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4663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白居易微微一笑说:

“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

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huāhuá

)然。

白居易厉声喝(hēhè

)道:

“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四十大板!

”众百姓看了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

”至于那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jǐjì

)贫苦百姓了。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旁敲侧击:

啧啧称赞:

3、你能写两个和“耳聪目明、旁敲侧击”结构一样的词吗?

()()

4、本文主人公是(朝代)诗人白居易。

他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是

,。

5、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6、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息: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

②消息;

③停止;

④休息;

⑤滋生、繁殖;

⑥利钱、利息。

息怒()息息相关()信息()作息()

7、读了本文你想到了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白居易?

8、你还知道有哪些像白居易这样清正的历史人物或著名人物?

结合生活谈谈你的感想?

解题指导:

这篇短文比较综合、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二题考查学生字音和字义的准确把握;

第三、四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第三题只有在弄懂“旁敲侧击”这个词语的结构,才能准确找出与之相同结构的四字词语,第四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白居易的了解以及对白居易所著作的诗的积累;

第五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难度不大,答案也不唯一,只要读通、读懂了短文都能回答出来;

第六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在不同的词语里同一个汉字有多种意思;

第七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清正”方面词语的积累,同时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此题有些难度;

第八题是个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不唯一,这一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只有在深入阅读、品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不偏离答案的范围,只要学生围绕“清正廉洁、严明律己”这些方面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感想都是可以的。

参考答案:

1、绅差(chāi)哗(huá

)然喝(hè

)道救济(jì

2、旁敲侧击:

比喻说话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侧面曲折表达。

啧啧称赞:

不住的咂嘴称赞。

3、见多识广狼吞虎咽千言万语桃红柳绿……

4、唐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池上》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5、(答案不唯一)如:

你真是老百姓的活菩萨啊!

你真是清正廉洁、公平公正啊!

……

6、息怒(③)息息相关(①)信息(②)作息(④)

7、清正廉洁严明律己清清白白公私分明公平公正……

8、包拯公仪休……

只要学生围绕“清正廉洁、严明律己”这些方面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感想都是可以的。

雅周镇倪庄小学张海莲

课外23: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

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

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

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

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

“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

”谋士程昱答道:

“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

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

”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

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

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

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

徐庶说: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

”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

“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

”说罢,泪如雨下。

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

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

“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

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

”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

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

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鼎鼎有名:

喜出望外:

心绪如麻:

2、在文中□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3、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请找出写下来。

再试着写两个:

4、照样子写词语。

5、短文选自古典名著《》,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

这本书的作者是,有许多成语都出自于这本书,请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

再写两个出自于这本书的歇后语:

、。

6、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7、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

你认为呢?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这道练习题将文学鉴赏和阅读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词语、标点、阅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第1题考察的是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可以联系具体语境来思考,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达,要求语言准确,表达清楚。

第2题是关于标点符号的运用,要注意人物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所加的标点也不同。

3、4题是在理解文中词语的基础上,调动课外词语的积累与储备,第3题是写出内容上有联系的一组词,第4题是结构上有共同点的一组词。

第5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知识的广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了解成语、歇后语的来源,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使它们在自己的文章中熠熠生辉。

第6题、第7题都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第6题要归纳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并借助短文进行评价。

而第7题则可以看出不同的价值观的趋向,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只要理由充足,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

形容非常有名。

意想不到的惊喜。

心情很乱,没有头绪。

2、,“,!

”。

“?

3、泪如泉涌相对而泣泪如雨下挥泪告别嚎啕大哭泪流满面……

4、井井有条津津有味闷闷不乐依依不舍窃窃私语……

胆小如鼠力大如牛暴跳如雷大雨如注四季如春……

5、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罗贯中望梅止渴乐不思蜀桃园结义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答案不唯一,短文中曹操的奸诈、徐庶的孝顺、刘备的仁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语句回答。

7、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不赞成,原因是曹操的手段不够光明,胜之不武;

也可能有部分学生赞成,因为要想在战场上获胜,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招揽人才,只要理由充足就行。

雅周镇倪庄小学许小娟

课外24: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

【注】①遽(jù

):

急忙、立刻。

②契(qì

):

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

雕刻的地方。

④惑:

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涉()其()坠()止()

2.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3.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

4.你觉得故事中的楚人糊涂吗?

用两三句话写出你的观点。

5.咱们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三个: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文言小故事,同学们在阅读上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刻舟求剑的故事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

因此结合注释、仔细揣摩,文意是可以理解的。

理解文意后,相关练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结合注释、仔细揣摩,试弄清文意。

在基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练习。

第一题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可以将它换一种说法,带进文中说得通即可。

第二题写出句子的意思,需反复诵读句子,结合注释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能是“求剑若此”一句,结合上下文可知是指“像这样(像楚人一样)寻找(落入水中的)剑”,再将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通顺、说连贯。

第三题和第五题解题关键看平时积累如何。

第四题写自己的观点首先要结合短文写出楚人刻舟求剑这种方法的糊涂之处,并进一步指出他糊涂的原因是因为他固执死板,不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通方法。

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涉(渡)其(他的)坠(掉落)止(停)

2.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船已经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

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这个楚人真糊涂。

船已经不在原来的地方了,他还根据船上的记号到江里去寻找剑,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他糊涂在只知道墨守成规,而不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通方法。

守株待兔亡羊补牢螳臂当车

海陵小学鲁志云

课外25:

空心树

①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老柳树谦逊地低着头,舒展着自己的枝叶。

可是年轻柳树却认为自己长得又yú

nchè

n(),又好看,老是仰着脸,想尽量把自己的枝﹑杈把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一些。

②有一天 年轻柳树对老柳树说 你干吗老是低着头趴着 你看我多气派 那些房子呀 人呀 我都不放在眼里 看他们谁不chēngzà

n()我长得又高大又漂亮 他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

③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

“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

可你要当心树会变空的啊!

④年轻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美貌。

⑤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因为年轻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衣上,树心真的变空了。

不久,这两棵柳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

主人看到年轻柳树心竟然是空的,痛心地说:

“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可现在除了把你当做柴火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

”年轻柳树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准文中的拼音,规范书写汉字。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