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0718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在小孩疗法Word文件下载.docx

Shannon(1992)

针对五位曾遭到性虐待少女(8-12岁,皆住在寄养中心)进行团体治疗,其中以内在小孩治疗法协助案主稳

定情绪、增进自我肯定及练习自我保护技巧。

Picucci(1992)在以男女同性恋者为对象的一个经验性周末工

作坊中,以心理剧及团体动力技巧提供男女同性恋者一个受到支持的机会,学习自我抚慰的概念,治疗并

照顾个人受创的内在小孩。

Schatz(1992)认为对於在上瘾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内在小孩治疗法是非常值得

推荐的工作方法。

Gayol(1995)在墨西哥针对28位青少女受刑人,进行交流分析技巧中的自我抚育

(self-reparenting)训练,以增强他们的父母自我状态。

认识自己的内在小孩是课程中的一部分,训练结果显

示青少女的行为有明显改变。

Guyer(1995)曾在针对****犯罪者的催眠取向治疗中,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技巧

对案主进行自我再教育。

国内学者洪素珍(民86)在治疗童年遭到性虐待的个案时,采用沟通分析取向的

内在小孩治疗法,处理个案的受创经验。

除了针对个案的受创经验外,笔者进行个别谘商或团体谘商以及

心理剧时,也发现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法可以无须探讨当事人的成长历史,甚至不需要当事人说出任何具体

事件,就能进行治疗工作。

依笔者的实务经验,以下几种情形的当事人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法的效果特别好:

(1)没有具体的原因,

却觉得生活无聊、不愉快、缺乏活力;

(2)只是有一种模糊的难受的感觉,却找不到任何与此感受有关的记

忆;

(3)隐约觉得和人有距离,无法亲密,难以体会被爱或感动;

(4)觉得心理疲倦、对现在的生活及未来感

到缺乏意义;

(5)因为个人禁忌,不便或不愿说出事件的经过,但仍然因为感到痛苦而需要被帮助;

(6)在团

体中因担心泄秘或被批评而拒绝陈述问题内容的成员;

(7)目前生活的困难牵涉层面甚广,一时难以解决,

需要学习在困难中生活。

不过,内在小孩治疗法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或方法,不同的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宣

称并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法,以下仅作一初步的整理与介绍。

代表人物或理论

在心理治疗领域最早讨论内在小孩概念的是容格(CarlGustavJung),他於1940年首次出版「儿童

原型心理学」(ThePsychologyoftheChildArchetype)中,以「在里面的小孩」(childwithin)指称儿童原型;

而第一位正式使用「内在小孩」(innerchild)这个词汇的则是Missildine(Corrin,1994),他在1963年出版

了YourInnerChildofthePast一书(中译书名为「探索你内心的往日幼童」,彭海阳等译,雅歌出版),

以整本书讨论内在小孩概念及治疗方法[user10]。

柯林(Corrin,1994)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整理出七位与内

在小孩概念有关的人物或理论:

一、米西迪(W.HughMissildine):

1、於1963年出版了YourInnerChildofthePast一书,是第一位正式使用innerchild一词并以整本著

作讨论内在小孩概念的人。

2、基於佛洛依德的理论太过繁琐及不实用,故以较容易为患者所了解的语言提出一种对解决情绪困扰

有实效的方法及知识(Missildine,1963)。

即其内在小孩的概念为对精神分析理论及用词的修正。

3、内在小孩概念较类似所谓的赤子之心,而随著社会化的过程,人们隐含认为成熟即是不要孩子气,

因此逐渐与内在小孩分离造成情绪的问题,因此应找寻一个适当的情境,重新创造我们在孩提时所曾有过

的感受(尤其是与父母相处有关的好坏感受),以便能有回家的感觉。

二、交流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简称TA):

1、为1950、1960年代精神分析师EricBerne所创,目前共分为古典学派(ClassicalTA)、贯注学派(The

CathexisSchool)及再决定学派(TheRedecisionSchool)三大派别(黄佩瑛,民85)。

2、认为人有三种自我状态(Egostate):

父母、成人、儿童,其中儿童自我约在六岁时便已固定。

3、三个TA学派对成功治疗的观点不尽相同,古典学派强调成人自我的发展;

贯注学派重视新的父母

自我状态,再决定学派则强调儿童自我的再决定,认为人的问题来自受伤的儿童自我状态,由於早年的生

活的限制与伤害使早年的儿童自我状态做出有害个人的决定,因此应学习让现在的儿童自我状态对现今的

困难生活再决定,以脱出旧有的脚本。

4、TA并未说明儿童自我状态与内在小孩的关连,但其意义却与内在小孩的概念接近。

三、容格(CarlGustavJung):

1、於1940年首次出版「儿童原型心理学」(ThePsychologyoftheChildArchetype),称儿童原型为

「在里面的小孩」(childwithin),这里的儿童原型是一种集体潜意识,因此并不来自单一个人,即个人的生

活经验并无法完全决定其内在小孩的全貌,因此容格提醒,吾人应留意儿童原型的象徵特性及个人特定的

童年时期的铭印经验。

2、除了强调其是活在内心的小孩(childwithin),容格更以圣童(divinechild)来说明内在小孩在人的心

灵意识中的地位,容格认为内在小孩是从潜意识,人类本性的深处所诞生,而意识对他一无所知,他代表

的是所有存在中最强大的冲动,努力地想了解自己,而这种想要自我了解的力量是一种自然律,因此具有

无可比拟的力量Hull(1968)。

对容格而言,圣童象徵著未来的希望、幼小的心灵、生命的潜力以及自我的新

生,但同时也很轻浮妄动,乐天顽皮,以及永远不以长大成熟为目标,换句话说,所谓回归内在的赤子之

心,可以是变得更自由、开创、有活力,但也可能变得撒野、忽视他人与逃避责任,而让圣童往好或往坏

的方向,变化,其关键就在母亲原型,若能处理好圣童原型与母亲原型间的依赖与独立议题,才能发展圣

童的正向灵性经验。

如果过度认同圣童原型又忽略了与母亲原型的关系,可能导致个人拒绝长大,逃避成

人世界的现实与责任,而落入所谓的小飞侠情结(蒋韬民86)。

四、怀菲得(CharlesWhitfield):

1、从治疗化学药物依赖病人的经验中发展其内在小孩的概念。

2、认为自我(self)有两个部份,内在小孩(ChildWithin,同时也交互用几个概念相似的字眼如RealSelf,TrueSelf,Authenticself,DeepestSelf,InnerChild,Innercore,及DivineChild)及共依存自我

(co-dependentself,又称假我FalseSelf,UnauthenticSelf,PublicSelf,ImpairedorDefensiveSelf)。

3、对内在小孩的描述为永续存活的、具能量的、及创造性的,自发的、肯定的等等;

共依存自我为抑

制的、害怕的、退缩的、自私的、批评的、过度理想化的、羞耻的、过度顺从的。

容易隐藏及拒绝感受,

有条件的爱与给予,不当攻击及被动。

共依存自我来自於内在小孩的防卫性反应,由於持续内化父母的伤

害讯息(尤其是羞耻感),而以此种羞耻敢为基础形成的错误自我的形象,也因此与内在小孩分离。

4、另外还提到了看顾自我(ObservingSelf),负责看顾真我与假我,是内在小孩的核心经验,存於内

在小孩的高层自我之内,是治癒的关键元素。

五、葛罗夫(DavidGrove):

1、将治疗内在小孩的焦点放於治疗师与个案的关系,及改变治疗师与个案的沟通。

将内在小孩的概念

应用於有童年创伤经验的成人身上,解除症状的关键在於治疗师是否有能力透过仔细而有结构的询问,并

善用内在小孩作为个案内心伤痛的隐喻,以评估个案的内在小孩状况。

2、为了避免个案重经验过去事件引起二度创伤,他会以一种无须宣泄或引发特定情绪事件的方式,帮

助个案回到并且渡过曾有的创伤时刻;

他努力以精确的语言加入并仔细跟随内在小孩,让内在小孩感受到

持续的安全与保护。

3、视内在小孩(childwithin)为自我(self)的一部份,是儿童人格(persona)的一个片段(fragment),创

伤经验存於其中,并冻著(frozen)於那一时刻,内在小孩以防卫(解离)的姿态面对创伤,以确保心灵(psyche)

短期的生存,但也因而导致长期的症状。

4、内在小孩将创伤记忆储存於身体,形成身体与情绪的症状,这些症状象徵内在小孩试图与成人(即

个案)或治疗师表达被治疗的需要。

5、Grove曾说:

「如果你受伤的像个小孩,那你就需要像个小孩般的被医治」,因此为了接触受伤

的小孩,治疗师必须回到过去工作,尽量用内在小孩的语言,治疗师应努力找寻内在小孩自己的隐喻语言,

尤其是造成阻碍(stuckness)的隐喻,以便转化这些隐喻通过伤痛。

6、受伤小孩的隐喻并非成人的隐喻,它是广阔的、是一种原型的,属於个案生命中某一特定时刻的,

是能影响身体与心智的,治疗师应透过此种隐喻为个案增强力量(empower)。

六、布雷萧(JohnBradshaw):

1、1933年出生於美国德州的一个酗酒家庭,为著名的心理谘商师,其许多著作已有中译本,如家庭

会伤人(BradshawOn:

TheFamily)、你真得懂得爱吗?

(CreatingLove)及回归内在(Homecoming:

ReclaimingandChampioningYourInnerChild)等

2、其内在小孩的概念受到多人的影响,如EricBerne、MiltonErikson、RonKurtz、AliceMiller、Virginia

Satir及MurrayBowen等。

(Bordan,1994)

3、内在小孩为一隐喻,目的在让人方便理解。

最终著目的在让人更爱自己与提升自我价值。

4、内在小孩是不成熟的,自我中心的,有著如孩童般的害怕与焦虑的。

因此我们须要成为自己的父母

以照顾内在小孩。

5、内在小孩是一过程、成长的过程、是一生的工作。

重要的是能去感受那个像小孩的感受,而非是否

能找到儿时记忆,童年记忆并非必需。

6、内在小孩的核心为「我是感」(senseofIAmness),家庭中的毒性教条(toxicshame)会剥夺我是

感并造成受伤小孩。

7、父母不是神,而是受伤的人,是孩子把父母美化为神,童年是可能不快乐的,我们需要为自己快乐

负责,要成为自己的父母,一个能抚慰的父母。

七、心理综合学派(Psychosynthesis):

1、由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