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635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礼记.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礼记.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礼记.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记.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

《《礼记.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记.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记.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

瓜坡镇中学七年级语文科教案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2017年月日

主备

金军

课时

1

备课组长签字

授课

总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课题

《礼记.虽有佳肴》

教导处签字

审核时间

重点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练评活动设计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指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由此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

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

《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    ) 弗食 (    )自强(    ) 教学相长(    )兑命(  )学学半  (    )(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教学练评活动设计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   《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

学       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

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

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

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

(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4)要广泛交流: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补充资料

一、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二、读音嘉肴(yáo)弗食(fú)旨(zhǐ)自强(qiǎng)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三、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四、词语解释

  ①虽有佳肴虽:

即使。

佳:

美,好。

肴:

用鱼、肉做的菜。

②弗食弗:

不。

食:

吃,品尝。

③不知其旨也旨:

甘美。

④虽有至道至道:

最好的道理。

⑤不知其善也善:

好处。

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

因此,所以。

⑦教然后知困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⑧然后能自反也反:

反省。

⑨然后能自强也强:

勉励。

⑩教学相长也长:

促进。

⑾兑命兑:

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⑿学学半学:

教。

⒀其此之谓乎其:

表推测,恐怕,大概。

五、句子翻译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知道它好在哪里。

  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了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教别人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

  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⑤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加强学习。

  ⑥故曰:

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

“教与学相互促进。

  ⑦《兑命》曰:

“学学半。

  ——《兑命》中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⑧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六、内容理解

  1、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

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作类比,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

这种论证方法叫做“类比论证”。

  2、作者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这一论点的?

首先,由“嘉肴”“至道”从反面类比,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

接着,从正面推论出“学”和“教”的实践作用(可以知不足和知困),再进一步论证其效果(能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论点“教学相长”,并且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

  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和学的实践中都能够增长自己的学问。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别人知识。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加强学习。

  4、结合学习的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看法。

答:

“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

在教别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高,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在学习中,会慢慢发现自己一些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给别人知识。

    

资料

  《礼记》中的名言: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择师不可不慎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尚往来也。

小结及作业

1、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2、用学过的方法预习《河中石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