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格式.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祁《木兰花》)
(3),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
(4)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5)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6)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7)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个事物说明道理。
比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B.号也叫别称、别号等。
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C.吴均的骈体文《与朱元思书》,含蓄流露出他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等构成。
其中“本纪”是记述贵族诸侯历史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乡下曲辫子!
”夹着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C.虽然这题较难,但是在老师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D.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鱼贯而上,如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5.下列关于名著《格列佛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及慧骃国等地经历。
B.斯威夫特用讽刺的手法和虚构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C.慧骃国对属地的居民,采取残暴的手段:
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
D.全书的结尾部分,格列佛再次强调这些经历的真实性,并计划出版这部游记。
同时他谴责了一些歪曲事实的旅行家。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中,赣榆区精心打造“徐福文化、红色文化、山海文化、书香文化”四大文化名片,组织文艺精品生产,(A.推动B.推进)文化产业提升。
央视《一生守护》shè
()制组用时30分钟直播抗日山清明jì
()扫英烈活动,和中央新影集团、央视发现之旅pí
n()道等联合拍摄大型抗战纪录片《青口十八勇士》,和八一制片厂合作拍摄电影《青口十八勇士》。
同时,推出以“江苏最美教师”柏纪荣为原xí
ng()的现代京剧《山村女教师》和小戏曲《指尖暖流》,完成《人文赣榆》九卷本丛书(A.创作B.编撰),重点打造一批以丝路小镇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小镇……赣榆声音得到广泛传播,赣榆故事得到生动讲述,。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shè
()制jì
()扫pí
n()道原xí
ng()
(2)在文中空缺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2分)
(3)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2分)
二、阅读·
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7.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包含了哪些早春的物候现象。
8.请分析“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5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è
(1)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
(3)五色交辉()(4)沉鳞竞跃()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2.简要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的写法(3分)
1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17题。
(14分)
①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
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
②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平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
③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
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④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
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
⑤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
⑥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⑦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
有障碍,才有生活:
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字的内容。
15.第②段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请加以赏析。
16.作者为什么要写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
17.第⑦段话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文章在记叙中插入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4分)
(四)阅读《朝花夕拾》片段,完成18~20题。
【甲】还记得有一回他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座位号
【乙】会众即刻分成两派:
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
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8.【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个人物?
19.【甲】文主要借助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20.上文所提两人都是作者在日本认识的,作者借他们分别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16分)
在书信中与文化重逢
①近日,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节目在某网络平台开播了。
这档定位于“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没有劲歌热舞、大咖云集,只是请来一些影视演员朗读名人书信,然后由嘉宾对背后的故事进行简单解读,透过文字与声线,展现别样的沉静之美,为岁末年初的喧闹荧屏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节目一经播出,点击量就达几百万,两期播完,好评如潮。
②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
作为面向大众的综艺节目,名人书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司马迁激愤的《报任安书》,韩愈义正词严的《祭鳄鱼文》,林则徐的私信,曾国藩的家书,徐志摩热烈的情话,刘慈欣对女儿200年后的寄语……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可入信,或壮怀激烈,或柔情缱绻,书信记录了爱与痛,穿透了历史烟云。
③如今,信息发达,生活节奏加快,鱼雁传书早已被即时通信取代。
可是,人们过于轻易的沟通表达,也失去了昔日的优雅庄重,显得直白粗陋了许多。
同是表达思恋,我们通常只会说“想你”,而在武肃王钱镠的信中,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在左权的抗战家书中,又是感人至深的“何时相聚?
念,念,念,念!
”而“云中谁寄锦书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悠长等待和对文字的珍重,在当下则更是难得。
④这些被公开的信件,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都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观众听到的不仅是信,也是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生智慧、大师情怀。
只要用心,就不难从书信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
⑤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书信中对民族的挚爱,对真理和艺术的思考,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那些纠结与顿悟、忧愁与喜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远比浮夸的表演、快餐式的网络文字更加丰富饱满、生机蓬勃。
⑥《见字如面》取得佳绩,也并非偶然。
近年来,立足传统文化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以及展现国际视野的《非正式会谈》和一些知识类脱口秀节目,都取得了口碑和关注率的双丰收。
这透露出一个信息:
新时代的观众,对高品质文化节目有着迫切的需求。
⑦文化与娱乐并不矛盾。
正如一封封触动人心的书信,可以跨越时间的长河、空间的隔阻,与今时今地的观众心灵相通,那些真正好的文化产品,一定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21.怎样理解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清新”一词?
22.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3.试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24.在作者看来,《见字如面》取得佳绩的原因有哪些?
三、表达·
交流(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依赖别人着色。
—汪国真
请以“为生命着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