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5765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

《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Word格式.docx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即控制变量法。

以前是老师补充的,现在写在教科书中,使学生不仅知道怎样做实验,还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实验,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除文字不同外,插图也不同。

实验修订本中,只有一幅图即图3-5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图(第50页),而在课标教科书中除实验装置图(第78页图4.2-4及图4.2-5)外还有图4.2-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a-m图)和图4.2-4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的关系图(a-

图)(第76页),为学生作图做了示范。

笔者经过仔细、认真的研究,认为“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还有改进的空间,且有改进的必要。

那就是把“控制变量法”改为“补赏法”。

一、“控制变量法”实验

1.实验装置

图1为俯视图,图2为侧视图。

2.实验过程

(1)加速度跟力的关系

使用两个相同的小车,满足m1=m2;

在连小车前的绳端分别挂一个钩码和两个钩码(设钩码质量为

),使F1=2F2.将二小车拉至同一起点处,记下位置.放手后经一段时间使二小车同时停止,满足时间t相同.改变F重复实验,

读出二小车的位移,填入表1:

表1

根据

,在

相等的情况下,

成正比。

从表1可得:

比较可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F.

(2)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

将小车1上加0.2kg砝码,使m1=2m2;

二小车前面绳端都挂一个钩码,使F1=F2.将二小车拉至同一起点处放开经一段时间使其同时停止,读出各小车位移记入表2:

表2

3.定律导出

(1)由上述实验结果

,可得出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2)上式可写为等式F=kma,式中k为比例常数.如果公式中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单位,就可以使k=1,则公式更为简单.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定义的:

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为1N,即1N=1kg·

m/s2.

可见,如果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就可以使k=1,那么公式则简化为F=m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3)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牛顿第二定律也是正确的,不过这时F代表的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牛顿第二定律更一般的表述是: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是:

F合=ma.

二、系统误差分析

1.用数字计算法分析误差

在实验中,小车(质量为

)受的拉力实际上不等于钩码的重力(

),设为

,则有

,解得

从结果可以看出,小车受的拉力

实际上小于钩码的重力(

),而钩码的重力(

)是产生小车和钩码二者的加速度的力,而不是产生小车的加速度的力。

在第

(1)步中的第1次实验中,小车受的拉力

,但在实验中认为小车受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则相对误差为

在第

(1)步中的第2次实验中,小车受的拉力

可见,在小车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钩码的质量越小,相对误差越小。

但是,实验中认为第1次实验小车受的拉力(两个钩码)是第2次实验小车受的拉力(一个钩码)的2倍,但实际是不是2倍,是

倍,相对误差为

在第

(2)步中的第1次实验中,小车受的拉力

在第

(2)步中的第2次实验中,小车受的拉力

可见,在钩码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车的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

但是,实验中认为两次实验小车受的拉力相等(都是两个钩码),但实际是不相等的,其中第1次是0.18N,第2次是0.19N,相对误差为

2.用公式法分析误差

根据公式

,得相对误差为

,也就是说,小车质量

比钩码质量

大得越多,相对误差越小,即实验条件是:

只有当

>

时,才能认为小车受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但无论如何,高达

的误差,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也就是说,上述实验是不可取的,只能把钩码的质量降到

及以下,因为一般认为,所谓在误差范围内,是指误差在

左右或以下。

这样做实验的主要问题还不在误差上,主要问题在:

实验给同学造成一个错觉,一个严重的错觉,那就是学生觉得,小车受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这个错觉的来源还在于:

初中他们学静止和匀速运动时,小车受的拉力确实等于钩码的重力。

这个错觉很难纠正,以至于在很多题中体现出来。

三、实验的改进——把“控制变量法”改为“补偿法”

所谓“补赏法”,是这样做实验:

第1次,仍然是小车的质量为

,钩码的质量为

,而第二次改为:

把挂着的两个钩码其中的1个移到小车上,则小车的质量为

这样,小车受的拉力,原来是

,后来变为

这样,

(因为

),比较接近2:

1了。

而小车受力与质量的比值分别为:

第1次,

,第2次,

,两次的比值为:

,用数字计算则为:

=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小车的加速度与受力与质量的比值成正比。

这样还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不要分“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两步做实验了。

最重要的还是,不要让学生认为:

小车受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1.(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10分)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像。

www.ks5u.com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

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

(1)之前

(2)(见右图)

 

(3)同意在v-t图象中,速度越大时,加速度越小,小车受到的合力越小,则小车受空气阻力越大。

2.(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23题)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

在桌面上K^S*5U.C#O%下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

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

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

表示为

=    ;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      。

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

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

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

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解析】

(1)①

②C

③BC

3.2007江苏物理卷第13题(13分)

如题13(a)图,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

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了l、高度为h。

(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题13(b)图所示。

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 。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

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题13(c)图。

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6不明显,可忽略

(2)斜面高度h 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高度h,且使Mh不变

   (3)滑动摩擦力 

 (

都算对

    0.3(0.2~0.4都算对)

(1)下滑时,加速度为

上滑时,加速度为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不明显,可忽略。

(2)改变斜面高度h,则改变斜面的倾角,则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力(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

改变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因为

,使Mh不变,则F不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图线不对称是由于滑动摩擦力造成的,因为在滑块上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在滑块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在滑动摩擦力不可忽略的情况下,二者不等,

图象不对称。

从题13(b)图中得

,又

,所以

都对)。

从题13(c)图中上滑阶段读出,

,根据

,代入

,已知

,则

4.2007海南物理卷第14题.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

给定的器材如下:

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

____________。

③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h。

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_______。

④改变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表作图。

如能得到一条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