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48429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球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在我们地球附近,有一颗始终围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同学们知道他的名字吗?

是月球。

2.是的,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大家知道月球的有关知识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月球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索

活动一:

阅读有关环形山的资料,做环形山形成和阴影变化的模拟实验

1.教师引导:

月球的历史由来已久,我们古人是怎样认识月球的呢?

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说一说古人对月球的认识。

3.400多年前,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地球,让我们跟随伽利略一起去看一看,月球上究竟有什么?

4.出示课本17页伽利略观察月球的图片和月球表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伽利略观察到了月球表面有什么?

预设:

伽利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5.学生看旁边的月球表面图片,分别在这幅图上找一找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6.对于这些环形山,人们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又得出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7.教师出示火山喷发及火山喷发后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与月球上的环形山比较一下,想象两者的相同之处。

8.教师引导:

到了大约50年前,科学家对于环形山又有了新的结论,认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为什么会形成环形山呢?

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一下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9.出示课本第17页下面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图片,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相关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所需材料、方法及要求。

10.全班交流

实验器材:

托盘、细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②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③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分别要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石子,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然后比较沙盘里沙坑的情况。

11.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越高,沙坑越大,高度越低,沙坑越小。

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越大,石子越小,沙坑越小。

手电筒代表太阳,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月球上的环形山时,形成的阴影不同,太阳光斜射月面,环形山最为明显,而直射时环形山不太明显。

实验结论:

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

12.教师小结:

刚刚我们模拟了环形山的形成,观察了环形山投影的变化,从这个模拟活动中,我们初步可以得出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由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活动二:

模拟月球公转,观察月相变化

大家都知道,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地球始终围绕太阳转,而月球始终围绕地球转。

那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会有什么变化呢?

这种变化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这个方面的问题。

2.出示课本18页上面的模拟月球公转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3.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台灯、排球等。

实验步骤:

①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②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③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④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教师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

实验时,教室里面要保持黑暗状态,这样效果更好。

在这个实验中,落地台灯相当于太阳,排球相当于月球,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

地球转动一周,相当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上的人就可以看到台灯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光,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

4.教师请一位同学做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认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以及注意点。

学生分小组活动,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体会月球公转时月相的变化。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我们可以看到8个方向的排球受光部分的情形。

可以知道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绕着地球公转。

活动三:

阅读月球的相关资料

1.出示课本18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

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

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它还是至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2.出示18页中间有关月球以及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再看一看,结合有关月球的介绍,进一步体会月球的知识。

3.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月球的表面和地球的表面,想一想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土壤、岩石,还有液态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没有液态水,有岩石,月壤因热胀冷缩而呈粉末状。

②地球表面有地壳结构和地质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

月球表面没有地质作用,月表虽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

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成因。

③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来很容易,但容易摔跤。

4.教师相机补充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周期也是27.3天。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因此模拟月球的排球需要保持静止状态。

5.讨论交流:

同学们,假如我们要登陆月球或者参加月球基地建设,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需要带哪些物品?

出示课本18页最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第1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活动四:

连续观察月亮并整理月相观察日记,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月亮每天升起,把淡淡的月光洒向地球,月亮每天有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

请同学们观察月亮。

出示课本19页上面连续观察月亮的要求。

2.提出要求:

①每晚6点对月亮进行观察。

②将观察到的月亮形状和它的位置画在月相记录单上。

3.指导学生观察月相和记录月相

月相的画法:

先画一个圆,再通过圆心画圆的一条中心线,阴暗部分涂上黑色,光亮部分涂上黄色,这样一个月相就记录好了。

4.教师强调:

每天观察月相要在固定时间观察,要记录月亮的相对位置,因为月亮和太阳一样,也会东升西落,同一天中晚上6:

00、9:

00和夜里12:

00,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因此,每天观察月亮的时间要固定。

说明:

本次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课堂上可以将活动要求布置下去,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月相,并且记录整理。

一个月后,再利用时间进行交流展示。

在本次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提供1-2个月的月相记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得出月相的变化规律。

5.整理月相观察记录

出示月相记录,引导:

这是老师观察记录的月相记录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且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的活动要求。

6.出示课本19页中间的整理月相观察记录要求。

①根据形状认识各种月相名称。

②将你记录的月相对照形状进行归类。

③根据月相观察记录,数一数两次满月大约间隔多少天。

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本次月相观察日记的整理要求。

7.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月相观察日记的整理活动,并且思考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本19页各种月相名称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各种月相的名称。

8.讨论:

从新月到满月,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从满月到残月,月相又是怎样变化的?

从新月开始,月亮亮右边一点点,随着日期的增加,亮的部分愈来愈多;

满月之后,月亮右边亮的部分由边缘逐渐消失而阴影慢慢增多,变成亮左边一半的下弦月。

右边阴影部分愈来愈多,而到亮左边一点点的残月,再后来就看不见了。

9.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月相,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月相的名称。

10.交流讨论:

根据月相观察记录,大家想一想,两次满月大约间隔多少天?

两次月圆之间相隔29.53天,月相变化的顺序是: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11.同学们,经过月相的观察日记的整理,我们发现月亮升起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每天固定时间观察,6点或者9点都可以,这样可以观察到月亮出现在天空的不同位置。

总体是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部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圆,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或者看不见(一天比一天出现得晚);

下半夜则相反,上弦月基本上看不见,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模拟了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实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观察了环形山投影的变化。

接着我们又模拟了月球的公转,观察了月相的变化,了解了月相变化的规律。

课后,请大家坚持每天观察月相,做好观察记录。

一、选择题

1.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

A. 

均匀的 

B. 

先快后慢的 

C. 

先慢后快的 

D. 

没有规律的

2.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 

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水缸里的水结冰时都凝聚到一起了,这样把水缸或自来水管冻裂了

水缸或自来水管本身遇冷就会破裂

3.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的吸热性能是( 

)的快。

深色 

浅色 

一样快

4.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固体,叫做()。

气冰 

液冰 

干冰

5.下列是胎生动物的是( 

蝴蝶 

猪 

金鱼

6.下列植物中,( 

)是靠水流传播种子的。

苍耳 

莲蓬 

野果

7.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自体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