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5083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17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②食:

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住:

一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社会习俗

城市

戊戌变法时期: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民国时期:

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婚丧仪式简约文明

农村

落后、封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若磐石

[易错警示]      社会生活变迁的易错点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

①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

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②表现

a.社会风尚: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主流。

b.物质生活:

凭票供应生活用品。

(2)改革开放以后

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到五彩缤纷,款式趋向多样化。

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丰富了百姓餐桌。

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政府启动“安居工程”。

④生活风尚:

休闲方式多样化及新风尚逐步形成。

[精巧点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NO.2理解——学会读史·

学会用史

核心问题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探究]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原因及表现

史料一 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稍窥世变者,已熟察而稔知之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1)史料一从哪些角度说明了剪辫易服的必要性?

提示:

从史料一信息“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可以看出,辫子、传统服饰限制了人的行动,不利于操作机器,也不合时代发展的时宜,表明留学生主张剪辫易服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史料二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

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2)史料二反映了民国初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实质说明了什么?

史料二反映了民国初年社会形成一种主张接受西方社会生活习俗的思想潮流。

说明了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

[史论拓展]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

①根本原因:

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冲击。

②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仁人志士的推动。

③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等民主思潮的传播。

④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特点

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③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与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⑤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核心问题2 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的变化

[要点归纳]

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变化的表现

(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

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

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

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

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

(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

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

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

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

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

(3)近代人们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求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

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

[史料印证]

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的变化

史料一 ①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时说:

“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能阻止了的”。

史料二 1905年,李书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②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

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

李书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解读] 两则史料主要描述了近代思想观念及习俗的变化,具体解读如下:

(1)史料信息①主要说明辛亥革命导致了人们的服饰、女性解放、婚姻形式等发生了重要变化,表明辛亥革命民主思想对社会生活、习俗及思想观念的影响。

(2)史料信息②主要反映了中国的丧葬礼仪由重视和铺张向简洁节约的转变,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深受西方的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

NO.3探究——感悟真题·

捕捉动向

(1)主干知识:

近现代中国衣、食、住等方面的变化;

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迁。

(2)史观角度:

从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角度认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史论结合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特点和影响;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3)社会热点:

联系现代社会的常见现象,比较认识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014·

江苏高考)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理解漫画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解题流程]

一定时空——清后期

二抓关键——漫画中发辫两部分的含义

三析选项

选项

理由

结论

A

一位老先生剪了一半辫子,说崇尚西法也要保存国粹,并不能得出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错误

B

辫子并不代表传统精华

C

辫子未全部剪掉,反映了一部分人对传统观念不能彻底决裂,故步自封

正确

D

只是剪了半个辫子,并未破除陋俗

NO.4应用——对点训练·

落实强化

1.(2016·

江苏高考)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

“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C [材料中新潮女性梳西式发型,而被成都警察厅通令禁止,说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C项符合题意。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化,不能说明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排除B项;

警察厅这一强制性做法有违民国法治精神,排除D项。

]

2.(2015·

江苏高考)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

从中可以看出(  )

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    遛狗者和流浪儿

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

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

C [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说明民众的尊严受到践踏,遛狗者和流浪儿的生活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事例说明了旧中国下层民众卑微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

题干图片与民族工商业的处境无关,故排除A项。

1949年3月,国民政府尚未覆灭,图片也无法体现上海的混乱与动荡,故B项错误。

仅从题干两幅图片,无法得出D项结论。

3.(2011·

江苏高考)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B [解答本题应对图片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并结合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史实理解。

图片广告中“时髦男女”说明广告主要宣传其时尚功能,故③不准确;

从图片本身并不能反映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故④理解有误;

“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表明国产“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也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故①②都是正确的,答案为B项。

4.(2010·

江苏高考)徐珂《清稗类钞》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B [提取材料中关键词“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可知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B项符合题意。

5.(2017·

如皋调研)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中写道:

“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

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

”由此可见,他剪辫(  )

A.被迫顺应时局的无奈之举

B.出自于反清革命的需要

C.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D.表示彻底与旧风俗决裂

A [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只可降心从众矣”表明是无奈之举,故A项正确;

反清革命的需要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与材料中“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不符,故C项错误;

彻底与旧风俗决裂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不符,故D项错误。

6.(2016·

苏州高新区调研)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旧婚姻情况对照表。

婚姻情况发生的变化反映了(  )

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

证婚人、介绍人、

主婚人依次入席;

证婚人

宣读婚书;

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

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A.新式婚姻的法制性和契约性

B.中国传统婚俗的完全西化

C.国人对待中外文化缺乏理性

D.政治因素对婚姻影响减弱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式婚姻制度完善,注重法律,故A项正确;

中国传统婚俗有中国特色,故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