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回风大巷作业规程aaWord文件下载.docx
《9#回风大巷作业规程aa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回风大巷作业规程aa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共开采情况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表1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水平、采区
9#煤层一采区
工程名称
9#回风大巷
地面标高
881—959m
井下标高
788.9---807.9
地面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
本巷道地面相对位置:
北为庄上村庄,南为庄上北部农田,西为兴无煤矿有限公司,东为庄上农田;
巷道对应地面前300m无建筑物,后700m横穿庄上村庄。
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该条大巷东为9#两巷保安煤柱,南为9#煤层轨道下山,西为矿保安煤柱,北为9#煤层实体;
根据9#煤层开拓揭露情况和四邻调查情况分析,本段煤层基本稳定,但在开拓本巷道时,会受到柏林采空区积水的影响,必须严格执行探放水原则,发现水源及时汇报和处理。
第二节煤层特征
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2
表2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
1.7~1.8m
煤层结构
走向东南--北西
煤层
倾角
(°
°
)
40~60
开采煤层
9#
硬度
F=1.5
煤种
瘦煤
稳定
程度
煤层情
况描述
该回风大巷煤层厚度1.7~1.8m,平均厚度1.75m,中间含一层岩夹矸,夹矸厚度0.5~10cm,夹矸上部煤层厚1.4m,下部煤层厚0.3m,煤层顶部有一层0.1--0.3伪顶。
该段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无断层、陷落柱、煤层赋存基本稳定,对开拓无影响。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见表3
表3工作面煤层顶底板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特征
老顶
细砂岩
3.6~8.5
细粒砂岩
直接顶
灰黑色泥岩
0.5~3.6
质地细腻,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地段为砂质泥岩
伪顶
泥岩
0.1~0.3
性脆、节理发育、随采随落
直接底
2.8~3.0
质地细腻,节理裂隙发育,遇水膨胀
老底
5.0~6.0
含植物化石及黄铁矿结核
附图2:
工作面煤层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本工作面构造总体为单斜构造,根据邻近工作面及开拓巷道实际揭露资料显示,该段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无断层、陷落柱、煤层赋存基本稳定。
二、影响掘进的其它地质因素见表4
表4影响掘进的其他地质情况表
瓦斯
相对涌出量6.14m3/t,绝对涌出量1.33m3/min,低瓦斯矿
CO2
相对涌出量8.54m3/t,绝对涌出量1.85m3/min,
煤尘爆炸指数
具有爆炸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
自燃
地温危害
无
冲击地压危害
以上数据均依据晋煤安发【2009】88号《关于吕梁市2008年度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
第四节水文地质
一、工作面水源分析
1、9#回风大巷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9#煤层顶板均为弱含水层,主要充水水源为采空积水、大气降水、地表渗透,补给量有限,但因8#煤层采动引起地表塌陷,加之本段煤层坡度较大,生产用水、松散层孔隙水等,可能聚集在工作面,应加强工作面顶、帮管理,采区巷道防滑措施和做好巷道排水准备工作。
前段掘进时部分段锚杆、锚索孔内有淋滴水现象,预计为0.2-0.3m3/h,故必要时预先配置耐酸防爆潜水泵,水涡应开在下壁,也可在巷道底凹处打水坑设置排水。
如水量不大时也可由工作面刮板带出。
2、该回风大巷西临兴无煤矿有限公司,据调查及相关资料,本巷道距兴无煤矿有限公司留有300m的村庄保安煤柱,预计积水不会对该巷道造成威胁,东为两巷保安煤柱,但为了我矿安全生产,在开拓本巷道时要特别注意水患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方案进行探放水,具体见探放水设计和方案。
二、涌水量
1、正常涌水量10m3/d
2、最大涌水量20m3/d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本开拓大巷为9#煤层北采区的回风大巷,与之同时开拓的运输(轨道)巷道为矩型断面,该巷道为了安装综掘机,在轨道下山末尾30米处开口,按327°
15′00″的方位角开拓),采用炮掘50m,巷道净宽4m,净高3m,后开拓采用综掘机,巷道净宽4m,净高2.7m,沿煤层顶板开拓,长度为970m。
两巷每开拓100m,进行开拓联络巷。
第二节矿压观测
根据《锚杆支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该开拓大巷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顶底和两帮移近量监测,锚杆和锚索载荷监测。
一、观测对象:
9#北采区进风大巷。
二、观测内容:
用锚杆拉力计、扭力矩扳手对顶锚杆的锚固力、扭力矩实施抽查检测,用测力计观测锚索受力情况。
用顶板离层仪观察顶板位移量,在顶部设标记观察点,用钢尺实测量巷道表面位移,即顶、底板移近量。
观测内容见表5。
表5矿压观察内容、目的及手段一览表
序号
观察项目
观测目的
测试方法
1
巷道浅部顶板移近量
顶层0-4m煤层及岩层变化量
观察浅层离层仪读数
2
巷道深部顶板移近量
顶层4-8m顶板变化情况
3
顶板相对移近量
顶板移近量
在标记点间用钢尺量
4
锚索载荷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使用锚索拉力器
5
锚杆锚固力
使用锚杆拉力器
三、观测方法:
1、测点布置:
矿压观测站在各巷道开口50m处安设第一站,以后每掘进50m,距迎头6m—8m安设一个WBY顶板离层仪,且每个观测站的顶板离层仪安装在巷道顶板中间。
2、离层仪安装前在测点位置用锚杆机垂直顶板打一个直径为Φ28mm、深度为6m的钻孔,然后用锚杆机将钢丝绳及锚头顶进钻孔内并安装好。
安装离层仪要两人配合进行,一个负责安装,另一个负责观察顶板和周围情况,并协调安装。
3、顶板离层仪安装好后必须挂牌管理,牌板上的观测数据要齐全、准确、及时。
4、顶板离层仪安装后,由队技术员负责在距离迎头100m范围内的离层仪每天观测一次,100m以外的每周观测一次(若顶板压力较大,继续每天观测,直到顶板岩层稳定),停掘时也要观测数据。
5、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离层仪。
施工时,避免碰撞离层仪,以免影响离层仪读数精度。
6、用测力器检测顶、帮锚杆及锚索的锚固力,用力距扳手检查扭力是否达到要求。
每月1、10、20号进行拉拨测试,且每次抽查每组不少于3根,所测数据记录在册并挂牌。
四、数据处理
由队技术员配合负责人测试,观察记录归技术科分析判断,并上报分管领导,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队里,从而不断修改设计补充措施,指导施工。
所需仪器数量见表6
表6顶板离层监测所需仪器
名称
数量
备注
测杆
离层指示仪
20套
10套备用
锚杆拉力器
4套
2套备用
锚索拉力器
4台
力矩板手
4把
2把备用
为准确掌握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在开拓开始时应及时进行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察。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确定巷道支护形式
根据钻孔的柱状资料分析,我矿9#煤顶板直接顶为黑色泥岩,厚度0.5-3.6m,老顶为细砂岩,属较稳定岩层,呈层状,适合锚网支护。
为了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悬吊于老顶坚硬岩层中,需用高强锚索做铺助支护。
初步确定两巷顶板采用锚杆+菱形金属网+W型钢带+锚索联合支护顶板,两帮采用铁锚杆+菱形金属网+梯则梁护帮。
二、巷道断面
该回风大巷为矩形断面,高×
宽=2.7m×
4m有效断面10.8m2.(详见巷道断面图)
说明:
巷道顶板如在完好的情况下,按照设计执行;
如遇巷道顶板较破碎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支护顶板时,必须先处理掉活矸或危岩后,再进行支护,并且支护必须紧贴顶板。
三、支护参数设计
1)设计方法:
根据同煤层已经投入使用大巷的经验数据,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该工作面锚杆支护设计。
2)采用类比法合理选择支护参数
根据同煤层领近巷道的支护经验,顶锚杆采用∮20mm×
2200mm的螺纹锚杆,间距850mm,排距800mm,锚索采用§
15.6mm,长为6m的1860级钢绞丝;
帮锚杆采用∮20mm×
2400mm螺纹锚杆,间距为700mm,排距为800mm。
顶锚杆扭矩力不低于100N·
m,锚固力部小于100KN(25Wpa);
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30KN,扭力矩不小于60N.m;
锚索张开预警紧力不小于120KN(30Wpa),承载能力不小于230KN(57.5Mpa)。
3)采用计算法校核支护参数
A、顶锚杆通过悬吊作用,帮锚杆通过加固帮体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
L≥L1+L2+L3
式中L——锚杆总长m
L1——锚杆外露长(钢带厚度+托板厚度——螺母厚度取0.02~0.05m,顶锚杆取0.05m,帮锚杆取0.15m)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取免压拱高b,帮锚取煤帮破碎深度c)m。
L3——锚入岩层内深度(顶锚杆取1.4m,帮锚杆取0.6m)普氏免压拱高。
b=[B/2+Htan(45-ω帮/2)]f顶
式中
B.巷道掘进垮度B=4m。
H.高度2.7m
f顶——顶板岩石普压系数取f=3
W帮——两帮围岩的内摩擦角71°
34′查表得
b=[4000/2+2700×
tan(45°
-71°
34′/2)]/3=968mm
C=2700×
34′/2)/3=212mm
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顶锚杆长L顶≥50+968+800=1818mm
帮锚杆长L帮≥150+212+800=1162mm
经以上计算开拓所选锚杆长度2000mm能满足理论要求。
B、按锚杆所能悬吊的重量校核,锚杆间排距
每根锚杆悬吊岩体重G=rL2a2,锚杆锚固力应能承担G的重量,为了安全起见,再考虑安全系数K,取K=2
Q>
KG
KrL2a2
a2<
a<
<
1.624m
a——锚杆间排距
Q——所选顶锚杆的锚固力≥100KN
K——安全系数取2
R——岩体容重25KN/m3
L2——锚杆有效长度
经以上计算得a<
1.624,所选锚杆间距800mm能满足理论要求。
C、悬吊理论校核锚索排距
计算巷道顶板潜在冒落高度
H=
H——潜在冒落高度4m
B——巷道宽度2.7m
KⅡ——顶板岩性系数,取KⅡ=0.35
f——直接顶普氏系数,取f=3
则H=3.5/0.35×
3=3.33m
潜在冒落拱面积为
S=4/3×
B/2×
H=7.2m2
巷道每米长度范围内冒落岩体重量为
T=S·
r·
1=7.2×
2.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