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0147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4.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第3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4题,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地区的②③由于降水少只能种草。

3.B 4.C

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5~6题。

5.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水资源短缺 ②水土流失 ③植被退化

④土地沙漠化、盐碱化 ⑤旱涝灾害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⑤D.①③⑤

6.近几十年来,该河下游弱水流段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泊、沼泽日渐干涸,其主要原因是(  )

A.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减少

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

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第5题,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属于干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

第6题,该河主要流经干旱地区,河水主要补给方式是上游山地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

近年来由于中上游人口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下游水量大减,出现了断流。

5.B 6.D

深圳模拟)读某省1997~xx年农业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省是(  )

A.吉林省B.广东省

C.云南省D.青海省

8.该省1997~xx年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破坏、被迫弃耕B.建设用地大量侵占

C.保护环境、生态退耕D.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牧草地面积大,以畜牧业为主,应该为青海省。

第8题,青海省位于我国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减少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的结果。

7.D 8.C

淮南月考)读漫画《如此汲水》,完成9~10题。

9.图示漫画主要说明(  )

A.井越深,水质越好

B.水有多深,植被根系就能扎多深

C.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D.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

10.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地区植被不具有的特征是(  )

A.发达的根系B.肥厚的肉质茎

C.厚的角质层D.较大的叶面积

第9题,漫画显示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深,植物扎根深,寓意则是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第10题,干旱地区植被一般根系发达,有角质(可减少蒸发),茎为肥厚的肉质茎(可储水和养分),叶退化(可减少水分蒸发)。

9.C 10.D

11.(xx·

秦皇岛模拟)“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选A。

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高温多雨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和滥伐森林),再结合结构图的关联性即可得出结论。

二、综合题

12.(xx·

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

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图乙

材料三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1)地表环境可从地形、地势、植被、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

(2)从图中位置可知它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

(3)从材料中的“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入手分析砂砖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热量,从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等方面分析其固沙作用。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表干旱缺水;

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2)西北风。

 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以高压中心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且保温,为沙丘上的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热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

同时砂砖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沙流,可以阻止沙丘流动。

13.(xx·

郑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

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北起长江沿岸,南到海南,东到台湾,西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全国总面积的22.7%。

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33%,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

材料二 有人在裸露的红黏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式。

(1)由材料知,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大;

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易形成水土流失。

(2)图中显示,坡度在18°

以下地区,流水冲刷不严重,水土流失较弱,可以修建梯田;

而坡度在18°

~24°

的地区,流水冲刷严重,要注意植树造林;

坡度大于24°

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虽然减弱,但坡度过大易形成崩塌和滑坡,要禁止人类活动。

(1)水土流失。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或一定的坡度);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或多暴雨);

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

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2)坡度在18°

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

或答18°

(或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木业用地。

或答坡度在24°

以上的地区,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第28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1.森林资源作用与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①重要的自然资源:

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②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a.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B.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

生态功能

湿润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防止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2)森林现状:

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3)森林破坏的后果: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破坏原因

①直接原因:

人类的开发。

②根本原因:

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要求。

(2)开发计划

5.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当前背景下,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措施

①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能。

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泉州毕业班质量检测)下图示意1990~xx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

每年百万公顷)。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2.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伐木与深加工B.开发矿产资源

C.由毁林到造林D.严禁砍伐森林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森林面积变小,这会使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全球气候变暖。

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1990~2000年亚洲森林面积减小,2000~xx年亚洲森林面积增大,其原因最可能是由毁林到造林。

伐木与深加工、开发矿产资源将导致森林破坏,使得森林面积减少。

严禁砍伐森林不合理也不现实。

1.D 2.C

考点二 湿地的保护

湿地资源的功能

1.湿地的产出功能:

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

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