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7380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教师教育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

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

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

“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

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4.试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

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

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⑵环境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

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是错误

的。

(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及其原因及其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影响)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是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

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

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简述教育与政治之间的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进步

6、简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教育目的与制度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简答)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

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简述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主观依据:

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价值取向;

客观依据: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3)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师与学生

1.简述教师扮演的角色:

(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

2.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简答+论述)

(1)道德素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对待事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③对待集体:

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④对待自己: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包括:

①政治理论修养;

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

②教育教学能力;

③组织管理能力;

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素养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健康的人格。

3.教师的职业素养

专业知识(①本体性知识②条件性知识③实践性知识④文化知识)

专业技能(①教学技巧②教学能力)

专业态度:

专业理念

专业情意(专业理性、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职业道德

4.简述师生关系的内容。

教学上授受关系;

人格上平等关系;

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

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简答+论述)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意义的,成长中的人。

(2)建立教师威信

真正教师威信的树立,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教师的职业素养,源于教师的爱、平

等与尊重,而不是权力和威严,更不是讨好学生。

作为老师,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平等交流,又要和保持相互的尊重和自尊;

既要修炼自己的人格,又要不断提升文化和能力素养。

(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教师要与学生广泛而平等的交流,在互动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学生的

良师益友。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教师要善于平等的倾听学生意见,关注学生的想法。

作为教师,要广泛的征求学生意见,改善自身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教师能与学生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理解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

影响力的保证。

因此要不断提升自身在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力、道德和心理素养,提升挂历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

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

课程

1.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

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学科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

周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

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

课程的基础,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附录。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2.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制度;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实行学分制管理。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

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从小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观: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观: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学和研究的关系:

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学校和社区的关系:

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式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对待师生关系上:

强调尊重和赞赏;

(2)对待教学关系上:

强调帮助和引导;

(3)对待自我上:

强调反思;

(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学观:

(1)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

(2)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

(3)从重结论轻过程到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教学

1.简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概念及其基本要求。

运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时,要做到: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

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

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相统一

3.简述循序渐进原则概念及其基本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

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

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

班学生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第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

第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4、简述启发性原则概念及其基本要求。

要正确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