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0688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是指从足跟着地到同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可分为二个相支撑相,迈步相/摆动相

11.物理治疗:

是指通过功能训练,物理因子和手术治疗,重点改善肢体功能。

具体包括声,光,电,磁,力(含运动,压力),热,冷等。

国外称为3M治疗: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

12.脑卒中:

又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证候群。

13.肌张力()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14.中央束综合征:

常见于脊髓血管损伤,血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生损害,再向外周扩散上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下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外周,造成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患者有可能可以步行,但上肢部分或完全麻痹

15.半切综合征:

常见于刀伤或枪伤,脊髓损伤半侧,温痛觉神经在脊髓发生交叉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温痛觉丧失

16.前束综合征:

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本体感觉存在

17.后束综合征:

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运动和温痛觉存在,此症最为少见

18.脊髓圆锥综合症:

脊髓骶段圆锥损伤和椎管内腰神经损伤,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留骶段反射

19.马尾综合症:

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

20.脊髓震荡:

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的患者

21.颅脑损伤():

是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引起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22.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23.颈椎病:

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发的一组综合征。

24.平衡是指身体保持一种姿势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25.骨关节炎(,简称OA)是以软骨破坏为特征的,由机械性、代谢、炎症和免疫等因素作用而造成的关节疾病。

26.言语:

是指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具有交流功能,符号功能,概括功能,是音声语言形成的机械过程,即说话的能力

27.言语障碍:

是指口语形成障碍,包括发音困难或不清,嗓音产生困难,气流中断或言语韵律异常等导致的交流障碍。

28.语言障碍:

是指在口语和非口语的过程中,词语的应用障碍。

29.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0.脊髓休克:

是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消失。

31.肩周炎:

是肩关节周围炎的总称,是肩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产生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第一章

1.康复的范畴:

医学—医学康复;

工程—工程康复;

教育——教育康复;

社会—社会康复;

职业—职业康复全面康复

2.康复的目的:

康复以整体的人为对象,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为主线。

康复以提高病、伤、残者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

3.康复服务的方式有:

机构康复;

上门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

4.医学康复或称为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5.康复原则:

早期介入,结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6.康复预防(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

预防病损;

二级预防:

防止病损发展为残疾,针对限制或逆转由身体结构损伤()造成的活动受限或残疾;

三级预防:

防止残疾发展为残障,

7.残疾()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学习能力的状态。

可分为残损,残疾和残障

8.【选择】针对《国际残疾分类》的康复方法:

(1)病损:

恢复或改善存在的功能障碍;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调整心理状态,加强接受与克服的心理

(2)残疾:

利用和加强残存的功能;

假肢,支具,轮椅,辅助器的装配和利用,以补偿功能

(3)残障:

改善居住条件和社会环境;

改善家庭环境;

促进就业,保障接受受教育的权利,过有意义的生活;

完善无障碍设施,确保残疾人尽可能地和健全人一样参与社区活动

第二章

1.肌肉的分型:

根据肌细胞分化情况可将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按其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又可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

2.肌肉的收缩形式:

等张收缩(向心性,离心性);

等长收缩;

等速收缩

(1)等张收缩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向心性收缩:

主要指主动肌的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肉的两端相互靠近,肌纤维的长度变短,又称向心性缩短。

离心性收缩:

主要指拮抗肌的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肉的两端相互分开,肌纤维的长度被拉长,又称离心性延伸。

(2)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性收缩。

常用来维持特定体位和姿势。

(3)等速收缩又称恒定速度运动。

运动过程中肌肉用力仅使肌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不能增加速度,运动过程中角速度不变。

3.【选择】运动对肌肉和关节的影响:

(1)力量训练力量大和重复次数少的训练可增加肌肉力量。

(2)耐力训练使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主要是能量供应的变化。

(3)爆发力训练主要依赖无氧代谢途径供能,无氧训练

4.【选择】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运动是中枢神经最有效的刺激形式,向中枢神经提供感觉、运动和反射性传入

5.【选择】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临床常用的保护性措施。

制动的形式有固定、卧床和瘫痪

长期制动引起废用综合征,主要见于急性病或外伤而长期卧床者或因瘫痪而不能离床者。

严重疾病和损伤患者,卧床是保证度过危重期的必要措施。

长期卧床或制动可增加新的功能障碍,加重残疾,其后果较原发病和外伤的影响更加严重,甚至累及多系统的功能。

(长期卧床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头晕,收缩压下降,心率加快,脉压下降,重者产生晕厥)

6.【选择】中枢神经损伤反应:

损伤反应取决于损伤的性质、部位和作用时间长短。

受损轴突的近、远侧端肿胀。

损伤使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激活2+内流,触发一系列级联反应,激活多种蛋白激酶,通过钙调蛋白敏感点,激活一氧化氮合酶(),大量合成一氧化氮),使细胞骨架崩解及生长锥萎缩,介导神经毒性反应。

远端神经末梢退变及突轴传递消失。

胞体肿胀、胞核移位,胞核周围的尼氏体分散、染色质降解。

称跨神经元或跨突触变性。

血-脑或血-神经屏障破坏,引起炎症、免疫反应,有利于损伤细胞残屑的消除和受损神经的再生修复。

7.【选择】中枢神经的可塑性(脑某一区域专门负责某一特定的功能,该部分损伤后则相应的功能即不复存在,其余的脑组织亦不能取代):

可塑性决定了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行为改变的反应能力。

(1)结构的可塑性:

包括轴突和树突发芽,突触数量增多,可提高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2)功能的可塑性:

主要表现在脑功能的重组、潜伏神经通路的启用及神经联系效率增强。

8.【选择】突触的分类:

(1)轴突-胞体式

(2)轴突-树突式(3)轴突-轴突式

9.【选择】.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出芽包括:

再生性出芽、侧支出芽和代偿性出芽。

(1)再生性出芽:

受伤轴突的神经元仍存活时,该轴突近侧端以长出新芽的方式进行再生。

(2)侧支出芽:

损伤累及神经元胞体或近端轴突而造成整个神经元死亡时,附近未受伤神经元从自身的侧支上生出支芽。

(3)代偿性出芽:

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轴突的部分侧支受伤时,正常的侧支发出新芽以代偿因受伤而丢失的侧支。

10..脑老化:

脑老化过程,一方面是随着生长-发育-退化的自然规律,向结构和功能减退的方向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还包含着脑功能的积累、丰富回忆和加工,即脑所具有的可塑性,有着向脑功能增强、补偿、提高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1.肌张力的表现形式:

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静止性肌张力:

肌肉处于不活动状态下所具有的紧张度(弹性、抵抗)

姿势性肌张力:

人体在维持一种姿势时肌肉所产生的张力(翻身)

运动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

2.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痉挛-折刀现象;

强直-铅管样强直痉挛和强直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感觉到阻力消失,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增加。

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亢进性障碍

3.MMT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名称标准相当于正常肌力的%

0零(O)无可预测的肌肉收缩0

1微弱(T)有微弱的肌肉收缩,但没有关节活动10

2差(P)在重力的条件下,能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25

3尚可(F)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不能抗阻力50

4良好(G)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75

5正好(N)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100

4.关节活动范围:

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常以度数表示,是肢体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5.步态周期的3项功能()承受体重;

单腿站立;

向前迈步

6.正常步态的特征

(1)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2)上身姿势稳定。

(3)最佳能量消耗。

7.正常步态特征

稳定性:

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取得最大的身体重心稳定

周期性和节律性:

两侧下肢交替摆动,重复相同过程。

方向性:

使躯干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协调性:

全身各关节、肌肉的参与,大脑对这些组织的控制

个体差异:

后天经学习而获得,并随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8.正常步态参数:

步宽():

两侧足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正常大约5~10

步幅长():

一侧足跟迈步后到对侧足跟之间的距离,正常大约50~80

跨步长():

一侧足跟到同侧足跟迈步后的距离,为步幅长的两倍,正常大约100~160

步角/足角():

足的长轴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步频():

每分数迈出的步数,步频=步数/60(步/分),正常:

95~125步

骨盆旋转: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向前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正常约4°

重心移动:

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盆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大约5,侧方移动约5

9..【选择】外周神经损伤常见的步态:

臀大肌步态鹅步;

臀中肌步态鸭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