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共青团务虚会上的发言同名10161文档格式.docx
《在全市共青团务虚会上的发言同名1016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共青团务虚会上的发言同名10161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当前工作中的困难、原因以及我们的思考
一、当前工作中的困难
1、团的基层组织残缺不全、团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当代很多青年人依然是瞄准了“大城市、高收入”这一目标,即使进入基层工作,也大多是抱着“镀金”的投机心态,能够做到扎根基层的人凤毛麟角,农村基层面临着“人才荒漠化”的危险。
一是“光杆司令”现象普遍存在。
班子无论完整不完整,大都是团委书记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这一点在县直各团组织中尤为严重。
就农村基层来看,目前我县镇(区)一级团组织基本上有人“守摊子”,但村一级团组织除了有大学生“村官”的村在“撑面子”之外,其他的村基本上是“空架子”。
二是团干部流动快造成基层工作缺乏持续性。
经常是来一个年轻人,干了一年半载,刚刚上手就调走了、借走了、考走了,“人一走茶就凉”的现状造成基层共青团工作缺乏长期规划、基础动摇。
三是团县委没有基层团干任命权,基层团组织工作交接、团干任命十分草率。
往往是党组织书记一句话,就“任命”了一个新的所谓的团委书记,而这些任命根本就没有跟团县委沟通,更谈不上各种严格的组织考察任命程序,这部分团组织负责人大多是“被”任命,个别人本身就对团的事业没有什么热情,而且他们没有经过正式的任命,遇到工作任务就相互推诿,使我们经常陷入被动。
2、基层团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各项工作制度纸上谈兵。
一方面由于是基层青年团员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是许多年轻人的团员意识淡漠,造成了基层团组织丧失工作对象的尴尬局面,仅就团费收缴一项基本工作任务来讲就很难完成,甚至有团干自掏腰包交整个单位团费的现象。
一是开展工作、设计活动往往停留在“老一套”上,对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基本上没有吸引力,基层团组织陷入了“唱独角戏”尴尬境地。
二是团的各项工作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部分团干对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章制度不研究、不熟悉、不了解,少数团干部缺乏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消极拖拉,往往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离组织要求存在一定距离。
这样一些年轻干部就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青年、对待自己。
比如在“推优入党”工作中,个别团干责任心不强,对入党对象把关不严、培养不力,损害了这项工作的严肃性。
3、基层团的工作保障难以为继、基层团干部成长面临“瓶颈”。
“有钱有权是工会、有钱无权是妇联、无钱无权共青团”这句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形象地描绘出了基层共青团工作步履维艰的现状。
由于基层团组织工作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更没有足够的物质资源,使基层工作步履维艰。
一是从工作上讲,团组织开展活动,离不开资金、场地等物质条件的支持,但这一点往往是难以得到保证的,这就使基层团的工作陷入了“有想法、难落实”的境地。
二是阵地建设上讲,由于大部分单位办公条件的制约,基层团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寄人篱下”的多、“合署办公”的多。
09年我们曾为21个镇(区)团委配备了专用电脑,但据我们调查,个别电脑被镇领导挪作他用,面临“县官不如现管”的局面,团委书记也是无可奈何。
三是基层团组织获取资源的途径相对单一,特别是团组织依靠行政手段获取资源的途径越来越窄,而且越到基层,资源短缺的现象越明显,不少基层团组织是“没人干事,没钱办事”。
团干部长期在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挫败感,从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是基层团干的成长也面临难题,由于一些优秀的团干部不能适时进入领导岗位,使他们不能有效得到锻炼,影响了他们的成长。
比如我县有一个镇团委书记工作能力十分突出,但由于一些复杂原因进不了班子,后来在今年的乡镇团委集中换届期间由团委书记成了副书记,造成了个人思想上的一些波动,甚至产生了辞去团内职务的想法,后来经过我们所做的大量思想工作,他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省委组织部、团省委在部署乡镇团委集中换届工作时提出了的“推行书记由35岁以下的党政班子成员兼任”的要求,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固然有上级的想法和考虑,通过集中换届,我县绝大多数镇(区)团委书记都是由班子成员兼任,可以说省里的政策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推荐优秀团干部进入领导岗位”的问题,但是“先进班子、后当团委书记”和“先当团委书记、后进班子”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看待团的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
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我市其他地区,尤其是农村基层,交通、医疗、教育、信息等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这是造成当前工作困难的外部因素和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规律使农村基层团员青年流失、各种青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很多青年团员的团员意识、组织意识逐渐淡薄,甚至有人认为金钱至上,挣钱为人生第一要素,从而忽视了自己的团员身份,疏远了团的组织,脱离了组织的管理。
三是我县大部分乡镇经济困难,工作经费十分有限,团的经费自然是少之又少。
前几年开展一次活动几百块就能应付下来,但随着物价的上涨,现在开展一次活动的各种费用动辄上千。
因此,在基层团组织对于工作经费是能省就省。
对于团内活动是能不搞就不搞。
2、团干部和团组织自身的原因。
团干身份定位不准、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性、团干压力大待遇低三个因素是造成目前工作困难的内部因素和主观原因。
一是团干身份定位不准。
团干的职责是什么?
具体到工作中,就是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这四种职能。
但具体到基层,在工作操作层面职能定位不够准确,到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许多基层团干部感到无所适从,工作中主观随意性较大。
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但在基层,团干部的工作思路往往只注重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来设计,而忽略了青年的需求,真正服务青年、服务青少年的事做的不多,缺少有效团结、教育、服务青年的举措。
团干部开展工作的定位往往局限于政治教育型的“活动型”组织,很
革,提高了教育系统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大多数学校领导还是支持的,但仍有个别学校团干待遇落实工作存在或多或少的阻力,有的是落实了经济待遇,没有落实政治待遇,有的是两项待遇都没有落实。
另外,不少基层单位领导对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而配备团干部不慎重,想调就调,想换就换,任免的随意性很大,对团干部的转岗和流动使用也重视不够,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团干的工作热情。
领导重视不足、支持不够是造成当前工作困难的关键原因。
三、我们的思考
1、如何健全基层团组织的组织网络?
一个健全的组织网络是建设基层团组织的基础。
纵观基层团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整顿—健全—残缺—整顿”的怪圈。
因此,应从团组织设置入手,解决组织网络问题。
一是在农村团组织设置的原有基础上进行重组:
可根据团员青年分布特点,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共青团领导,有利于团结凝聚青年和团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团的系统管理”的原则,合理调整团的组织设置,使农村团的组织设置逐渐形成“区域覆盖、条块结合、块为中心、多点辐射”和青农、青工、学校三线并举的总体格局,从而促使团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可根据镇(区)实际,在乡镇团委和村级团组织之间增设中间环节,组建基层农村、经贸行业、镇直机关等团工委,基层农村团工委下设联村团委(总支),将原有村级支部力量进行整合。
经贸行业团工委下设“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青年联谊会,负责指导和开展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各类农村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
通过镇(区)团委委员兼任各团工委书记,增强乡镇团委委员的有形工作依托,从而发挥乡镇团委班子的整体效能,进而增强乡镇团委的自转能力。
三是参考组织部门“联村共建”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把人数少、活动开展困难的团组织与相邻人数多、活动开展正常的团组织联合,组建“联村团委(总支)”。
在工作基础较好的“中心村”建立联村青年活动室和青年科技书屋,向团员青年开放书屋和定期组织团内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如何培养基层团组织的干部队伍?
建设基层团组织的关键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团组织能否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中发挥作用,能否在实现“三大战略”宏伟蓝图征程中有所作为,团的各级干部尤为关键。
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入基层团的领导班子。
二是进一步放宽选拔团干部的视野,广开渠道,发掘人才,不仅要注重从基层机关选拔,而且要注重从企事业单位、学校中选拔,改进选拔方法,可以实行公开竞选、直选等形式,把最优秀的青年干部选拔到共青团工作岗位上来。
三是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团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激励关怀、转岗提拔体制,要让团的干部“干得好、流得动、上得去”。
3、如何完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
建设基层团组织的根本是完善基本制度。
一套完善的制度必须体现时代的需要、青年的需要。
对已经明显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的要及时进行修改补充。
一是要坚持组织生活制度,要求基层团组织将团的“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下去,即要求基层团组织按照团章规定召开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和团课,将记载情况纳入考核。
二是执行团务公开制度,把每年的重点工作、活动开展情况、团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等及时予以公布,听取团员青年和下级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要落实工作考核制度,要建立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团员青年的认可度、满意度为基本尺度的工作评价考核制度。
4、如何破解基层团组织的保障难题?
经费紧张,其实是每一个基层团组织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由于基层团组织自身存在的不规范,致使团费收缴、管理、使用存在问题,这无形中流失了很大一部分的经费也造成了团员的不满。
一些团干们对于经费的来源主要还是“寄希望”于党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拨款和支持。
随着团内工作职能的不断扩展,仅靠财政拨款和自身的有限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而在争取经费支持的过程中资金的“有无”和“多少”,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团的工作做的好不好,团干部的协调能力强不强,以及人际关系处得好不好等等因素。
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团内的经费。
这就需要团干们去考虑如何拓宽工作思路、延伸团的工作臂膀、广泛吸纳和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借助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寻求社会化运作模式来丰富团内的资源。
要树立“在服务社会中获取社会资源”的思想,靠团的优势服务社会,靠服务社会吸纳资源,靠社会资源服务青年。
从而使基层团工作的资源配置形成一个与社会互动、良性循环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基层团组织的资源短缺问题。
第二部分2011年的工作思路
2011年,我们将继续按照“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的要求,在做好基本工作、开展基本活动的同时,突出“两大重点”。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1、强化传统领域团建。
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公立事业单位、村、社区凡有团员3名以上的,都要健全团的基层组织,暂不具备建团条件的,可采取联建、依托、挂靠等方式灵活建团,重点是做好工业园区团建工作。
2011年要紧抓村级“两委”换届的契机,对全县386个村级团组织进行换届选举,选好书记、配齐班子。
2、创新镇(区)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