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1293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动机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自我效能感理论

4.成就动机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内部条件

2.外部条件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的激发

 

简介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

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

《学习动机理论》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接着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的测量技术,最后介绍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一章、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

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

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

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在许多有关动机的文献中,心理学家们往往用动机作用(motivation)这一术语来描述个体发放出能量和冲动,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

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学习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习兴趣亦被为求知欲,是特殊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

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

学习能力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也有人称之为”自我效能感"

,其反面为"

无力感"

它影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坚持性,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耐力。

成就归因指的是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主观分析。

人们经常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这样两个维度将成功或失败归结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类原因。

将学习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学习期待与情感上的不同变化,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

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食物的色泽、芳香等。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

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当机体达到了某种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就会降低相应的动机,使机体处在相对不活跃的状态。

因此,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

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

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

实验表明,诱因引起的动机的力量依赖于个体达到目标的距离.距离太大,动机对活动的激发作用就很小了。

人有理想、有抱负,他的动机不仅支配行为指向近期的目标,而且能指向远期的目标.因此,空间上邻近的目标,不一定具有最大的激发作用.动机的社会意义与动机的力量也有直接的关系。

成就理论告诉我们,除了目标的价值以外,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正如奥苏贝尔所说的: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

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因此,教师在强调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本身就是下一步学习的动机。

奥苏贝尔和斯金纳都一致认为,就学校而论,动机的问题不是"

传递”动机之事,而是安排好学习与研究的条件,使之起强化作用的问题.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尤古罗格卢和华尔伯格(Uguroglu,M.8LWalberg,H,转引自Gage,N.L.81Berliner,D.C.,1985)考察了大量的关于动机与成就关系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其中232项动机测量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估计平均相关系数是十0.34)。

该调查覆盖面为l—12年级的学生共637000人,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这一相关表明.,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

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

有的研究发现,成就动机强的被试较之成就动机弱的被试更能坚持学习,学习更有成效(邵瑞珍等,1987)。

也有不少的研究表明,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以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

动机对于那些没有组织的、短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作用,同它对于其他各类学习相比,:

可能并非必需。

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如掌握某一门学科的教材,需要个体不断的积极努力,把新观念材料组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它要个体具有集中注意、坚持不懈以及提高对挫折的忍受性这样一些意志与情感方面的品质.

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般说来,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犹如"

催化剂"

产生间接地增强与促进的效果.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律,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曲线关系,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皮质工作状态,从而也不能得到最佳绩效(见图7.1,Hebb,1972)(Hergenham,B.R.,1982).由此,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

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

个人的学习动机决定了以什么作为其强化物,如果我们要使行为在频率、持久性等方面有所加强,需要选择对个体产生积极意义的强化物,个体的需要、价值、抱负、兴趣等动机因素决定了什么是对他们有用的强化物。

动机对学生的目标行为有所加强。

另外,阿特金森(1980)指出:

动机决定了在不同行为中的时间分配。

他在动机研究中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某种行为的动机强度与花在该行为上的时间具有线性的正相关.

因此,通过观察学生花费在某种活动上的时间可以知道其动机强度,通过记录学生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是推知其成就动机水平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所了解,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类。

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很多,这里只举两种对教学买践有影响的分类。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这是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来划分的。

内部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如有的学生喜爱数学,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

相反,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等。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决定着学生们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这是奥苏贝尔的分类。

奥苏贝尔指出:

”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他认为,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

当然,随着的儿童年龄的增长,这三种成分在个体身上的比重会有改变。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但个体素质,最初只是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它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才能具有特定的方向。

因此,学生对于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远不是天生的,主要是获得的,也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了。

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于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的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