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
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
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
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
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
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
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
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
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
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
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
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的感触是什么?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的行为。
回答此题,首先应表明态度,你对这位教师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
其次结合实例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分析:
教师对学生要真心热爱。
1.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2.教师要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3.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落后生。
再从教师的义务方面分析:
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以此来对照这位教师的所做所为。
(四)、论述题的套路
论速题的答法也是有套路的,先看懂了题目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先答题目中核心概念的解释,这一点类似于名词解释,这一点有时非常必要和重要,而又是不少同学容易忽视的地方。
然后根据要求举一些例子,论点要分开写(如1、2、3等)。
每个论点的开头第一句话写理论上关于问题的解释或者思想,然后简单阐述。
阐述的过程中就可以加你要举的例子,根据例子在把开头的中心思想用其他的话重复一遍,这些就要发挥您自己的创意和语言才能了,当然,也可用教材或资料上的原话(如果您记忆好的话)。
最后总结,能简明的回顾这个题目。
基本上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字数的多少。
个人以为字数不宜太少,毕竟这是论述题,不是简答题,简答题可以只写要点,不用展开论述。
页面篇幅以占这个题给您的空间的2/3多,甚至能占满也是不错的。
假设即使您答题的理论点是错的,阅卷老师一般也会给你一定的分数的,无法相像,只是短短的几句话,阅卷老师会给你高分。
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2、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4、联系实际谈谈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教育举措?
5、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6、你是怎样认识素质教育的?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你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有何作为?
7、结合实际试述作为一各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
8、结合实际试述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9、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
10、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11、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设想。
12、联系实际试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
13、请结合有关教育理论谈谈对人人可当班干部的干部轮换制的看法:
14、如何贯彻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15、谈谈家庭教育“三结合,一协调”的看法?
16、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17、如何开展课堂研究?
18、试述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基础教育有何影响?
20、试述编制试题的要求:
1、试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试述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⑴教育与生产力:
①教育受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
ⅳ、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②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ⅰ、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ⅱ、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第二,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在生产新的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出表现为科学创新、知识创新。
生产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⑵教育与经济基础:
①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
ⅰ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
ⅱ、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
②教育以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或者削弱—消解作用
ⅰ、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
ⅱ、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
ⅲ、在社会的变革时期,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进步理论,从而具有促进社会加速变革的作用。
学校往往是新的思想和理论的发源地和传播场所。
⑶教育与政治制度:
①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
ⅰ、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ⅱ、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统治阶级对教育的领导权一般是通过这样几种手段实现的:
首先,利用手中的国家机器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其次,利用经济力量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最后,以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来影响教育,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各种读物的发行,各种活动的举办,等等。
②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ⅰ、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ⅱ、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风俗、道德风尚和思想潮流:
高等学校已成为政治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⑷教育与文化
①文化与教育的共生关系
ⅰ、人是文化动物,这是一些学者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人所下的定义。
ⅱ、“人是文化产物”,无疑深刻地隐含着“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这一思想。
ⅲ、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国的教育之所以区别与别国的教育,文化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教育内容方面而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支配作用尤为明显。
教育离开了文化,就没有了传授的内容,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ⅳ、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与人类共始终的、积极能动的文化要素;
从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而言,教育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能动的要素,二者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
V、全面地认识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教育的文化特征,有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克服对教育这一复杂社会文化活动的认识简单化,从而客观地比较与鉴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吸取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②教育的文化功能:
传递—保存、传播—丰富、选择—提升、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⑸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
①教育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与内在特征:
一般特征:
a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b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
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教育民主化”已是当前教育政策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已成为几乎所有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在的目标,也是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
教育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的民主化,尤其是经济和政治的民主化。
“教育主体性”有这样两层含义:
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发展;
二是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打破模式化的教育,用多样化的教育造就富于个性的一代新人。
教育主体性问题的提出是我国“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思想主题的继续,是“科学”、“民主”和“个性解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强调。
②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ⅰ、学校教育面临挑战:
改革学校教育,用新的时代精神来重建学校教育体制,才是教育的真正出路。
ⅱ、全民教育与“学会关心”:
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
实行全民教育,其目标就是满足全民的基本教育要求,向民从提供知识、技术、价值观和人生面,使他们能自尊、自立地生活,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为国家和人类发展作出贡献。
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当然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为在全民教育中适应“学会关心”的时代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人类意识(国际理解)教育;
生态环境教育;
人口教育;
信仰教育;
世界和平教育。
③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
ⅰ、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
“学习化社会”是60年代富勒、赫钦斯等一批欧美学者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设想。
《学会生存》一书中归纳了这一设想的主要观点: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关键是实施终身教育思想,特别倡导发展非正规教育。
ⅱ、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
终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
除了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外,终身教育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