并未作详细的解说,为什么?

(1)为下文曹刿的“论战”留下伏笔,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

(2)当时战争态势紧张。

(3)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中心,为下文写战后分析时,让曹刿能集中“论战”,从而表现了他的“远谋”。

10、“即克,公问其故”体现了鲁庄公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神态迷惘,模样很是好笑。

11、“即克,公问其故”的作用?

(1)承上启下。

(2)鲁庄公胜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见他完全不懂军事,点出了他的“鄙”。

(3)因公之“问”,自然引出曹刿的“论战”。

12、“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

(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看敌情,贸然进军。

(3)“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了还知什么原因

13、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1)战前的预见。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战前三问。

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3)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14、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什么?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有利战机,知己知彼、后发制人。

1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1)政治方面:

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军事方面:

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有利战机,知己知彼,后发制人。

16、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爱是“人和”因素。

(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

(4)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十二、课外延伸:

1、能不能说鲁庄公是一位昏君?

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终于认识到国君必须忠实地为老百姓办事,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在战争中得到人民的支持;

在战争的过程中,能听取曹刿的意见,并充分的信任。

这表明他与一般的昏君是有区别。

2、学习这篇文章后,对我们有何启示?

(1)从曹刿的角度:

①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②做

任何事情都要把握机遇,抓住有利时机。

③做事学习要细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从鲁庄公的角度:

①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②不管在任何时候,要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③做事需要深思熟虑,不能向庄公那样急躁冒进。

3、毛泽东高度评价“长勺之战”的经验

春秋时期,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用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

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

4、中国的战史多次取胜的事例:

(1)楚汉成皋之战;

(2)新汉昆阳之战;

(3)袁曹官渡之战;

(4)吴魏赤壁之战;

(5)吴蜀彝陵之战;

(6)秦晋淝水之战等

这些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十三、写作特色:

1、文章详略得当。

记述一次战役,可写的内容很多;

但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所以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

第一段,就曹刿“何以战”这一问题,写曹刿与庄公的三次对话,突出了曹刿有关取信于民、人心向背的战略思想。

第三段写曹刿论取胜的原因,突出了曹刿的以弱胜强必须抓准战机、谨慎从事的战略思想。

一、三两段,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对刻画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主题,效果非常显著。

对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的人数装备、战斗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进程的叙述,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

这充分地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好处:

这样

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2、文章结构严谨。

(1)过渡句。

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渡到第二段从战;

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

(2)前后照应。

例如:

第一段中“肉食者鄙”与第二段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和第三段中“既克,公问其故”相照

应。

第二段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与第三段中“辙乱”“旗靡”相照应等。

3、运用对比的手法。

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十四、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听到这个消息后)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

“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曹刿说:

“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

“您凭什么条件跟齐国军队作战?

”庄公说: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都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更从您的。

“祭祀用的牲畜、宝玉、丝绸,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应答说: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不会保佑您的。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您)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阻止)说:

“不可以。

”齐国军队三次击鼓进攻,曹刿(才)说:

“可以(击鼓进攻)了。

”齐军大败。

庄公准备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

”他下车察看了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

军败退的情况,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打仗,是靠勇气的。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

第二次(击鼓进攻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进攻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敌人的土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

样的)大国,(他们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轮迹混乱,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