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0629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

借助于全国及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

展,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同时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本专业不断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005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

中作为重点剖析专业,被专家评为优秀。

2006年9月该专业被批准为校级品牌专

现有省级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和在建省级精品课程《电子生产工艺》。

本专业自开设以来,经过9年来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

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

职称7人,硕士7人,在读工程硕士4人,“双师型”教师12人,另有外聘兼

职教师5人。

专任教师中参加过或正准备参加新加坡、德国、韩国职业教育方面

的学习与研修的共有10人次,教学团队能够很好把握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

念和办学思路。

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1个,与企业合作

建设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2个,校外实习基地7个,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

的需要,同时本专业建立了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具备

8种电子信息类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能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构建了基于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正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

以及课程标准的研制,同时开展“电子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电子专业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教改项目研究。

在教学管理

方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监控,保证教学和人才培

养质量。

本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经过2-3年的建设,使本专业

在省内领先的基础上,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

专业群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

二、专业优势与专业特色

(一)专业优势

(1)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产业、行业背景,为本专业的毕业生

提供了大量实习和就业岗位,也为本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的建设、中央财政的重点支持,给本专业发展

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3)本专业已有9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办学经验。

(4)办学目标、就业定位准确,培养的人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5)两位专业带头人都具有大型电子企业10余年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经历,

对专业建设、双师素质培养、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等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专业办学特色

(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将岗位按能力需求划分为如下三个岗位

群:

电子产品开发、电子产品工艺指导与生产管理、电子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

分析三个岗位群的具体工作过程,采用基于电子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生产工艺流

程与电子设备操作维护流程的课程设计路径进行课程开发。

具体做法是:

对行业

企业调研,了解、熟悉岗位工作过程;

分解岗位工作过程,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

领域。

2

图1基于电子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的课程设计路径

图2基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课程设计路径

(2)创新产学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3

采取引进来(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工厂)、走出去(校外实习基地)、

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电子产品开发、电子产品生产场景,也为企业员工提供

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

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双

师型的教师团队,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成立

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

与行

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制定课程标准;

利用学校的智力

资源,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规范校企合作的形

式,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加强校企之间的文化融合,

让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校园文化走进企业,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

(3)突出生产性实训,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时开出比例

上,实践教学课时占到总课时的55%,其中生产性实训占到实践教学课时的80%

以上。

利用校内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和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2个生产性教学工厂

及山东新康威电子有限公司、威海双丰电子有限公司、威海新兴DIGITAL电子有

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最后1学年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中,在第5学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

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生产性实训,将工学结合的《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

技术》和《生产与质量管理》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生产一线完成。

6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按企业要求进行

管理和指导,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指导、质量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工

作,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

其中,部

分学生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电子企业进行。

同时,

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完成毕业设计。

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

加强内涵建设,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和品

牌求发展,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做好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三项工作;

发扬“修德强能、

严谨精细、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原则进

行本专业的建设。

4

四、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

1、专业建设思路

根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

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顾

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本着“以人为本、强化能力、因材施教,教

书育人”职业教育原则,按照下列思路进行专业建设:

(1)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研制、工学结合的教材

建设,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

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3)依托与企业合作的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

产学研工作,提高师生对电子产品的研发能力;

(4)通过与企业共建的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加强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完

善实验实训和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职业环境,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5)通过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扩大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

对口支援和社会交流等社会服务功能。

2、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电

子仪器测量能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能力、质量检测与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维

护能力的人才。

在此基础上,根据威海及周边地区电子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

研,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具备生产一线精密工艺设备操作维护、工艺设计、生产

与质量管理及具备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

才。

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通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双

师”型专业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依托与企业合作的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

所,提高师生对电子产品的研发能力;

通过与企业共建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加强

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全面推行以生产

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重点建设,使本专业在省内领先的5

基础上,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起到

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

通过三年的建设,达到:

(1)每年专业招生规模将稳定在200人左右,在校学生规模600人左右;

(2)毕业生就业率≥98%,其中网上签约率≥65%,企业满意率≥94%。

(3)建设5门精品课程,4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5部专业特色教材,开发

10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4)专任教师达到20人,其中,硕士11人(55%),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教

师11人(5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从企业外聘中级以上技术职

称的兼职教师16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25:

1。

(5)在现有10个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增加6个实验实训室,并使2个

生产性教学工厂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新增加校外实训实习基地5个,使本专业

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达到10个,保证实践教学课程的正常进行。

(6)每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次。

招生、就业与社会服务

五、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1、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重点专业建设,采取培养与合理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一支基础理论

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的专业教学团队。

到2008年9月,专任教师达到20人,其中,硕士11人(55%),

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教师11人(5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三年内具

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占100%,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16人,专任教

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25:

2、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

本专业的课程建设目标,即根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

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

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结合新加坡、德国职业教育的培训与教育部高职师范院校

重点专业课程开发的探讨,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将课程内容与国

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注意引进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注重

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继续进行立体化教材和精品

课程、网络课程、课程标准、教改项目等方面的建设。

6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本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分功能、有重点的建设校内外实习实

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本着能够保证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岗位专项能力训练的目

标进行建设,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满足专业理论和实训

课“一体化”教学需要,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

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本着产品方向与专业

课程内容相对应、为工学结合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