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740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

《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医师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推荐word版 15页Word格式.docx

关键词:

口腔;

感染;

自我防护

中图分类号:

r78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2197(201X)01-0083-01

口腔医师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口腔诊治过程中,许多病原微生物经血液、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均可得以传播。

因此,口腔医师应了解各项操作中易被感染的因素,掌握职业防护知识,重视职业防护措施。

1职业危险

1.1感染危险

据统计我国约有10%~12%的人为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倍增趋势。

口腔门诊患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患者多、流量大及诊疗工作的特殊性,都易造成医护人员的医院交叉感染。

引起医护人员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但目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以及疱疹病毒。

有研究报道,乙肝患者的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达50%,而诊室物体表面检出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达

6.3%~22.2%。

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特点,在特定的环境中工作,手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治疗器械,易引起乙肝、丙肝的传播,其它病毒类疾病亦如是。

在诊疗操作中,医护人员会与患者密切接触,从而直接污染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致感染的发生。

1.2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

口腔科小器械的灭菌是个疑难问题,既要保证灭菌合格,又不能影响器械的使用性能。

戊二醛属高效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及真菌与病毒,对艾滋病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也有杀灭作用,腐蚀性较小。

因此,一直采用戊二醛化学浸泡灭菌口腔科的特殊医疗器械,但戊二醛对皮肤和黏膜有轻度刺激性,并有难闻的醛气味,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易引起过敏、哮喘、咽喉炎、鼻炎及皮炎等。

过氧酸气体和溶液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繁殖体、病毒以及细菌芽胞均有杀灭作用,是口腔门诊常用的消毒剂。

但过氧乙酸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

2以牙科手机为载体的交叉感染及口腔医师的个体防护

2.1感染机制

牙科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科使用频率最高、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载体,其在停止转动的瞬间,机头部位呈负压状态,可以导致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血液等回吸人手机内部,微生物可在手机内部死角处繁殖,再次使用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喷出的水雾进入另一患者口腔,造成交叉感染。

这些带菌水雾同样可进入防护不良的口腔医师眼、鼻、口腔或破损的皮肤内而造成感染。

2.2口腔医师的个体防护

2.2.1加强牙科手机消毒灭菌

严格执行一人一手机原则。

牙科手机消毒是牙科感染控制的重点,有研究表明乙肝表面抗原的污染率在综合医院各科室中口腔科居首位,而高速手机是使用频率最高、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载体。

因此,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是口腔专业界的共识。

由于牙科手机结构复杂,使用后应将手机空转30s,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然后采用高温压力消毒灭菌机消毒,灭菌后备用。

2.2.2落实口腔医师基础防护措施

①口腔医师应配戴帽子及一次性口罩,且要及时更换一次性口罩,因为有效保护时间为30~60min;

②口腔医师应在治疗前后均用抗菌液洗手,并做到1例患者换1双一次性手套;

③口腔医师应配戴保护性眼罩,并随时消毒;

④口腔医师应穿高领长袖紧袖口的工作上装及长裤操作。

3口腔治疗时易造成的感染及口腔医师个体防护

3.1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感染

在超声波洁牙、开髓、制备洞型、冲洗、吹干窝洞或制备修复牙时,超声波沽牙机、高速手机、气水枪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原微生物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被污染的空气有可能引起口腔医师医院感染。

牙体治疗时,患者口腔的血液、唾液溅入医生眼、口腔等部位也可能造成感染。

3.2口腔医师个体防护

除要落实基础防护措施外,超声波沽牙时,应先让患者用抗菌液漱口,应将沽牙区与其它治疗区隔离,以免口腔医师在口腔飞沫中呼吸造成交叉感染。

治疗牙齿、制备牙齿时,应正确使用橡皮防水罩,因橡皮防水罩是隔绝患者口腔唾液与口腔医师接触的最好办法。

另外,应对治疗室的空气、台面、地板进行定期定时消毒。

如果治疗时患者口腔的血液、唾液溅入医生眼睛、口腔等部位,应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4意外损伤时易造成的感染,局部处理及口腔医师个体防护

口腔医师在治牙、拔牙、去除不良修复体时被污染的利器刺伤皮肤、手指,这类意外的职业暴露危险性最大,最易被感染性病原体,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引起相应的感染性疾病。

局部处理及防护:

如发生皮肤黏膜针刺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乙醇、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包扎处理。

如怀疑有hiv和hbv感染,应立即进行被动免疫和检测。

口腔医师应提高自身抵抗力,定期检测血液,注射乙肝疫苗等,应严格安全防护,对可疑病人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切断感染原。

总之,口腔医师预防交叉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了解易被感染的因素,加强防护意识,并采取最好的防治交叉感染的措施。

口腔医疗交叉感染消毒控制医生的消毒防护学习区201X-09-2317:

04阅读31评论0

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口腔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带口罩,防止手外伤,例如: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李新球等试验结果,口罩有94%的滤过效率,若能严格遵守,可减少术者被污染的机会。

在医治结核、肝炎、流感等病人时,应按无菌技术操作,使用高速涡轮牙钻后,暴露在1.20米以内的一切设备物品均应用消毒处理。

在每个病人诊疗结束后,口腔医师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然后在消毒溶液中浸泡消毒。

在使用注射器时,应防止误伤手指,提倡用一手拿注射器来套针帽或使用特别的持针帽器,在牙科模型送出去制作或使用前应对其消毒处理;

不能用污染的手触摸病历;

在工作中不慎眼、口腔、其他粘膜、皮肤或锐器误伤、或其他意外接触了病人的血液、唾液,应立即请教有关人员处理及作相应检查追踪。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应向口腔医师和牙科护士讲授牙科诊所感染控制的方法及重要性,口腔诊所定期组织有关牙科诊室感染的讲座,利用板报、画报、小册子等进行宣传,以增强口腔医师和牙科护士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从病人的病史及检查中不能可靠地判断是否感染了hbv、hiv或其他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因此口腔医务人员必须树立把任何病人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认为具有潜在感染危险的观念,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采取预防隔离措施。

2.严格洗手

根据美国cdc的报告,洗手是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最重要的过程,美国感染控制及流行病学协会(apic)也同意这一观点。

洗手可以减少手上潜伏细菌的携带量,可以大大减少了院内感染又称获得性感染的可能性。

口腔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的载体。

我们对门诊病房医护人员手进行过抽查细菌培养,结果分离出许多常驻菌和暂住菌,如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口腔医师看病人前不洗手,看完病人后直接用污染的手写病历和处方;

洗手不规范;

洗手后不擦干即接诊下一个病人;

洗手后用身上的白大褂擦手;

洗手后到处触摸污染物,洗手后公用毛巾擦干;

口腔医师仍未对手消毒隔离引起足够的重视。

洗手是我们平常为了清洁双手而使劲又短促地揉搓涂满肥皂的手,接着在水下冲洗掉污垢和除去暂住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是一种使用杀菌清洁剂如抗菌皂或含酒精拭手剂的洗手方法。

洗手是防止牙科诊室内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由于手无法进行灭菌处理,手上的致病菌来自病人的血液、唾液及牙菌斑的污染,这些微生物可通过破损皮肤处进入口腔医生体内或者污染灭菌的医疗器械及环境。

因此,经常洗手以防止外来菌定植及传播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预防感染手段。

每天工作开始时应注意摘掉手上的戒指、修剪指甲、用肥皂认真搓揉双手及腕部15-30s,然后用流动水冲净,用纸巾将手擦干或用烘手器,常规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医师虽戴了手套,看下一个病人不更换手套。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后均应用肥皂水洗手,用流动清水冲洗,并且要保持肥皂干燥,将肥皂吸在一块磁铁(肥皂吸力器)以避免潮湿和污染,肥皂洗手细菌自然清除率为99.5%。

疑有污染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泡手2min。

同时要正确使用毛巾,因为反复使用的潮湿棉织毛巾上可积聚大量细菌,若用这样的毛巾擦手,很容易使洗过或消毒的手再污染,因此擦手最好是一次性的纸巾。

若不得不重复使用棉织毛巾,必须是清洁而干燥的。

同时,洗手时还应注意清洁甲下污垢。

3.戴手套

为防止交叉感染及保护口腔医师的手,在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洗手后再戴手套。

有研究表明,工作时不戴手套,可造成手指甲下微生物、唾液、血液持续存在达数天。

戴手套的目的是保持合理的卫生水平及保障口腔医师和病人双方的安全。

口腔诊所临时使用的手套可根据使用目的分为3种:

一是用于清洁的保护手套,用于检查病人口腔及治疗,在接触病人血液、唾液或处理病人用过的敷料器械时也应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洗手,重视皮肤粘膜的防护。

二是消毒过的外科手套,用于种植牙、阻生齿外科拔除手术及比较精细的触诊。

三是橡胶手套,用于清洗口腔医疗器械、擦洗操作台表面及端持化学物品。

一次性手套可用于一些检查或某些临床治疗,消毒手套用于无菌手术和比较精细的触诊。

摘除手套后要再次洗手。

乙烯和乳胶手套仅供一次使用,不能用于多个病人,因为洗过的乳胶手套很脆弱;

厚的氯丁橡胶多用途手套具有抗刺激性,可用于处置污染的器械设备。

据研究30%现有手套在手术中有小洞存在,50%的手套在使用数小时后能使细菌通过。

因此,如果同一病人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1次。

4.戴口罩

由于高速手机、超声波设备和其它设备所形成的飞沫含有雾化的血液、唾液和口腔内其它有感染性碎屑,这些气雾集中于口周60.96cm~91.44cm(2英尺~3英尺)内,包括尘埃和微滴核,一般小于50μm可以在空气中存在很长时间,大于50μm的颗粒则沉积下来和尘埃混在一起,室内的活动又可进一步使之回到空气中,成为传染的一种潜在因素,而口罩对这些气化的潜在病原菌有重要的物理屏障作用。

一般认为,口罩的有效时间为30min~60min,特别是口罩潮湿的时候有效时间更短。

因此,治疗每个病人之间应更换口罩,避免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图口腔医生和牙科助手的防护

5.穿防护制服、帽子

为了进一步减少微生物的传播,口腔医师应穿有防护作用的工作服,还需要使用一些保护屏障及、帽子等。

口腔医师要穿有防护作用的工作服,以避免污染自己的衣服,换洗衣服

应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衣服一旦被血液或唾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而且换衣服应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

6.戴防护眼镜

大多数眼镜在鼻周围与两侧都是开放的,污染的飞沫易进入眼晴,牙科诊所临床用的防护眼镜,提供了足够的保护视野,防护眼镜对于口腔医师和病人有重要的防护作用,它不仅可以防止物理性损伤,也可以防止飞沫的危害,起到防止碎屑、唾液、飞溅的化学物质和其它气化物质直接到达眼睛。

二、医生的防护

1.医生一般操作时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穿白大衣、白裤子。

2.使用光敏灯时,戴滤色眼镜

3.做洁治或大量牙体预备时,戴面罩、护目镜并穿隔离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