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链接】
1、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
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1、初读诗歌,正音。
回眸mó
u粉黛dà
i骊宫lí
霓裳ní
chá
ng临邛qió
ng鼙鼓pí
仙袂mè
i衣钿dià
n千乘shè
ng钗擘bò
马嵬wé
i阑干lá
n绰约chuò
2、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大意。
3、、词语释义
①承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云栈: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萦纡:
_____________④天旋日转:
__________________
⑤欲曙天:
____________________⑥参差是:
_______________
⑦叩玉扃:
_____________⑧逦迤:
__________
⑨寄将去:
_______________⑩连理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顾①君臣相顾尽沾衣________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③顾计不知所出耳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①东望都门信马归__________________②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__________③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
(3)绝①此恨绵绵无绝期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④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__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
①千乘万骑西南行__________________②西出都门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穷碧落下黄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春宵苦短日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①六宫粉黛无颜色
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
多指颜料或染料。
②可怜光彩生门户
____________
同情。
③雪肤花貌参差是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④云鬓半偏新睡觉
进入睡眠状态。
⑤临别殷勤重寄词
热情而周到。
六、特殊句式
①一朝选在君王侧被动句②不见玉颜空死处省略__③上穷碧落下黄泉_省略
④其中绰约多仙子__倒装_____⑤行宫见月伤心色倒装
二、诵读作品,整体感知(B级)
1、这首诗歌是谁在恨,他们长恨的是什么呢?
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2、给大家讲一讲李、杨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1、这首叙事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分段起止段意
第一部分[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宠。
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
第三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
2、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3、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得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
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
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
(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像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爱情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5、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
唐明皇:
荒淫误国而忠于爱情的君主形象杨贵妃:
妩媚恃宠、对爱情执着忠贞的命运悲惨的女子形象
6、讨论诗歌典型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1.艺术构思巧妙曲折。
诗人开篇便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间如胶似漆的甜蜜爱情与杨氏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荣耀,从而为写爱情的悲剧作了有力的反衬。
接着反复描绘唐玄宗因失去爱妃而泪流销魂、五内俱摧的痛苦心情,最后写杨贵妃置身仙境的寂寞憔悴与一往情深。
情节起落有致,一波三折。
2.刻画人物形象细腻传神。
全诗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动,或借助动作表现,或通过景物烘托,或直接描写,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
3.融叙事、抒情、描写于一体。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抒情成分浓厚,使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四、课堂小结与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五、当堂检测
见系统集成1-4小题
六、课后反思
1同学们,这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一些什么知识?
2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懂或者没有学懂?
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