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7790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19 矛盾观与创新观 新人教版docdoc文档格式.docx

提示 错误。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双方先对立后统一。

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没有先后之分。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都是客观的,二者不能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6.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矛盾多少,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

 本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和运用,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

2015年高考可能会以国家或地区的重要发展案例及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为背景材料,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上述重点知识,特别是方法论;

选择题要重视以漫画为素材考查对矛盾含义的理解。

常考点1 矛盾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1.材料一 虚拟经济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金融业是虚拟经济的核心。

与虚拟经济相对的实体经济是指以提供现实的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基础的经济活动。

虚拟经济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发展会加大经济发展风险。

这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空心化”,部分企业“脱实向虚”专注于炒房、炒股、放高利贷。

专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上升,企业利润薄;

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

民间借贷利率高,融资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机制。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说明如何认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中两个相对应的经济形态,二者相互区别。

(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

(3)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要相互协调,要全面地看待和处理二者关系,实现现代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一中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概述,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

题中材料“虚拟经济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金融业是虚拟经济的核心。

与虚拟经济相对的实体经济是指以提供现实的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基础的经济活动”,体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对立的;

题中材料“虚拟经济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发展会加大经济发展风险”,体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据此可知,学生可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角度阐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2.下图漫画告诉我们(  )

①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④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该题要准确解读漫画的含义,“准与不准”、“笨与聪明”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②说法正确;

无论是表还是人都充满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④说法正确;

①③与题意不符。

该题选C。

3.(2014·

泰安一模)贪图无所不能,只会一无所能;

试图无所不知,只会一无所知;

企图无所不有,只会一无所有。

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①符合题意,应选;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符合题意,应选;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②不符合题意,A、D不选;

③不符合题意,C不选,故答案选B。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方法论

(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2)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常考点2 矛盾的普遍性

1.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特有的“五环展示”环节因为装置故障而出现了只打出四环的“意外失误”。

观众普遍认为,瑕不掩瑜,虽然开幕式留有小遗憾,但并不影响开幕式的精彩纷呈。

这一认识(  )

A.坚持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

B.是坚持辩证否定观点看问题的体现

C.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人看事

D.忽视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特有的“五环展示”环节因为装置故障而出现了只打出四环的“意外失误”;

观众普遍认为,虽然开幕式留有小遗憾,但并不影响开幕式的精彩纷呈体现了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

2.正所谓“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中国与欧洲都是有着古老文明、怀揣新的梦想的大陆,中国梦与欧洲梦完全可以相得益彰、共放华彩。

从哲学的角度看,“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是因为(  )

①共同的价值观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③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矛盾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

(1)“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此类语言哲理是: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2)“根据……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势、特色、特征”,此类关键词的哲理是: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试点、推广、抓好典型、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此类语言哲理是: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4)“第一(要务)、重点、关键、首要(问题)、中心、重心、重中之重、突破口、根本途径、主题、核心”,此类语言哲理是: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抓重点和关键。

(5)“主流、主体、方向、大局、认清形势、大于、强于、总体上、总的”此类语言哲理是:

矛盾有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性质、利大于弊、本质”此类语言哲理是: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常考点3 矛盾的特殊性

1.杭州最早申请单独二孩的夫妻在2014年2月中旬已经拿到准生证,标志着30多年的“一孩化”调整为“单独夫妻可生二孩”进入实施阶段。

该政策是国家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做出的新举措。

这一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A.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C.前进性与曲折性要求迎接困难和考验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题干材料“该政策是国家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做出的新举措”,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也说明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项不属于哲学依据,不能入选;

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2.“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实物;

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状态;

今天,我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是一种领悟。

”以下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题中的“小时候、长大后、今天对幸福的不同感受”体现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D符合题意。

A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B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都不符合题意。

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浙江省老年人口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人口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要求修改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日益强烈。

2010年,部分省人大代表在民意调查基础上,联名向大会递交了一份“关于要求省人大尽快修改《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的议案。

2013年11月,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调整生育政策。

同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调整生育政策的决议》,要求各地及时修改相关地方法规。

2014年1月13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九条的决定》,浙江成为了全国首个“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的省份。

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关知识,阐述浙江省率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原因。

答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普遍存在的人口结构问题要求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调整生育政策,这一决议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人口结构矛盾突出的浙江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有必要率先实施该政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的不同要求,浙江省适时调整政策是为了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目类型原因类。

此类哲学题目,首先要对基本原理表述清楚;

其次要对材料信息结合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即普遍存在的人口结构问题要求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调整生育政策,这一决议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人口结构矛盾突出的浙江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有必要率先实施该政策;

再次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内容进行表述,然后结合材料信息进行与知识的对接,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的不同要求,浙江省适时调整政策是为了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

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坚持矛盾普遍性原理为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要全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不仅要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还要具体分析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以及矛盾双方各自的特殊性。

(3)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

常考点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