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6857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画屏:

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

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

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

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

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

“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 

乐游原

唐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

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雨霏霏江草齐”:

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江边绿草如茵,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如幻,不免引人遐思。

  “六朝如梦鸟空啼”:

佳木葱茏,草长莺飞,处处显出了自然界的生机。

人在欢快婉转的鸟啼声中,追想起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都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瞻仰凭吊的历史遗迹。

  “无情最是台城柳”:

最无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

  “依旧烟笼十里堤”:

(繁茂的柳)依然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边随风飘曳,依旧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让人想起当年繁荣昌盛的局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作品注释

1.逢:

遇上。

宿:

投宿;

借宿。

2.芙蓉山主人:

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4] 

3.日暮:

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

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

青色。

4.白屋:

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5.犬吠:

狗叫。

夜归人:

夜间回来的人。

作品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易水送别

作者: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注释】

此地:

指易水岸边。

燕丹: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

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

帽子。

人:

指荆轲。

没:

死,即“殁”字。

水:

指易水之水。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

脚迹.2、蓑笠翁:

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评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啼:

叫。

2.山郭:

靠山的城墙。

3.酒旗:

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南朝:

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四个王朝的总称。

当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遗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词句注释

⑴汉江:

汉水。

长江最大支流,源出,经流入长江。

⑵岭外:

五岭以南的省广区,通常称岭南。

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书:

信。

⑶来人:

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白话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5]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编辑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操两年后在邺都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这首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

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惠崇春江晚景

宋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二

竹林外三两枝桃花巳悄然开放,最先察觉到春江的水暖肯定是鸭子。

蒌蒿遍地,芗笋也开始抽芽。

此时河豚也正是逆流而上游回大江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