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90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上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上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上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上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第八单元.docx

《四上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第八单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第八单元.docx

四上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可耳闻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赶艘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会写25个生字,会认25各字。

2、要求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3、能利用各种渠道接触、了解科学技术信息,能合理想象,培养学生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写科幻作文。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课文可用10-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2课时。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说自己的看法。

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

用“”划出来。

自读课文。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

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

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

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齐读语句,在教师引导下针对这句话质疑。

 

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与区别。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有感情朗读课文。

根据问题填空。

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总结全文

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

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赖”、“幻”、“潜”的写法。

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

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进行小结。

进行参观,说自己的感受。

                

 

30*电脑住宅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做大胆地预测。

 

读课题。

初读感知

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再读课文,思考:

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

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根据自读要求进行自学。

 

指名分段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

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

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默读课文。

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交流收集的资料。

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

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完成作业。

(有时间就进行交流)。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

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板书课题。

 

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读课题。

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 读词语比赛,出示生字词屏:

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⑵ 猜词语比赛,出示字屏:

颜色多,灿烂多彩──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翱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⑶ 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部分词语,如:

(恐龙的)笨重、迟钝……;(鸟儿的)轻灵、敏捷、翱翔……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自学全文。

分段读课文。

 

读词语。

 

猜词语比赛。

 

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说说课文说了什么。

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 先自己读。

⑵ 再讨论。

⑶ 汇报。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出示句子:

⑴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小组讨论。

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读句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

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读生字。

听写生字。

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自读一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 “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

“二者”指的是谁?

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

⑶ 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二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小组交流。

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副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⑵ “点睛”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⑶ 指导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

在读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义。

学习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并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语句多读几遍。

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

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4、思考: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

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