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48595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安全常识及急救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场警戒组—维持火场秩序

主要是保证消防车及救护车通道畅通。

(三)、能逃生自救会引导疏散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要做到四熟悉:

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

熟悉引导人员疏散程序;

熟悉遇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

熟悉火场逃生基本知识

(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要做到“五掌握”:

掌握本单位、岗位火灾急险性和防火措施;

掌握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

掌握报警、灭火及疏散逃生技能;

掌握安全疏散线路及引导疏散的程序方法;

掌握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内容及操作程序。

二、四懂四会

(一)、四懂

1、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

电气老化、短路、超负荷易发生电器火灾;

使用易燃易爆液体、气体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使用可燃物(纸箱、塑料、泡沫等)遇有明火易发生火灾;

使用化学危险物品易发生火灾。

2、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努力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预防、扑救火灾的本领,不断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

认真遵守执行《消防法》及公司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电器设备、线路的检查和维修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线路陈旧设备。

加强消防安全岗位自查,及时整改火险隐患。

3、懂得灭火方法

隔离法;

窒息法;

冷却法;

化学抑制法。

4、、懂逃生方法

不可搭乘电梯,因为火灾时往往电源会中断,会被困于电梯中;

顺着安全指示方向,进入安全梯逃生;

以毛巾或手帕掩口:

毛巾或手帕沾湿以后,掩住口鼻,可避免浓烟的侵袭;

浓烟中采取低姿势爬行;

(二)、四会

1、会报警

拨准火警电话(集团内线8000、8999;

外线82876959);

讲清起火地点全称,讲清着火部位,什么物质着火;

火势大小;

在交叉路口迎接消防车(人员),正确引路;

2、会使用消防器材

3、会扑灭初期火灾

扑救要及时,动作要迅速准确,要将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灭火,初期火灾容易扑救,是要扑救及时使用灭火器就能使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4、会疏散自救

疏散自救时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

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逃避;

不要乘坐电梯;

不要重返火场;

采用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撤离火场;

要利用建筑物本身及附近的自然条件自救。

在非跳不可的情况下(三楼一下),跳楼时要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的物品,选择往楼下车棚、草地、水池或树上跳,以减缓冲击力,不到万不得已时,一定要耐心等待消防队的救援。

第二节消防安全基本知识

一、概念

燃烧:

可燃物与氧化物之间的放热反应,释放出火焰和可见光。

火灾:

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闪燃:

可燃物(多为液体)表面或上方在很短的时间内(1秒)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点:

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燃点:

可燃物质被点燃时的最低温度。

自燃:

自加热(内部发热反应)引起的自发引燃。

自燃点:

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燃烧的最低温度。

阴燃:

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爆燃:

伴随爆炸的燃烧波。

二、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一)、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可燃物、助燃剂、点火源(火三角,切断火三角就可灭火

(二)、燃烧过程:

气态可燃物:

扩散燃烧,燃料与氧化剂边混合边燃烧;

液态可燃物:

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结合燃烧;

固态可燃物:

先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再与氧化剂结合发生燃烧。

三、火灾分类、火灾的发生过程

(一)、火灾分类

1、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

2、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石蜡、沥青等)火灾。

3、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4、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如钾、纳、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5、E类火灾:

是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二)、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

1、扑救A类火灾:

水型、泡沫、干粉灭火器

2、扑救B类火灾:

磷酸铵盐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

3、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极性溶剂是指醇、醛、酮、醚、酯等)

4、扑救C类火灾:

磷酸铵盐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

5、扑救D类火灾:

应根据金属特性选用。

如镁、铝燃烧时温度非常高,水及其它灭火剂无效。

钠和钾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

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等。

6、扑救E类火灾:

用“1211”(有毒)、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效果更好

三、火灾发展过程

初起期:

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燃烧面积较小、烟气流动慢、温度上升较慢,火灾发展速度较慢。

发展期:

主要特征是燃烧强度增大、气体对流加强、燃烧面积扩大。

最盛期:

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温度急剧上升。

火灾规模迅速增大、高温,释放出可燃气体,全面起火、轰燃。

熄灭期:

熄火的原因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作用等

四、灭火原理及初期火灾扑救方法

1、灭火原理

隔离法:

将可燃物与着火源隔离开来(泡沫、泥浆、隔离沟等),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窒息法: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使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适用于扑救燃烧部位空间较小,容易封闭场所的火灾。

使空气中的氧浓度低于12%时,火灾自动熄灭。

冷却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

化学抑制法:

使灭火剂参加化学反应。

2、灭火的基本措施:

灭火的基本措施主要考虑:

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针对燃烧的条件)

3、初期火灾扑救的方法:

(1)、断绝可燃物

移走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

关闭阀门,切断流向燃烧点的可燃气体或液体(液化气);

阻止可燃液体流向燃烧点,用泥土、黄沙筑堤。

油锅着火直接用锅盖盖灭等。

(2)、冷却

利用消防水系统灭火,或使用灭火器灭火;

条件有限,用简单器具(水桶、面盆)灭火。

(3)、窒息

使用泡沫灭火器喷射泡沫覆盖燃烧物表面;

利用棉被、麻袋等浸湿后覆盖燃烧物;

用沙、土覆盖燃烧物(忌水物质用干沙)。

(4)、扑打

对固体可燃物,火势较小时,可用扫帚等扑打灭火。

(5)、断电

若使用水、泡沫等灭火剂灭火,必须在切断电源后进行。

(6)、阻止火势蔓延

能够封闭的房间,关闭门窗,阻止空气流入;

与着火建筑相毗邻的房间,关上相邻房门。

(7)、防爆

将受火焰威胁的易燃易爆物质、压力容器等降温或移到安全地区;

停止向容器内输送物料,并迅速将容器内物料导出;

打开阀门放空泄压等。

五、火灾烟气的危害性

烟气的主要组成: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氰化氢、氯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烟尘等。

1、烟气的毒害性

缺氧O2:

氧含量15%活动能力下降,10%呼吸困难,智力混乱,9%失去知觉,6%短时间内致死

2、中毒:

燃烧产物中含有多种毒性和刺激性气体。

3、高温:

人体对高温环境的忍耐性是有限的。

在65℃时,人可以短时忍受;

在120℃时,短时间内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

火灾的最高温度能达到1000℃。

烟气中的毒气产生及致死浓度

有毒气体

产生原因及部位

致死浓度

一氧化碳

物质不完全燃烧

1%时1~3分钟死亡

二氧化碳

一般火场上都有

10%时几分钟死亡

硫化氢

含硫有机物不完全燃烧

0.07%时神经紊乱呼吸急迫、停顿

二氧化硫

硫.呢绒.橡胶的燃烧产物

0.05%时短时间死亡

光气

聚氯乙稀塑料燃烧产物

千万分之一时死亡

火灾中人员死亡原因比率

死亡原因

百分比

中毒、窒息

72.5%

直接烧死

24.4%

跳楼

2.1%

急性病

0.6%

其他原因

0.4%

 

宾馆饭店公众场所火灾统计

六、防止烟气危害的方法

1、挡烟:

适用于建筑物与起火区没有开口、漏洞的区域

2、排烟:

自然排烟(烟囱、烟井);

机械排烟

3、个人用毛巾防烟法

七、点火源及其控制

1、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概念:

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分类:

热能(火焰、火星、高热物体)

光能(光线聚焦)

电能(电火花、静电火花)

化学能(化学反应热)

机械能(撞击、摩擦)。

2、点火源引起火灾的种类

(1)化学点火源

化学自燃着火;

与水作用化学自燃着火(这类物质主要有活泼金属、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粉末等);

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燃着火(黄磷等与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

相互接触化学自燃着火(一种强氧化剂,一种强还原剂)。

(2)蓄热自燃着火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蓄热。

长期堆积在一起的煤、植物等,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散不出去,会发生蓄热自燃着火。

(3)电气火源

电动机超负荷运转或绝缘不良、短路发热起火;

电气线路接头松动打火;

乱接电线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导致并线短路;

用过的电器设备(电熨斗、电炉等)未切断电源。

保险丝选用不合格,超负荷时无保护作用。

(4)机械点火源

两个坚硬物体撞击和摩擦等机械能转变成热能,产生火花或火星,引燃易燃物质。

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铁制工具,而应使用铜制或木制工具;

不准穿带钉鞋;

两个硬度低的物体,或一个硬度高一个硬度低,撞击或摩擦时不会产生火花,但热能会引燃易燃易爆物质

第三节灭火剂及灭火器

一、灭火剂的作用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

可作灭火剂用的物质主要有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氮气等。

这些灭火剂可分为液体灭火剂、气体灭火剂和固体灭火剂等三大类。

不同的灭火剂,灭火作用也不同。

应根据不同的燃烧物质,有针对性地使用灭火剂,才能使灭火获得成功。

二、灭火剂类型

(一)水型灭火剂

1、水型灭火剂

(1)、水是最常用的灭火物质,在灭火中应用最广

(2)、主要优点是灭火性强,价格低廉,取用方便

(3)、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不同的化学剂组成混合液使用。

2、水型灭火剂机理:

(1)、冷却:

水的热容量和气化潜热很大(使1kg水的温度上升1℃需要4186.8J热量,每千克水由常温变为蒸气约吸收540kcal的热量)

(2)、窒息:

用水灭火时遇到炽热燃烧物而气化产生大量水蒸气,会形成“蒸气幕”,能够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并能稀释燃烧区中氧的含量,使燃烧强度逐渐减弱,当空气中含35%体积的水蒸气时,燃烧就会停止。

(3)、稀释:

当水溶性可燃液体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用水扑救的条件下,水可降低可燃液体浓度及燃烧区内可燃蒸气的浓度。

使燃烧物总的浓度降低。

当浓度降低到临界可燃浓度以下时,燃烧即自动停止。

(4)、机械冲击:

在扑救过程中用高压水流强烈冲击燃烧物和火焰,这种机械冲击作用可冲散燃烧物并使燃烧强度显著减弱。

3、水灭火剂缺点:

不宜扑救带电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